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53﹣1957年鞍山钢铁公司沈阳飞机制造厂等一些现代工业部门建成投产,这表明
A.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奠定
B.完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任务
C.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完成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取得成效
2、导致下图所示时期我国人口出生率滑向最低点、死亡率攀至最高点的原因是
A.抗美援朝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D.国民经济调整
3、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迫害,被污蔑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并被非法监禁,迫害致死。这突出表明文化大革命期间(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C.民主法制被肆意践踏
D.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4、1949年9月29日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二十七条:“必须保护农民已得土地的所有权……实现耕者有其田。”为完成这个目标,新中国成立后立即着手( )
A. 清除国民党残余势力
B. 剿灭各地土匪
C. 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D. 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准备
5、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 ( )
A. 客观经济规律 B. 党的领导 C. 人民的积极性 D. 人民的愿望
6、一首歌中唱到:“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的标志是
A. 抗日战争胜利
B. 西藏和平解放
C. 开国大典
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7、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
A.西藏自治区 B.宁夏回族自治区
C.内蒙古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
8、2012年11月15日,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是
A. 江泽民
B. 胡锦涛
C. 习近平
D. 李克强
9、2018年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刘永坦和钱七虎院士。20世纪70年代中国为解决粮食问题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钱学森 B.邓稼先 C.袁隆平 D.屠呦呦
10、归纳和整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请问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B. 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中共“十五大”——开始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 中共“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11、长篇小说《爱,被春寒碾碎》,着重描写了上海“文革”时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中国要避免“文革”这样的悲剧重演,关键是要
A.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B.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C.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D.坚决反对资产阶级思想
12、1842年8月29日,听闻条约签订,道光帝退朝后不吃不喝,负手于便殿阶上徘徊往复,一夜不息。令道光帝彻夜叹息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3、经自主勘探,我国于1963年建成年产600万吨的大庆油田,当年该油田生产原油439.3万吨,占全国原油产量的67.8%。这说明此时中国
A.已跻身石油出口大国行列 B.具备了独立开采原油的能力
C.石油产能集中于西部地区 D.原油勘探技术水平领先世界
14、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他说“今天是进京赶考去……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照此说法,当年的完美答卷应该是( )
A. 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被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C. 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D. 实现了中国大陆的统一
15、《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掌握了载人航天工程技术
16、下列不属于1985年开放的沿海经济开放区的是
A. 长江三角洲
B. 珠江三角洲
C. 闽南三角洲
D. 山东半岛
17、某校八年级计划举办一个以“抗美援朝”为主题的讲座,准备请一个经历过这一时期的家长做主讲人,下面适合做主讲人的是
A. 赵家长78岁 B. 刘家长58岁 C. 孙家长68岁 D. 李家长48岁
18、“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首歌出现于
A.辛亥改革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19、为强大现代海防力量,毛泽东坚定地说“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指的是
A. 导弹驱逐舰
B. 核潜艇
C. 巡洋舰
D. 航空母舰
20、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进入中原后,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万人,主要原因是( )
A.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
B.军队纪律严明
C.起义军英勇作战
D.各路起义军联合作战
21、“走近创业年代的英雄”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创业的年代,写出下列英雄的名字:
(1)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是______________。
(2)发现青蒿素的药学家是______________。
(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战士是______________。
22、根据下列会议主要内容,列举出相关的会议。
(1)为新中国的成立做筹备——________
(2)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________
(3)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_______
(4)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________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________
(6)确立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________
23、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名称),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________制度。
25、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___________进行平反,要求纠正_________的错误。
26、1951年,以________为首席代表的西藏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促成西藏和平解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______被称为“党的好干部”。
27、“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建国后,为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国在不同时期对农业发展的政策进行相应调整,这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1950年6月,我在农村开展了_________,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_____制度。从1953年开始,党和国家开始对农业进行采取________的主要形式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体完成,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在我国初步建立。在探索建没社会主义初期,我国在农村工作中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的思想开始出现,错误地开展了________、________运动,严重破坏了我国的生产力,使国民经济水平失调,人民生活水平下降。1973年农业科学家________(见下图)成功培育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推行以“________”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在生产上获得更多的自主性,给农民带来了真正的实惠。2005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目标;2006年,国家全面取消了农业税;2007年,国家决定在农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关于“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是我国农村发展的理论指南。
28、_______年夏,“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起来。
29、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是_______
30、人民的好公仆,干部的好榜样,调任兰考任县委书记时,正值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等“三害”最严重的时候,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______________始终坚持人民公仆的本色,想的仍然是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
31、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时间
32、一部人类文明史,是一部建设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增强国家治理能力的探索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政治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1949年9月,为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党派等各界人士召开了什么会议?这次会议初步建立了哪一政治制度?
33、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中国北京举行,再一次显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改变了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形象,挺直了民族的脊梁,以独立自主的姿态,展开了和平外交事业。某校八年级(2)班准备举办一次主题为“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小论坛。
(1)活动准备:如果你是该班的一员,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相关资料?(至少说出两种)
(2)历史溯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采取哪些手段企图扼杀新中国?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新中国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3)外交硕果: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请列举3件外交上的大事?2001年我国又取得了一项外交成就指的是?
(4)总结反思:通过探究新中国外交发展的风雨历程,谈一谈你的认识。
3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的抗日战争……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中国战场是抗击法西斯侵略时间最长(1931—1945年)的战场。中国作为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在长达10年以上的时间里单独抵御了穷凶恶极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牵制了日军主力,扼制了日军北进,推迟了日军南下,有力地支援了欧洲、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
——刘宗绪、黄安年《世界近代现代历史专题30讲》
材料三 1937年后,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了。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同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一道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摘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
(1)材料一中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分别有什么标志性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谈谈中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和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