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是小超同学利用寒假预习中国历史时整理的学习卡片。请你判断卡片中信息属于的时期及领域( )
历史预习卡片 ★到1957年底,全国铁路通车里程达到29862千米,比1952年增加22%。 ★新建铁路33条,恢复铁路3条,新建、修复铁路干线、复线、支线共约1万千米。 ★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5万多千米,比1952年增加1倍。 |
A.土地改革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资本主义工商业
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交通运输业
D.三大改造时期;工业
2、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属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颁布的法律文献有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3、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获得奖牌居世界第一位。这表明( )
①中国已成为一个体育大国和强国 ②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③中国人民重视体育健康 ④中国已成为发达国家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4、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新途径,国民经济发展开拓新空间的是
A.设立经济特区
B.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C.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5、如图纪念币反映的史实是
A.“乒乓外交” B.尼克松访华
C.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6、《辉煌中国》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六集电视纪录片。全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脉络,全面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更是我们的逐梦之旅。要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国家必须
①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②搞好“五位一体”建设
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
④国家梦、民族梦只有顺应个人梦,才能共同铸造“中国梦”
⑤推进“四个全面”
A. ①③④
B. ②⑤④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③⑤
7、依法治国、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下列关于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文化大革命期间出现大批冤假错案,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D.“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容之一
8、对下图中王进喜描述正确的是
A.我国石油战线的英雄楷模
B.是我国“两弹一星”主要贡献者
C.我国水利建设战线的一面旗帜
D.世界上首次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者
9、1964年,某报纸以“看西北荒漠,万里人罕见。蘑菇云突起,举世皆惊!”为题报道了一则新闻。该新闻报道的内容是( )
A.“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B.神舟一号发射成功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
10、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即历史结论必须要以历史事实为依据。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事实的是( )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②1980年,深圳成为经济特区③对外开放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④1947年,我国建立了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11、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指的是( )
A. 开国大典 B. 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十一届三中全会
12、与“兰考、治沙、党的好干部”等信息相关的人物是
A.黄继光
B.焦裕禄
C.雷锋
D.王进喜
13、2020年5月2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新中国第一部民法典正式诞生。出台民法典,标志着我国依法保护民事权利将进入全新的“民法典时代”。60多年前,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于( )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4、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不同地方的人们之间的通信主要靠信件传递。那时一封信要走几天甚至几个星期才能到达。21世纪的中国,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和互联网与千里之外的亲友联系,方便快捷。”材料描述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
A. 信件传递方式的变化
B. 通信方式的变迁
C. 手机和互联网的使用
D. 交通方式的变迁
15、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结合在一起,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实现这一“重大突破”的会议是( )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二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16、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我国开始了历史发展的伟大转折,其主要依据是( )
A.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B. 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C. 作出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D. 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17、观察如下图历史年代尺,在位置②时间发生的历史事件是( )
A. 开国大典
B.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C.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8、1979年1月1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出现了一位中国老人的画像,其标题为“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邓小平入选《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理由是( )
A.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B. 解决了文革的遗留问题
C. 实行科教兴国 D. 领导中国的改革开放
19、中共中央从中国改革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指的是( )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②全面落实“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③全面深化改革④全面依法治国⑤全面从严治党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20、下图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引起乙到丙段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_______________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_______________的外交布局。
22、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1)1995年1月,____针对两岸关系新情况,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强调坚持一个_____,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2)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____”,主张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3)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________”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23、_________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___________年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24、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前提:“________”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2)谈判:(1)中英谈判:1984年12月,中英正式签署___________,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____________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中葡谈判:1987年4月,中葡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___________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3)回归:
香港回归: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举行香港交接仪式。江泽民主席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________正式成立。
澳门回归: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葡两国政府举行________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4)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________,在完成________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25、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一次关于世界三大宗教的图片展览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一组图片,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对应的图片解说。
26、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______
27、中共十六大将“________”重要思想写入党章;中共________大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28、共同繁荣发展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一系列的_______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2)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国家重视少数______的保护与发展,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3)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________,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4)2006年,_______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9、____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____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30、1964年的某一天,《人民日报》以“看西北荒漠,万里人罕见。蘑菇云突起,举世皆惊!”为题报道了一则新闻。该新闻报道的内容是( )
31、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
(1)习近平同志说,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什么?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确立了什么样的目标?
(2)“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中国道路”什么道路?
(3)什么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4)你对“中国梦”有什么看法?
3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问题一:探索中的失误
(1)1956年~1976年我国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严重失误?应该吸取怎样教训?
问题二:伟大的历史转折
(2)改革开放开拓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国历史由此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是哪次会议的重大决策?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
(3)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兴建经济特区成为一个重大突破。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窗口”的是哪个城市?
问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4)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十四大”高度概括了邓小平提出的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请说出哪次会议上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问题四:感悟与提升
(5)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各方面取到了巨大成就,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3、学校要求每班办一期以建国以来不同时期的英雄人物为主题的板报,因为太多,不知道怎么选,你帮他选择一下。(至少三个标注时期)
34、 材料一:毛泽东对一位解放军高组将領说:”尽快入朝,给你10天准备时间,出兵时间初步定于10月15日。
材料二:全国各界群众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現出高度的爱国热情·当时国家刚从长期战乱中复苏,人民的生活水平很低。但是1951年6月1日开始揪起全国规模的捐献飞机大炮运动以来,许多群众节衣缩食,积极捐款,到1952年5月底,全国人民在一年中捐款的总额,约计可买战斗机3710架。
——金冲及等《毛泽东传》
请回答:
(1)我国采取这一军事行动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一中的“高级将领”是谁?我国“出兵”的时间是哪一年?
(3)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主要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指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4)近年来,朝鲜核问题再一次引起了东北亚局势的紧张。面对当前复杂的朝鲜半岛局势,你认为中国政府政府应该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