2024-2025学年(下)三亚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针对这一现状我国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高度自治制度

2、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

A.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B.新文化运动

C.关于真理问题的大讨论

D.“文化大革命”

3、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相同点是:( )

A. 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 深化了改革开放

C. 巩固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 D. 指出了改革开放是国家的唯一出路

4、青蒿素目前仍然是人类治愈疟疾的唯一选择。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并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的中国科学家是

A.钟南山 B.张文宏 C.张伯礼 D.屠呦呦

5、中国的桥梁技术世界领先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使“天变通途”,这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成就辉煌

C.经济体制改革蓬勃开展 D.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6、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A. 100周年

B. 98周年

C. 70周年

D. 40周年

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很多政治经济措施的实施都以社会政治运动形式落实,这在当时人们的取名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一般而言,下列人名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排在第四位的应该是

A. 土改

B. 制宪

C. 建国

D. 援朝

8、农业的发展决定着亿万农民的幸福感。1952年农民产生了“获得感和幸福感”,这反应了当时的历史史实是

A.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C.农村实行人民公社化

D.农村实行“联产承包”

9、“邓小平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道路,他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努力从经济上改造这个国家。”材料中的“改造”包括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实行国有企业经营责任制

③建立经济特区

④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下列史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②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

③长春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等重工业企业投产

④新藏、青藏、川藏公路及宝成铁路修通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1、下面是王老师上历史课时给同学们展示的复习提纲。据此判断,他复习的专题是

提纲:十一届三中全会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指导思想的确立

A.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政策的新变化

B.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C.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D.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成就

12、如下图是1982年9月邓小平关于香港问题在北京接见撒切尔夫人时的一张照片。请你推测选择最恰当的语句为会谈中的邓小平配音。( )

A.“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13、中国航天高调宣布!2019年重启最大火箭,将助力探月和登陆火星,16年前,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艘载人飞船是( )

A.神舟一号 B.神舟五号 C.神舟六号 D.东方红一号

14、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是( 

A.袁隆平 B.屠呦呦 C.莫言 D.茅盾

15、作为台湾附属岛屿之一的钓鱼岛,历史上很早就属于中国管辖,这一点可见之于中日史籍图志,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近代日本是通过下列哪个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了钓鱼岛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16、国家的重大决策凝聚了人民政协的智慧。如南水北调工程问题,全国政协曾多次进行考察,提出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可见,当前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

①政治协商②参政议政③代行人大行使职权④民主监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在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每年只收350千克谷子,一年之中全家只吃2千克油、3.5千克盐。1953年,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收获谷子1600千克,全年有米吃,能吃到24千克油、14千克盐。这些变化说明

A.我国已经从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B.农业合作化运动摧毁封建土地制度

C.人民公社化运动改变了落后农村经济

D.土地改革使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18、如图可以用来探究

A.建国初期海军发展 B.人民空军建设

C.建国初期外交建设 D.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19、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在完成了他一生中签订的最后一个不平等条约的两个月后,在北京病死。这“最后一个”条约是指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二十一条”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恢复是在

A. 1953年

B. 1971年

C. 1955年

D. 1972年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下列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之间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

A.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

B. 九一八事变──中国抗日战争开始

C. 土地改革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

22、________年秋,在________的主持下,“文化大革命”中废弃的高考制度被重新恢复,中国的高等教育走上了正轨。

23、填空题

(1)图一中的人物是在_____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之一,他的名字是_____

(2)图二中的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_____,这一事件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________,消灭了地主阶级,_______成为土地的主人。

24、_______ 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________”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 ________ 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25、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分别是在________年和________年。

26、①1950年开始的___________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②1951年_________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③1953年7月取得了____________的胜利,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

④1953年开始执行______________到1957年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⑤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______类型的宪法。

⑥1956年_________________基本完成,我国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27、______年,______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______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8、全方位外交

(1)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___________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2)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________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________的关系。

(3)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________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_________

(4)中国积极拓展________,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5)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______、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________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6)中国的_________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9、“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_____、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_____”战略布局。

30、(1)1950年10月,根据中央决定,以________为司令员的________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________;1976年10月,中央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________”)。

(3)1977年,________的恢复,是教育工作的重大拨乱反正;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开始了________的讨论。

(4)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________自治区;________(填时间)我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5)2012年,中国作家___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_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情境二: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战争工作报告上写道:“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分析:抗美援朝的目的是什么?其胜利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32、(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4)党的十九大上把什么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5)“杂交水稻之父”指的是哪一位科学家?

33、下图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民经济发展的趋势示意图。小历认为导致图中B点到C的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文化大革命的进行。她的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90——2013年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情况表(部分;单位:%)

 

1990

2010

2013

食品支出

54.2

35.7

35

交通通信支出

3.2

14.7

15.2

文教娱乐支出

8.8

12.1

12.7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们的收入也随之增加。这就导致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促进了消费结构的升级。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联系生活实际,举出能体现这种消费结构变化趋势的具体事例一例。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