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德阳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对名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 孙悟空是《西游记》的第一号人物,他乐观、聪明、勇敢、顽皮、灵活、热爱自由、除恶务尽,充满了斗争精神。《三调芭蕉扇》中,他向观音菩萨借得定风丹,对铁扇公主想用芭蕉扇搧他想法早就做好了防御性措施。

B《水浒传》以宋江领导的起义军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故事,暴露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

C《朝花夕拾》中的10篇散文,是鲁迅先生回忆少年时代及到日本留学前后的若干生活片断。其中《二十四孝图》以幽默的笔调嘲笑封建教育的无效,暴露封建孝道以不情为伦纪的本质。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写成的一部优秀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所走过的道路,反映了苏联第一代革命青年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勇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

 

2、下列有关《水浒传》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施耐庵写的《水浒传》,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108名好汉在水泊梁山聚义、杀富济贫的豪举。

B.杨志在汴梁买刀时不堪牛二的撩拨将他杀了,后怕连累他人主动去官府自首;鲁达替金氏父女打抱不平,三拳打死镇关西后用智逃脱。

C.《水浒传》 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吴用智取生辰纲,宋江三打祝家庄,林冲醉打蒋门神,武松火并王伦等。

D.《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农民起义英雄形象,有“及时雨”宋江、“一丈青” 扈三娘、“母夜叉”孙二娘等。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再接再厉       媚上欺下       爱莫能助       旁征博引

B.一诺千斤       迫不及待       短小精悍       耳儒目染

C.精益求精       开诚布公       包罗万象       鬼鬼崇崇

D.英雄气慨       悬梁刺骨       做贼心虚       沧海桑田

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的“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中的“三父子”是指苏洵、苏轼、苏辙。

B.《我爱这土地》中,“我”指作者,“土地”象征祖国,文题表明了本詩是一篇抒写“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诗歌。

C.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剧本有《克伦威尔》、《欧那尼》,诗作《历代传说集》等。

D.范仲淹,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他的文章和诗词超凡脱俗,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5、阅读《岳阳楼记》,完成下面小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止,属子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自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墙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楷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在久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兴年九月十五日。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予观夫巴陵状 射者中,弈者##dot##胜 大获全

B.前人之述矣 众妙毕##dot##备 德才兼

C.南潇湘 此乐何##dot##极 生悲

D.斯人谁与归 但颔之 乎其微

【2】把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选文第三、四段承接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具体表现了哪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呢?

【4】岳阳楼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名扬天下。下面的链接材料是清朝张德容的《重修岳阳楼》的节选部分,这两篇同为“记”,内容各有侧重,请结合两个文本的写作目的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

光绪己卯,楼基坼裂,及大有倾塌之势,中丞邵公命茸而修之,经费未集,而容以考绩北上。既而回岳,德化李公来湘中,命以茶厘为修楼之资,其不敷者,劝四邑(巴陵、平江、临湘、华容)绅富足之。乃于原基之后,加筑六丈有奇,建正楼其上,左仙梅亭,右则三醉楼,皆视旧制有加。前临洞庭,为之驳岸以御水,楼之左右各增施二楹,为登楼者憩息之所。其楼前雉堞亦加坚筑,以固吾圉焉!

(节选自【清】张德容《重修岳阳楼记》)

【注】①拆(chè):分裂,裂开。②容:即张德容(1820-1888)。同治十年(1871)、光绪五年(1879)两度出任岳州知府,政声显著,曾对岳阳楼进行整体修茸。③考绩: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的成绩。④茶厘:对茶叶经销所征的一种附加税。⑤驳岸:保护岸或堤坝不坍塌的建筑物,多用石块砌成。⑥雉蝶(zhì dié):古代城墙上掩护守城人用的矮墙,也泛指城墙。⑦圉(yú):边境,边疆。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2】人们会在什么时候引用诗歌最后两句?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 5分)

7、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2018年年初,国家批育部等四部门印发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堪称教育部“史上严减负令”正式出台。两个多月过去了,人们正为此拍手称快、一片叫好之时,却发现社上的培训机构毅然挺立,家长们仍乐“培”不疲,学生们依然“负重”前行。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减负”的现状,学校决定组织学们开展以“中学生减负”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你们小组正在研究“导致中学生减负难见效的原因”,请以精练的语言从三个不同方面表述你们的结论。

2请写一段话,谈谈中学生减负的价值和意义。(120字以内。)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8、根据课文默写。

①戍鼓断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月夜忆舍弟》)

__________________,万古惟留楚客悲。(《长沙过贾谊宅》)

③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

___________________,枳花明驿墙。(《商山早行》)

____________________,蝉鸣黄叶汉宫秋。(《咸阳城东楼》)

⑥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___________________。(《丑奴儿》)

⑦《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表明诗人坚定忠君报国信念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 15分)

9、《学问争智慧》(节选)

  ①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学问是寸积铢累而来的,常是各有疆域独自为政的。它可吸收人生的兴趣,但是它本身却是人生的工具。智慧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想,一种远瞻;它是人生含蕴的一种放射性;它是从人生深处发出来的,同时它可以烛照人生的前途。

  ②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有学问的人,虽然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和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但是智慧却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他好像肥皂泡一样,尽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触即破。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而是探照灯,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到青空的境地。惟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他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上涌。也惟有这种有根底的智慧,才最靠得住,最为精澈,最可宝贵。

  ③若把学问譬做建筑材料,那智慧便是建筑师的匠心。有木、有石,甚至有水泥钢骨,决不能成为房子;就是懂得材料力学、结构原理,也只可以造成普通应用的房子,而决不能造成庄严壮丽的罗马圣彼得或巴黎圣母教堂。这种绝代的美术作品,是要靠艺术家的匠心的。但是材料愈能应手,匠心愈能发挥;构造的原理愈进步,艺术家愈能推陈出新。材料与技术对于作风的影响,整个美术史,尤其建筑史,都可以证明。所以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1以上文段的中心论点是( 

