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保定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我国实行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个体手工业相互合作

C.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改革

D.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加以限制

2、2016年4月1日,由韩国政府移交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批烈士遗骸在沈阳安葬。这些烈士牺牲在下列哪次战争中

A.甲午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3、读“20世纪50年代我国经济成分变化表(%)”,可知,1956年年底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

 

时间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0

 

 

A.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D.社会主义个体经济

4、1980年,中央将原来设想的出口特区改名为

A. 经济示范区

B. 经济特区

C. 出口示范区

D. 经济开发区

5、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是

A.山东舰 B.东海舰队 C.辽宁舰 D.北海舰队

6、下列关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 B.采用公元纪年

C.确定五星红旗为国旗 D.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徽

7、新中国建立后,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改变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落后面貌,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少数民族获得如此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对外开放的实行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土地改革的进行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8、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新途径,国民经济发展开拓新空间的是

A.设立经济特区

B.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C.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9、下图是某校学生在研究“社会主义探索中的曲折——‘大跃进’ ”时所选取的两张漫画,这些图片主要反映了“大跃进”

A.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B.浮夸风,脱离实际

C.高指标,瞎指挥 D.农业增产,成效显著

10、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下列属于邓小平理论创新内容的是

①“一国两制”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①反映了广大人民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   ②具有“左”倾冒进的思想倾向

③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④直接导致了“大跃进”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2019年10月1日,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70年前新中国的诞生

①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②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③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奠定基础  

④标志着全国大陆基本解放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

13、1919年的上海,有人在“大世界”娱乐场门上贴了副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

A.辛亥革命果实被窃取

B.《辛丑条约》签订

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D.东北沦陷

14、下图历史事件得以实现的原因有

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②“一国两制”的提出

③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

④祖国统一是民心所向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西藏和平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西藏的社会经济发展。“一五”计划期间通向“世界屋脊”的公路有(  )

①川藏  ②青藏  ③滇藏  ④新藏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6、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重要奠基工程是(

A.小学教育 B.九年义务教育 C.职业教育 D.高等教育

17、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谈到中国清朝时期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是

A.重农抑商

B.大兴“文字狱”

C.闭关锁国

D.八股取士

18、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语言,通过流行语言的变化能感受到时代的变迁。下列流行语出现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有

①“经济特区”

②“包产到户”

③“公私合营”

④“政企分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9、某年春节联欢晚会现场公布了这样一副对联,“上联,二十四个节气,乾坤竞秀。下联,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共存。横批,天人合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为实现“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共存”而釆取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 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B.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D. 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

20、“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明确提出的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并制定了___

22、______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______、珠海、____________4个经济特区。

23、我国为解决民族问题而确立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24、1953年开始的_______标志着我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5、___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6、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标志是_______

27、“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村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以此为基本目的,我国进行了_______

28、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3)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奉行的外交理念——

29、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_政策。

30、观察下图,请把下列地点的城市名称填入图中方框内。

A.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城市

B.恢复我国联合国合法席位会议的召开城市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邓小平曾说过:“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请回忆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法制的曲折发展,回答以下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什么?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确立了什么制度?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是?这次会议的召开,形成了什么制度?

(3)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法治遭到严重践踏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哪一次会议才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在政治、思想、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32、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实现近代化的过程。

(1)简述图一、图二所反映的经济活动,在经济方面产生了怎样作用。

(2)说明图三、图四所示人物分别提倡怎样的政治制度。

(3)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33、抗美援朝的总司令————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场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