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祖国大陆得统一,各民族实现了大团结的标志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C.新中国的成立
D.西藏和平解放
2、海南岛属于
A.自贸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经济特区 D.沿海经济开放区
3、20世纪80年代,我国设立的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是( )
A.上海 B.珠海 C.海南 D.深圳
4、“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钢产量)赶上英国不发愁。”与这首歌谣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大跃进”运动
C.土地改革 D.“一五”计划的完成
5、有人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这里第二个“天安门”所代指的历史事件是
A.
B.
C.
D.
6、下表是中国与印度、美国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对此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面对这种局面,中国选择了一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的道路
B.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工业实力远远落后于发展中国家水平
C.知耻而后勇,中国应该在这两个领域奋起直追
D.中国的工业建设受到美国等国家的阻挠破坏
7、以下属于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重大失误的是( )
①大跃进
②人民公社
③三大改造的完成
④文化大革命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 D. ①②④
8、“这个消息使我又惊又喜,我从来未料到对华的主要行动会以乒乓球队访问的形式得到 实现,我们立即批准接受了邀请。”“我”应是
A. 尼赫鲁 B. 吴努 C. 田中角荣 D. 尼克松
9、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成为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总方略的是( )
A.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C.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10、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的外交布局是
A.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B.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1、下列不属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的是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并投入生产
B.我国有了自己的汽车、飞机、重型机器和精密仪器等制造业
C.成功地进行了原子弹的爆炸
D.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
12、习惯上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里的“一个中心”指(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
C.以坚持改革开放为中心
D.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心
13、2017年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是:“十九大”“新时代”“共享”“雄安新区”“金砖国家”“人工智能”“人类命运共同体”“天舟一号”“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其中和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能归为一类的是
A. 金砖国家
B. 雄安新区
C. 人工智能
D. 天舟一号
14、生活方式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与政治、经济并行发展的过程中,反映了社会时代的共同特点。下列我国人民从进入20世纪以来生活方式演变不正确的是( )
A.官员着翎顶补服→人们着中山装、西装等新式礼服→老百姓着丰富多彩的个性服装
B.老百姓饮食:食物匮乏、单调→讲究营养均衡、健康饮食
C.人们只有在城市看到电影和报纸→通过互联网阅读新闻、发布信息
D.上海的居民出行工具从以汽车为交通工具,到乘火车远行,再到可以经常乘坐飞机
15、“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在立国之初就不能不研究和制定一个根本大法,作为全国人民共同遵守的政治准则……但建国之初,还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但国家又不可一日无法。因此,当时就采取了一种变通办法。”这种“变通办法”就是
A.颁布《共同纲领》 B.实行改革开放
C.制定1954年宪法 D.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16、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
A.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B. 国家强大、民族振兴、社会和谐
C. 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D. 国家富强、政治民主、社会和谐
17、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是
A.没收
B.租赁
C.摧毁
D.赎买
18、2013年9月和10月习主席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即“一带一路”。回望历史,陆上丝绸之路形成于
A. 张骞出使西域后 B. 玄奘西行后
C. 文成公主入藏后 D. 郑和下西洋后
19、他的精神教育影响了几代中国人。董必武曾为他题诗:“阶级观清楚,勤劳念朴纯。螺丝钉不锈,历史色长新。只作平凡事,皆成巨丽珍。普通一战士,生活为人民”。他就是
A.雷锋
B.邱少云
C.焦裕禄
D.王进喜
20、邓小平说:“中央确实是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具体事务的,也不需要干预。但是特别行政区是不是也会发生危害国家根本利益的事情呢?……那个时候,北京过问不过问?……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损害香港的利益。”这一讲话的重点是
A.否定“一国两制”内涵
B.设定了香港自治的底线
C.否定“港人治港”方针
D.彻底消除香港分裂势力
21、2012年,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华民族_________,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2、结束:1976年10月,粉碎________反革命集团。
23、邓小平提出的“____”构想,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2005年,胡锦涛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一行,双方重申坚持“____”,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
24、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召开的___,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了党的指导思想。
25、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类型的宪法。1992年初,邓小平的_____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人新阶段。
26、根据下列提示,写出上对应的内容
(1)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4)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27、 中国古代先民创造了优秀的中华文明。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重要文明成果,从中可以管窥中国古代先民独特的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
(1)将上述图片中所反映的历史内容,按时代顺序排列。(填写字母)
(2)上述图片可以印证古代社会的多个方面,按照示例完成下列任务。(图片可重复选择)
示例:农业发展方面,可以用图片A、图片E等印证。
任务一:经济活动方面,可以用图片____、图片F等印证。(填写字母)
任务二:请另选一个方面,并以相应的图片印证。
_____方面,可以用图片_____、图片______等印证。(填写字母)
28、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科技成就有:1967年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_____;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_____。
29、1964年的某一天,《人民日报》以“看西北荒漠,万里人罕见。蘑菇云突起,举世皆惊!”为题报道了一则新闻。该新闻报道的内容是( )
30、将下列图片与相关选项选择搭配起来:
①科技成就 ②党的建设 ③外交成就 ④国防建设 ⑤土地改革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图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的领导人是谁?他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的大事是什么?
(2)请你为材料一图片取个最恰当的名字。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将数千年来的封建压迫,100年来的帝国主义侵略,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一起被中国人民葬入坟墓。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过去了,从此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民族复兴的新时代。
(3)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时代”的“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4)根据上述材料,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32、民以食为天!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就解决“三农”问题,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建国之初,实行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2)国家基本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在哪一年?将分散的农民组织到一起的具体组织名称?
(3)下图是1958年在总路线的指引下,我党错误进行的两个运动,请用一句话简要客观评价这两场运动。
(4)从1978年开始,我党实行哪项土地政策使“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5)根据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谈谈你的感悟。
3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淄博某中学准备举办共和国成就专题展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相关整理工作。
(民族团结篇)
(1)党和政府依据什么制度在全国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这一制度是在什么时期提出的?
(祖国统一篇)
(2)二十多年来,在哪以基本方针指引下,海峡两岸人员往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外交成就篇)
(3) 新中国成立后坚持独立的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教活动。列举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三项重大成就。
(国防篇)
(4)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的第一支海军名称?1966年,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他担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材料一中国现代史时间尺(如下图)
(1)请依据上述时间尺,写出①②两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
(工业崛起)
材料二我国不同时期工业分布图
(2)根据图一,指出当时工业地域分布的特点;据图二,指出工业成就的取得与我国哪一政策有紧密联系;对比图一与图二,概括1978年以后中国工业发展的新特点(分布特点除外)
(农村巨变)
材料三 20世纪70-80年代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
年份 | 农业生产项目 | ||
粮食 | 棉花 | 油料 | |
1978 年 | 3亿 | 217万 | 522万 |
1984 年 | 4亿 | 626万 | 1191 万 |
——摘编自韩俊《中国经济改革30年一农村经济卷》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70-80年代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开放窗口)
材料四经济特区
(4)1980年,我国决定设置经济特区,请写出图中①和②所示的经济特区名称。
(5)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带给你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