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娄底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幢房”这一状况的改变得益于我国(   )。

①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②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建立  

③经济特区的设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最早出自《共同纲领》 B.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 D.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

3、“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而且能够讲它所要讲的话……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材料中“这个划时代的会议”

A.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是全面的大规模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C.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4、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5、下图有助于我们学习哪一战役

A. 辽沈战役

B. 平津战役

C. 渡江战役

D. 淮海战役

6、分清“史实”与“观点”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之一。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A.1984年,开放大连、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

B.1985年,中国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C.1992年,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

D.中国加入WTO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7、1984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决定,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等沿海港口城市。

A. 十二个

B. 十三个

C. 十四个

D. 十五个

8、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衣着是单调的“灰蓝黑”。20世纪90年代,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展示个性。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 思想观念不断解放

B. 西方文化影响深远

C. 服装行业迅猛发展

D. 服装品味逐渐提升

9、热播电视剧《宫》中女主人公晴川穿越时空来到了清朝。她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  )

①在西南,改土归流大规模推行;

②在东北,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③在东南,戚继光抗击倭寇;

④在中央,皇帝选调亲信设立军机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0、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成就举世瞩目。下列科技成就属于“文革”时期的有

①第一辆汽车

②第一颗氢弹

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④籼型杂交水稻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1、1957年,周恩来曾指出“在我国,汉族人口多,占的地方少,少数民族人口少,占的地方大,悬殊很大,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所以我们不采取这种办法,而要实行新的政策”,这一“新的政策”是

A.“一国两制”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2、读《清代中叶的人口数量和耕地面积表》,可知清朝中后期的危机之一是

年份

人口数量(亿)

耕地面积(万顷)

人均耕地面积(亩)

1753

1.84

735.22

4.00

1784

2.86

760.57

2.66

1822

3.73

756.21

2.03

A.人多地少问题突出

B.皇室铺张浪费严重

C.官员贪污之风盛行

D.农民起义频繁爆发

13、观察深圳市生产总值柱状图,推动其持续增长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地理环境优越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浦东新区的带动

D.经济特区的建立

14、1945年日本战败,无条件投降,被日本统治长达50年之久重新回到祖国怀抱的是

A.台湾

B.辽东半岛

C.海南岛

D.东北三省

15、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1990年,广东省宣布终止粮票的流通,1993年全国终止粮票的流通。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供应紧张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缓解了粮食紧张状况

C. 农村改革率先在广东开始

D. 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16、下列图片是某次展览的代表性图片,该展览主题应该是

 

A.新中国国防建设的发展

B.社会主义科技的发展

C.人民海军的建立与发展

D.战略导弹部队的发展

17、1956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八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此次大会最主要的贡献是(       

A.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纠正泛滥的“左”倾错误

C.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D.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18、2019年4月24日是我国第四个航天日。40多年前的这天,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一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A. 神舟五号 B. 神舟一号 C. 东方红一号 D. 神舟六号

19、习近平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我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是

A.广东和海南

B.广东和福建

C.福建和海南

D.福建和上海

20、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开通运营,东接香港,西接珠海、澳门,全程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建成的将中国南北铁路网和公路网连成一体的交通运输工程是

A.武汉长江大桥 B.南京长江大桥 C.兰新铁路 D.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两弹一星”:

(1)成就: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_____________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_________飞行试验取得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__________爆炸成功。

     

②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

   

(2)意义: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______,增强了我国的______,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2、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一一

(2)彻底催毁了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一一

(3)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一一

23、____________月,第 ______ 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2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思想方面: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25、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技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方针,具体指“________”。

26、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铁人“________”其艰苦创业精神被称为“铁人”精神,“县委书记的榜样”是________

 

27、______________为第一位获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她获得的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28、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___________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___________

29、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于什么会议________

3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影响:有利于实现经济的____和稳定髙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两次重大失误,它们分别是什么历史事件?

3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重点是什么?新中国外交上的胜利生产了怎样的影响?

33、2012年11月,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为实现中国梦,中共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是?

(2)为实现中国梦,中共作了怎样的战略布局?有何重要意义?

(3)为实现中国梦,中共提出了怎样的新发展理念?有何重要意义?

(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为此做出哪些努力?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农村、农业、农民的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同阶段的中国农民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政府在农村执行的什么政策或举措?

材料二 1958年的中国农村

(2)材料二的三幅图片中哪一幅所反映的内容是虚假的?当年我国出现了什么重大失误?

材料三 建国后,历年粮食产量变化图(单位:亿吨)。

(3)观察材料三,描述从A到C,从C到D,从E到F,我国粮食产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一、二分析归纳,影响这种变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材料四 当年,小岗村18个红手印,开启了一个火热的年代,大包干成为改革开放的先声。直到今天,在农村地区,还广泛流传着“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的说法,话虽朴素,却蕴含着破解“三农”问题的金钥匙——改革创新。

——詹勇2013年04月16日《人民日报》

(4)结合以上材料,你对“破解‘三农’问题的金钥匙——改革创新”有何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