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永州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下表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我国(     

年份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对外贸易(进出口)

381.4

1154.4

4722.9

引进外资(已利用外资)

/

1028.9

5935.6

A.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D.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2、深圳又一次依托特殊的地缘地位,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为我国的对外开放闯出了新路,提供了经验。深圳“闯出新路”得益于

A.沿海城市众多 B.一国两制的落实

C.工业基础雄厚 D.建立了经济特区

3、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是

A.成立生产合作社

B.公私合营

C.建立开发区

D.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4、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村民自治制度

5、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总路线是(   

A.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B.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6、下图是为庆祝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而发行的特种邮票。它发行的时间是

A.1949年

B.1954年

C.1956年

D.1966年

7、20世纪六七十年代,如图中三位英雄人物的纪念馆相继建成,他们共同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是(     

“铁人”王进喜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A.同仇敌忾、国际主义

B.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C.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D.崇尚法治、健全民主

8、20世纪50年代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其实是一场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的社会整合 运动,这场运动成功实现了对小农经济的有效整合,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 景。该“运动”的第二阶段是(   

A.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B.全行业公私合营           

C.农业互助组           

D.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9、回望“文化大革命”,我们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是

A. 完全回避,避而不谈

B. 完全赞赏,继续推行

C. 认识到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世界历史总是在跌宕起伏的曲折过程中前进

D. 认识到虽有不足但在人类历史上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10、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领域展开的积极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其中20世纪5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有哪些: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出席万隆会议

③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中美建交

⑤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⑥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A. ①②

B. ③④

C. ④⑤⑥

D. ②③

11、小西同学在学习笔记上对某一历史事件做了如下记录。据此判断,这一历史事件应是

(1)开始时间:1953年

(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3)主要成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

A. “大跃进”

B. 文化大革命

C. 第一个五年计划

D. 土地改革

1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多党合作制度

13、“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蹁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这首诗歌中的“白莲开”指的是下列哪个地方?(   )

A. 西藏   B. 香港   C. 台湾   D. 澳门

14、《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中写道:“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而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A.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建立五个经济特区

C.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D. 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

15、1952年的一天,农民张大爷看着自己刚分到的土地,激动得喜泪涟涟。下列选项中,关于土地改革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A.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D.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16、下列城市中,属于改革开放后建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的是

(1)深圳   (2)珠海   (3)广州   (4)上海

A.(2)(3) B.(1)(2) C.(3)(4) D.(1)(4)

17、“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关注的民生问题,建国以来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多次调整,下列选项中与农村生产关系调整无关的是

A.土地改革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一五计划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8、如图、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解读错误的是

 

A. 它的起止时间为1953—1957年

B. 它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C. 它的基本任务是优先展重工业

D. 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的内容包括

①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③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④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是

A.志远舰

B.辽宁舰

C.重庆舰

D.武汉舰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________年,中共八大后,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________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改革开放。

22、人民的好公仆,干部的好榜样,调任兰考任县委书记时,正值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等“三害”最严重的时候,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______________始终坚持人民公仆的本色,想的仍然是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

23、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________、珠海、厦门、汕头四个经济特区。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______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24、对台基本方针是“ __________________”。

25、被称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的城市是__________

26、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____”交接入列;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___________

27、“文化大革命”是由________错误发动,被________________两个反革命集团所利用和操纵,使中国陷于“________”长达十年之久,给整个民族造成了严重灾难。

 

28、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_____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______________”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9、请将代表以下地区的字母填在如图的相应位置。

A、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B、中国扩大开放的窗口

C、1992年开放的沿江城市重庆

D、中国最南面的民族自治区

30、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领导中国共产党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把_____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步一步推向前进。

(2)中共十二大:_____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_____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_____的社会主义”。

(3)中共十三大:_____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_____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_____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4)邓小平南方谈话:

①时间:_____年初,邓小平南方视察,多次发表谈话。

②谈话内容: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计划和市场都是_____;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_____才是硬道理。

③意义:进一步_____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____产生了深远影响。

(5)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_____。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创了_____。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_____、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6)中共十四大:____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_____理论武装全党。

(7)中共十五大:____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大会把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80年代初的哪一行为说明中国在追赶世界的脚步?这一行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的对外开放有了怎样的发展?

(3)21世纪初,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新空间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4)21世纪,中国的对外开放已经从“引进来”发展到“走出去”,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已经开始影响周边国家和地区,请你举两个例子说明。

(5)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你有何感想?

32、简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33、毛泽东主席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说:“……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请你谈谈: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新中国建国以来,法制建设的历程贯穿“人民至上”的理念,持续为保障人民利益提供法治支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解放以前,他(贫农陈友汉)的土地很少,无耕牛农具,每年只收七担谷,一年之中吃外菜、麦皮、杂粮达八个月之久,一年全家只吃四斤油、七斤盐。现在,他家有田地十五亩四分,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今年(1953年)他家收谷三十二担,一年中能吃四十八斤油,二十八斤盐。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下图

材料三  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一天之内通过刑法、民事诉讼法等七部重要法律,恢复了1966年至1976年间被破坏了的社会主义法制原则,被法学界称为中国法治史上著名的“一日七法”。……以“一日七法”为先导,我国陆续制定了《民法通则》《行政诉讼法》等一大批重要法律,从此,中国开始修改宪法和制定新的法律。

——马一德《从“加强法治”到“厉行法治》

材料四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立法宗旨是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保障私权,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新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

——摘编自李琳琳《民法典颁布:新时代中国法治建设的里程碑》

(1)根据材料一,概括陈友汉生活出现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这种改变相关的历史事件及法律依据。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该文献是哪一次会议的成果?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文献的历史地位。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一日七法”通过的积极意义。

(4)根据材料四,指出“这部法律”的名称,并概括其立法宗旨。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法制建设”与“人民利益”两者之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