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太原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为解决粮食问题做出杰出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A.汪道涵 B.乔冠华 C.辜振甫 D.袁隆平

2、1977年9月,邓小平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以下相关背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中美建交有利于中国对外开放

B.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促进国人思想解放

C. 邓小平敏锐地意识到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D.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对外开放的新征

3、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工业以钢为纲”,号召一切部门都要为钢铁生产“停车让路”,支援大炼钢铁,为了炼钢,人们砸铁锅收废铁,甚至拆下钢窗铁门作原材料。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

A.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 “大跃进”运动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4、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B.个体手工业联合成集体合作社

C.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5、在上甘岭战役中,在身负重伤、弹药用尽的情况下,用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射口的英雄人物是

A.黄继光 B.邱少云 C.杨根思 D.罗盛教

6、1980年,面对意大利记者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革’这样可怕的事情”时,邓小平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为此,我国采取的是 (   

A.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C.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提出并实践“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7、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的主要成就是(  )

A.发明超级杂交小稻

B.对“两弹一星”有突出贡献

C.发现青蒿素,有效抵抗疟疾

D.发明人造地球卫星

8、杰出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下列历史人物与其事迹及作用搭配不正确的是

A.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B.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

C.玄奘——西游天竺,写成《大唐西域记》

D.赵匡胤——统一全国,重文轻武

9、新中国诞生前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一步发展壮大,其标志是(  )

A. 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   B. 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和空军

C. 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   D. 发射了“长征一号”运载火箭

10、在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每年只收350千克谷子,一年之中全家只吃2千克油、3.5千克盐。1953年,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收获谷子1600千克,全年有米吃,能吃到24千克油、14千克盐。这些变化说明

A. 土地改革一定程度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B. 农业合作化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C. 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业发展

11、1980年党中央在四个城市设置的经济特区中,其中有一个城市在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通商口岸,这个城市是( )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12、2018年5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备忘录…指令有关部门对华采取限制措施…对自中国进口的商品加收关税对此中国政府进行了大力度反击,你认为特朗普政府这一做法违背了我国政府长期奉行的外交政策中哪一项内容?

A.互不侵犯

B.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C.平等互利

D.互不干涉内政

13、下面是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一段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②处建立的是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14、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1990年,广东省宣布终止粮票的流通,1993年全国终止粮票的流通。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供应紧张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缓解了粮食紧张状况

C. 农村改革率先在广东开始

D. 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1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材料出自(   )

A. 《停战协定》 B. 《联合公报》

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6、三大改造指的是国家对哪些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1)农业 (2)交通运输业   (3)资本主义工商业 (4)手工业

A. (1)(2)(3) B. (2)(3)(4)

C. (1)(2)(4) D. (1)(3)(4)

17、1959-1961年,我国面临着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造成此次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

A. 连续的自然灾害的影响

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破坏

C. 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破坏

D. “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的影响

18、如图所示票证曾是百姓购买生活物资的凭证,但现在己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 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B. 农产量稳步增加

C. 生活物资日益丰富

D. 农产品统一管理

19、“文化大革命”中,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惨遭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这突出表明文革期间

A.党内出现了叛徒内奸

B.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

C.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D.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20、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     

A.1949年

B.1956年

C.1978年

D.1987年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被称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的城市是__________

22、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1)香港、澳门回归后,中央政府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_____的方针,全力支持香港、澳门经济社会发展。

(2)进入新时代,中央政府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依照宪法和基本法有效实施对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落实“_____”“爱国者治澳”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面对香港局势动荡变化,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_____》,推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

(3)中央政府深化内地和港澳地区交流合作,深入推进_____建设,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香港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不断巩固。澳门经济发展水平居全球前列,社会事业迈上新台阶。香港、澳门呈现与内地优势互补、____、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23、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___________进行平反,要求纠正_________的错误。

24、列举题

(1)20世纪中国社会发生了三次巨变,其中诞生了三位伟大的历史人物。第一次巨变是________,结束了清王朝统治,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第二次巨变中__________,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并取得成功,使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第三次巨变中邓小平实行了___________的伟大决策,中国由此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78年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____________(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实行______________,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5)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

(6)中共十五大把______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7)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____________制度,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8)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25、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________开始,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__制度。

2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确立为基本政策: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______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内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______,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法律文献:1949年通过的《____________》,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198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4)自治区建立:1947年,__________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________、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5)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护_______、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________、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28、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2012年,中国作家___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5年,我国学者________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30、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________________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道路决定命运,实现中国梦要继续走好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第一次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理论是在哪次会议?2017年,中共十九大召开,习近平在大会报告中指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什么内容?

(2)精神凝聚力量,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抗战时期的空前危难激发全民族的爱国力量,人民群众积极为抗日战争贡献自己的力量。请列举重庆人民在后勤保障方面为抗战胜利作出的重大贡献。

(3)力量汇集智慧,凝聚中国力量就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实际情况,党和国家确立了什么基本制度来解决民族问题?这一制度的实行体现了什么精神?

32、习近平总书记的周边外交首推“亲、诚、惠、容”概念,自古以来,中国政府都秉承与邻为善的友好理念。外交是综合国力的延伸,国家的强弱直接影响外交的成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外交事业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他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什么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2)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请你写出其中的两例说明?

(3)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国在21世纪初加入的国际经济组织是什么?

(4)2020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国际合作,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国际社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说明了什么?

33、“两弹一星”指什么?请写出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杰出贡献的两位科学家的名字。“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有何重大意义?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刚刚揭开,局部战争渐次显露时,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始终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分成英法、美国、苏联和世界各国人民几股力量,没有形成拳头。德、意、日法西斯虽处劣势,但沆瀣一气,狼狈为好,他们以有限战争方式,实行各个击破以取得有限目标,先后在东非、东亚和中欧燃起了战火。

--黄安年《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占有绝对优势的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未能遏制法西斯侵略的原因。

材料二:1939年爆发的战争是由德国的入侵引起的……在两年的时间里,希特勒通过占领或是合作的方式控制了西欧大陆……1941年是战争的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因为德国人攻袭了他之前的盟友,从而使得苏联站到了同盟国的一边。同年12月,日本偷袭了夏威夷的美国海军基地,将美国也拖入了战争。战争变成了一场真正的全球性冲突。同盟国已经有能力在好几条战线组织进攻。

--摘编自马克凯什岚斯基等《西方文明史:延续不断的遗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1941年是“战争的关键转折点”?

材料三:在联盟内部,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并不一致,作战目的也不尽相同,虽然不时会产生各种矛盾和斗争,但摧毁法西斯是他们的共同目标。正是这种根本利益使他们团结起来,互相配合支援,直到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吴宇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3)材料三中的“联盟”指的是什么?它的成立有何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