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南京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关于下图人物的事迹,描述正确的是(  

A.使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得以提前开钻

B.改善河南兰考县的自然风貌

C.被称为解放军的好战士

D.作为战斗英雄壮烈牺牲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发展重工业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增强企业活力

D.国有企业改革

3、“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这首歌描绘 的两位领导人是

A. 毛泽东和孙中山 B. 毛泽东和邓小平 C. 孙中山和邓小平 D. 刘少奇和邓小平

4、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举国上下都相当乐观。在清政府的士大夫看来,日本的海军跟北洋水师比起来不值一提,日本的陆军也根本不是湘军、淮军的对手,清政府把临时招来的新兵调往前线。这表明,中国(  )

A.近代化努力收效巨大

B.清朝统治集团腐败

C.自信轻敌的乐观情绪

D.中国封建制度落后

5、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下图表格中史实和评价对应错误的是(       

 

史实

评价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

开发开放浦东

迈出了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南方谈话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成为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我国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A. 本世纪初

B. 本世纪中叶

C. 本世纪末

D. 22世纪中叶

7、“中国在十四年抗战中,为了自己的解放,曾经作了伟大的努力。这种努力,主要是属于中国人民的。中国军队的广大官兵,在前线流血战斗,中国的工人、农民、知识界、产业界,在后方努力工作,海外华侨输财助战,一切抗日政党,除了那些反人民分子外,都对战争有所尽力……”材料说明了中国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实行全民族抗战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配合

D.中日两国力量对比悬殊

8、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使企业成为各级行政机构的附属物,国营企业内部缺乏劳动积极性,为改变这一状况,国营企业实行(   )

A.公私合营 B.经营承包责任制 C.中外合资经营 D.和平赎买

9、某班的课堂讨论题:“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下四种理由,你最赞同的一项是(     

理由一

“一五计划”任务完成

理由二

正确认识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理由三

生产资料私有制完全被消灭

理由四

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主导地位

A.理由一

B.理由二

C.理由三

D.理由四

10、下列对我国交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截至2010年底,中国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一位

B.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已居世界前列

C.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

D.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11、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原因,西藏解放推迟至20世纪50年代初,至此,中国大陆实现了统一。西藏解放的方式是(   

A.和平解放

B.武力攻克

C.民族区域自治

D.“一国两制”

1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废除的标志是(   )

A.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C. 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 D. 1956年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13、新闻图片是珍贵的历史资料.这幅图片拍摄的时间最有可能是在(  )

A.1949年

B.1954年

C.1958年

D.1966年

14、斯大林说: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党记住了列宁的话:没有重工业,便无法保持国家的独立;没有重工业,苏维埃制度就会灭亡。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优先发展农业

C. 重点发展轻工业 D. 重点发展商业

15、1956年-1966年,我国经济建设的总体特点是

A. 曲折前进 B. 全面倒退 C. 停滞不前 D. 快速发展

16、历史小组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根本变化”指的是我国(          

A.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C.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D.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7、1949年,“人民”开始成为最为流行的政治词汇。从“人民解放军”“人民银行”,到使用“人民币”,乃至每天走过的“人民路”“人民广场”等。“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表明我国(       

A.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B.地主阶级已经不复存在

C.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18、报纸连续报道“小麦亩产12万斤”“一棵白菜500斤”等,这事可能发生在

A. 1953年   B. 1954年   C. 1955年   D. 1958年

1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谁为中心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习近平

20、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声音。与抗美援朝有关的声音是(  )

A.“学习雷锋好榜样” B.“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

C.“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 D.“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是_______

22、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是________。屠呦呦因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________,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3、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_________体制。

24、根据下列提示的信息,写出相关的会议名称。

(1)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2)颁布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3)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4)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949年9月在____召开,主要讨论____的问题。

26、在抗美援朝的一次战斗中,________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以________为代表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

27、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保家卫国,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20世纪70年代末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4)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

28、________既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新时期对外开放最早的经济特区。1990年,中国对外开放过程中建立________开发区,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

 

29、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____________》,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1984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布实施。

30、1954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新中国成后,我国的外交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外交政策是什么?

(2)在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有人用“梅开三度”来形容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请你根据学习的史实,回答都取得了哪三项成就?

(3)改革开放后我国又取得怎样的外交成就?(举三个例子)这些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2、下面是我国不同时期的三位领导人,他们都是谁?

从左至右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回顾过去,中美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中美关系要想健康稳定地发展,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必须坚持什么原则?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政府制定了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当前,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还存在哪些不利因素?(答出一个方面即可)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时代吹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集结号。请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党中央提出许多新想法,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中国梦”,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发挥着强有力的引领作用。

——《中国共产党的风雨历程》

(1)材料一中“中国梦"提出的时间及含义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的是什么?它和“中国梦”之间有什么关联?

材料二  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中共十八大报告

(3)为了深化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联系,中国于2001年加入了哪一国际经济组织?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中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展现博大的胸襟和强大的国力。请你谈一谈为实现“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当代中学生可以做什么努力?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