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扬州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1954年9月,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通过这部宪法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八大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提升到全新高度,并提出18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是在

A. 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后

B. 达成“九二共识”后

C. 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后

D. “汪辜会谈”后

4、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也没有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他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使许多代表相信了他是一个心怀普意、通情达理而真挚诚恳的人,并相当成功的使人相信了共产党中国奉行和平的政策。周恩来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 心怀善意、通情达理

B. 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C. 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 没有反美、反西方的言论

5、带领钻井队艰难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油井,被称为“铁人”的是( )

A.王进喜

B.焦裕禄

C.袁隆平

D.邓稼先

6、如表反映了安徽凤阳县粮食生产三年跨了三大步的情况,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农村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 D.沿海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

7、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下列时间符合“两个一百年”要求的是

A.2021 2049 B.2021 2035 C.2035 2049 D.2027 2049

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内改革在农村推行的是

A.生产队责任制 B.互助合作制 C.乡镇负责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历史上,各国因势因时不断崛起。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崛起令世人瞩目。下列关于这一时期中国崛起的主题,最恰当的说法是

A. 从改良到革命

B. 从城市到农村

C. 从国外到国内

D. 从计划到市场

10、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下列对“新纪元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B. 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C.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 标志着中国真正实现了独立自主

11、某中学历史小组要完成一个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社会调查报告,准备在今年暑假采访一位经历过“土地改革”的人物,下列采访对象中最合适的是

A.52岁的李伯伯

B.83岁的张大爷

C.35岁的方叔叔

D.46岁的杨阿姨

1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下列不属于“四个全面”说法的是

A. 全面提高农业产量 B. 全面深化改革

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 全面依法治国

13、上世纪80年代,首都钢铁公司、天津自行车厂、上海柴油机厂等大型企业开始进行试点改革,拉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

B.为企业包销产品

C.实行联产联包

D.企业全面私有化

14、下表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这些变化说明

类别

粮食

棉花

油料

1951年比1950年增长(%)

8.7

48.8

22.4

1952年比1951年增长(%)

14.1

26.5

12.5

A.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社会主义改造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

C.集体经济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改革开放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1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  )

A.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C.实行土地私有制

D.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16、下表中安徽凤阳县农业生产实现三年三大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1980年粮食产量

5.02亿千克

1981年粮食产量

6.70亿千克

1982年粮食产量

7.15亿千克

A.新中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B.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人民公社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7、下面各项成就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取得的是(   )

A. 1965年我国实现原油全部自给 B. 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C. 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D. 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8、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一五计划期间,下列属于东北工业基地的有

①鞍山钢铁公司

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③沈阳第一机床厂

④大庆油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19、因发现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物学或医学奖的中国药学家是

A.屠呦呦 B.钱学森 C.邓稼先 D.袁隆平

20、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C. 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D.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开国大典:意义

(1)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____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________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____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2)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________的力量。

2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概况:___年10月在北京召开

23、20世纪60年代在兰考治理“三害”的“党的好干部”是____________;20世纪90年代被当地藏民称为“活菩萨”的援藏干部是____________

2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影响:有利于实现经济的____和稳定髙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5、1964年的某一天,《人民日报》以“看西北荒漠,万里人罕见。蘑菇云突起,举世皆惊!”为题报道了一则新闻。该新闻报道的内容是(   )

26、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目的:调动农民的______,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7、经济特区的代表,一夜崛起之城指的是________

28、中国对外开放过程中设立的经济特区有________________,汕头,厦门,________.

29、1954年,周恩来与_______________两国总理分别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30、请写出与下列荣誉称号相对应的人物名称。

(1)大庆石油工人“铁人”——

(2)杂交水稻之父——

(3)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4)两弹元勋——

(5)解放军好战士——

(6)党的好干部——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照片、地图、示意图是了解历史的好途径。看下面四幅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站在中间拿着文稿正讲话的是谁?

(2)图二,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司令员是谁?

(3)看图三找出一五计划期间,我们辽宁省取得的成就。

(4)看图四举出我国在这一时期取得的“两弹一星”科技成就。

32、正确的思想决定正确的行动,先进的理论推动社会发展。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思想上确立了怎样的指导方针?

(2)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逐渐形成了什么理论?哪次会议上这一理论被写入党章,成为党的行动指南?

(3)在中共十六大上,什么重要思想被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中共十八上,哪一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2012年,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深刻阐述了哪一宏伟蓝图?这一宏伟蓝图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33、在学习完八下第二单元的内容后,小明同学总结了这样的一条线索:“工业起步——宪法保障——制度建立——良好开端——出现失误”。请你结合这条线索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起步”指的是哪个时期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上取得的成就?

(2)“宪法保障”和“良好开端”分别与这一时期哪两次重要的会议有关?与“宪法保障”有关的会议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部宪法的名称是什么?

(3)“制度建立”指的是什么制度的建立?建立的时间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图片见证历史,图片诉说历史。新中国的成立及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收获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丰硕成果,感受着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性变化。阅读下列图片材料:

请回答:

(1)阅读图一,说一说为什么新中国的成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图二反映了三大改造中的哪一项内容? 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3)图三中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重要内容有哪些?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