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澎湖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共同纲领》

2、“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毛泽东这段论述讲的是抗美援朝的

A.目的

B.原因

C.战术

D.意义

3、邓小平先后在1979年和1986年两次当选为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这是因为他是

A. 新中国的开国领袖 B. 新中国外交事业开创者

C. 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D.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

4、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扩大对外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下列哪座城市是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

A. 厦门 B. 珠海

C. 深圳 D. 汕头

5、下表为1949~2017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其反映了

年份

1949年

1959年

1969年

1979年

1989年

1999年

2017年

国家数量(个)

10

34

45

120

136

162

175

A.中国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B.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C.中国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6、“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流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歌词中盛赞的这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

A.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B.建立经济特区

C.南方讲话使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D.实施改革开放

7、下列哪一个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之中:

A. 《辛丑条约》

B. 《马关条约》

C. 《北京条约》

D. 《南京条约》

8、《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2020年5月8 日在社交平台上,呼吁我们国家增加核武器的数量来抑制美国的战略野心和对华冲动。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的导弹部队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在我国作为导弹部队的第二炮兵部队始建于

A.1949年 B.1966年 C.1921年 D.1927年

9、1958年,《人民日报》发表通讯,介绍了湖南邵阳、桃园县及湖北公安县和福建安溪县部分农业社办公共食堂受到群众欢迎的情况。材料中的“社”指的是

A.农业生产合作社

B.手工业合作社

C.工商业供销合作社

D.人民公社

10、2017年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是:“十九大”“新时代”“共享”“雄安新区”“金砖国家”“人工智能”“人类命运共同体”“天舟一号”“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其中和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能归为一类的是

A. 金砖国家

B. 雄安新区

C. 人工智能

D. 天舟一号

11、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是

A.山东舰 B.东海舰队 C.辽宁舰 D.北海舰队

12、“同仁堂”是我国著名的中药名牌老店,创办于1669年,以配方奇特、制作精湛、药品货真价实而闻名海内外。1954年,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以大局为重,顺应历史潮流,带头参加

A. 农业生产合作社

B. 公私合营

C.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 股票上市

1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整族脱贫,一些新中国成立后“一步跨千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又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第二次历史性跨越。这反映出(     

A.少数民族真正实现了当家做主

B.各民族的差异被消除

C.少数民族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

D.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14、1951 年全国粮食产量比 1949 年增长 26.9%;1952 年全国粮食产量比 1949 年增长 42.8%, 超过历史最高年 9%。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是(       

A.解放战争

B.抗美援朝

C.土地改革运动

D.三大改造

15、近年来,两岸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两岸贸易同步上升,金融合作取得突破,人员往来规模迅速扩大,多项协议成功签署……这些都雄辩地说明(             )

A.两岸政治经济交往障碍已经消除

B.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指日可待

C.两岸和平发展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D.“台独”分裂势力已经消亡

16、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与今天使用导航仪,收看天气预报有关的科技成就是

A. 发射人造地球卫星

B. 新材料技术不断创新

C. 海洋高技术的突破

D. 发射中近程地地导弹

17、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深圳、海南岛、上海浦东开发区、武汉等四个城市(地区)对外开放的先后顺序应是( 

A.海南岛——深圳——上海浦东开发区——武汉

B.深圳——海南岛——武汉——上海浦东开发区

C.深圳——武汉——海南岛——上海浦东开发区

D.深圳——海南岛——上海浦东开发区——武汉

18、在进行“志愿军——最可爱的人”研究性学习时,你认为可以作为史料运用的是 (  )

①当时的文献资料 

②历史博物馆内存放的有关实物资料 

③电影《开国大典》《上甘岭》

④当时的实况纪录片和照片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9、什么战略的实施使我国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A.科教兴国

B.西部大开发

C.人才强国

D.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20、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推动第二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是

A.开国大典

B.土地改革

C.农业合作化

D.人民公社化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成就: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________

22、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举措:

(1)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积极推进_____,保障了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2)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深入实施“_____ ”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

(3)影响:综合国力的增强,使中国各方面政策的实施具备雄厚的_____和精神力量。

(4)事例:

①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建设(“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②筹建和成立_____银行。

③加快_____试验区建设。

④推进人民币_____进程。

23、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___。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____、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4、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文献。

(1)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3)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报告——

(4)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5、用:

(1)人均可支配收入、纯收入低。

(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____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26、公私合营

(1)时间、方式:从1954年开始,国家__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________。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2)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_______,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三大改造的完成: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三大改造的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_________的转变,__________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三大改造的缺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存在______、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27、下图人物是________,他为祖国统一提出了_______伟大构想。

28、读《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示意图》将相应代码填入答题卡图中。

 

A.1972年

B.1955年

29、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过程: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______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_____的高潮。

(2)创举: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政策,实现了_____,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0、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是________;“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_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找到的正确道路是什么?

32、“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现民族独立梦,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是什么?

(3)国家统一,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的是什么地方?它的回归有什么意义?

33、做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这次会议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什么上来?实行什么的历史性决策?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正如学者们所说,中国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祥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农民)以不易察党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1978年开始,农业发展实现了“变”与“不变”……中国农业水平的不断发展,农业农村形势持续稳中向好,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农业机械化水平超过6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7.5%,灌溉面积达10.08亿亩,一半以上的农田旱涝保收,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400万人,各类新型主体达330万家,农药使用量连续负增长,从传统到现代,农业生产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

(1)比较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指出农民生活的变化。并回答促使这种变化出现的政策原因是什么?

(2)综合材料一二,面对“农业生产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你对农业发展有何建议?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