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甘南州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我国在“一五”期间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A.重工业

B.轻工业

C.农业

D.商业

2、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的纪念日是

A. 1950年10月1日

B. 1950年10月5日

C. 1951年10月1日

D. 1950年10月25日

3、1949年9月29日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二十七条:“必须保护农民已得土地的所有权……实现耕者有其田。”为完成这个目标,新中国成立后立即着手(  )

A. 清除国民党残余势力

B. 剿灭各地土匪

C. 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D. 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准备

4、1983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几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承包责任制,9个月就盈利12万元。安徽省委省政府汲取其成功经验,调整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明确提出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自负盈亏。据此可知(     

A.经济体制改革开始

B.政府主导企业改革

C.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企业的自主经营权扩大

5、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岀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列内容属于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特点的是

①经营承包责任制  ②分配制度“大锅饭”

③企业经济利益与经营成果联系  ④企业经营好,职工收入就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在学习完中共“十三大”后,有位同学整理此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时出现了错误。请指出下列有错误的一项(   )

A. 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C.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7、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A. 发展外向型经济 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引进美国新经济 D. 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改革

8、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南京条约》

D.《北京条约》

9、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的七七事变,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经历了(     

A.从局部抗战发展到相持阶段

B.从相持阶段发展到全民族抗战

C.从局部抗战发展到全民族抗战

D.从全民族抗战到全国规模反攻

10、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双百”方针的提出

B.国企改革取得显著的成效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

11、有学者指出:“没有它就没有解放思想,没有解放思想就不可能取得改革开放40年的巨大成就。”“它”指的是

A.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B. 《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C. “四五运动”的开展

D.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12、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952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 )

A. 农村实行“大包干” B. 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C. 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D. 农村停产闹革命

13、邓小平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文化大革命”作为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种财富主要是指(   )

A.不要照搬别国经验 B.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C.要纠正“两个凡是”方针 D.要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14、1993年底,市场价格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由1991年前的50.3%上升到93.8%,从而确立了市场价格在价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这从本质上体现了

A.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稳步推进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

C.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D. 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增加

15、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了许多以身作则、吃苦在先享受在后的党的好干部,他们当中杰出的代表是

A.雷锋 B.王进喜 C.焦裕禄 D.孔繁森

1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地点是在( )

A.延安 B.西伯坡 C.瑞金 D.北平

17、20世纪70-80年代,我国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和政府决定实行的方针政策是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实行对内改革

③实行对外开放                    ④实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8、“双百”方针中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提出成为新中国哪一领域的重要方针

A. 经济建设

B. 国防外交

C. 文学艺术

D. 民族宗教

19、在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广大人民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下列人物中,被誉为“铁人”的是

A. B.

C. D.

20、《人民日报》曾经刊载文章写道:“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该文章评价的是中国

A.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B.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C.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关于颁布《土地改革法》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中共十六大将“________”重要思想写入党章;中共________大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22、习近平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______、人民幸福。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二个目标是:到______ 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3、全方位外交: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________、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4、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会议名称。

(1)制定《共同纲领》的会议是__________

(2)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良好开端的会议是_______

(3)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

(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

25、1987年,邓小平在中共 _______ 大上阐明了______________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 __________ 为中心,坚持 ____________ ,坚持 _____________

26、1924年,_____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孙中山又创办了_____为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27、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新中国成立时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____________为彻底废除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

28、2012年十八大:胡锦涛的_______被写进党章。

29、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________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30、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制定于________年,________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人类社会发展的事实证明,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新中国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治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49年9月,为了筹备建立新中国的工作,我国召开了什么会议?会议上通过了哪一个重要文献?其性质是什么?

(2)我国何时颁布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这部宪法的性质和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32、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曲折发展过程,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1)我国是什么时候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其标志是什么?

(2)在哪次会议上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4)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3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该原则的提出有何重要意义?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观察如图:

(1)图中方框处四我国首批经济特区所在地址。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

A.深圳

B.厦门

(2)观察图中我国首批经济特区位置,指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在地理分布上的特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