A. 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

B. 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C. 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

D. 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2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①段中作者认为“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其中学问更为重要。

B. 第②段中作者认为智慧的形成离不开学问,只有在做学问中产生的智慧才能持久。

C. 第②段中以“肥皂泡”和“探照灯”为喻,告诉我们“无学问的智慧”是肤浅的,不能长久的;而“有学问的智慧”是有根底而牢靠的。

D. 第③段作者在指出学问和智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同时,强调了智慧更加重要,强调智慧对于学问的把握、辨析和实践,只有这样,两者才能在相互依赖的基础上,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3下列对文段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②段中作者运用的论证方法有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

B. 第③段划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作用是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学问与智慧二者不可分割的关系。

C. 第②段中加点词“必须”不能删掉,因为“必须”一词表明学问对于智慧的重要性,体现了议论文语畜的严密。

D. 第③段中“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中“笼罩”“透视”“运用”三个词语的顺序不能交换,因为三个词语的排列顺序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10、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当你的手机扫过图书,故事中的人物、建筑等要素就会像3D电影一样呈现在屏幕上,你不仅可以看故事,还可以跟故事中的角色互动。这是11月28日闭幕的2020世界5G大会上的一个5G应用场景。

从智慧软件到智能工厂,从高清的8KVR眼镜到可实时翻译的手机,从可将图书内容立体化互动的5G图书馆到能搜救安保的机器狗……从生活到生产,5G正加速开启万物互联、人机交互的时代,改变世界、改变生活。

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高速率、大容量、低时延是它的突出特点。

5G是万物互联的时代,所有物联网内的“成员”都成了网络上的一个点。在此基础上,智能制造水平得到提升,人和机器人、产品和原料全都被直接连接到工厂的各类数据库中,机器人之间也可以进行通信和沟通。AR增强现实技术得以实现,它把原本在现实世界一定时空范围内很难体验到的视觉、声音、味道、触觉等信息,模拟仿真后再叠加,达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车联网,也是5G技术的典型应用,通过汽车导航系统、智能终端设备与信息网络平台,对车、人、物、路等进行有效地智能监控和调度。此外,无人驾驶的瓶颈也将被突破,无人机物流、远程医疗等都将成为现实。

材料二:

5G是什么?曾有人这样描述:路上每一台车都具备5G车联网和无人驾驶能力,整个城市的车流都可协同调度,实现零拥堵、零事故。工厂里,机器人按需到达各个地点,协调生产,分工协作,完成人难以操作的一些高难度工作,成为人的高级助手。5G时代,也许人们逛街购物可以足不出户,通过AR技术就能远程试衣服、试化妆品,等等。

5G发展的领先能力,突出体现在对5G标准制定的主导能力上。全球现在5G标准立项并通过的中国21项,欧洲1项,美国9项,日本4项,韩国2项。中国已逐步站在全球5G技术的前沿。在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首席执行官洪曜庄看来,未来五年内,中国、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欧洲的几个市场会处于领先地位,而中国将成为最大的5G市场。

中国许多地方正在做着迎接5G到来的准备。以宝钢为例:智能车间里,捞渣、拆捆、起重这些最苦最累的岗位,已被机器人取代,工作人员像打电子游戏一般对着屏幕就能操作,理论上不开灯车间也可照常运行,所以被称作“黑灯工厂”。到了真正的5G时代,“黑灯工厂”的智能制造水平会大幅度提升。机器和人的工作将不再严格分工,机器人可以成为中、基层管理人员。机器发生故障需要由人来修理时,即使人远在地球的另一端,也可通过AR技术控制工厂内的机器人到达故障现场,实时同步模拟人的动作,如同人亲临现场进行施工一样。工厂内,运输、巡检、修理等无人驾驶车辆往来穿梭,相安无事。车与路、车与车、车与人实时联网,生产更加便捷。

另外,拥有良好的3G、4G通信和移动互联网基础使中国更有信心玩转车联网标准。而且,中国拥有遍地开花的电子商务,拥有世界第一的庞大应用市场……对于5G时代的到来,中国有着充足的准备和坚实的应用基础。

材料三:

【1】下列关于“5G”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突出特点是高速率、大容量、低时延。

B.5G是万物互联的时代,所有物联网内均可以相互之间连接和沟通。

C.5G速度的提升将增加物联网的功能,5G将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

D.5G发展的领先能力,具体表现为对5G标准制定立项的主体能力。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想实现城市交通出行零拥堵、零事故,路上每一台车都必须服从5G车联网调度,任何个人不能自主开车,否则就要乱套。

B.5G时代,“黑灯工厂”的智能制造水平会大幅度提升,机器和人的工作将不再严格分工,AR技术还可让机器人代替人施工。

C.从材料三可以看出,中国无线模组进口占比大幅度降低,印证了材料二中“中国已逐步站在全球5G技术的前沿”的内容。

D.从材料三可以看出,中国无线模组市场规模正逐年扩大,印证了材料二中“中国有着充足的准备和坚实的应用基础”的内容。

【3】从生活到生产,5G正改变世界、改变生活。请结合材料,探究5G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影响。

11、作家寄语中学生写作

王蒙:

我觉得中学时代非常重要,一个喜好文学的人往往在中学时代就表现出自己的追求、自己的个性,乃至处于萌芽状态的才华。尽管中学生的知识、经验还相当有限,思想、心理也还不那么成熟。但是中学生特别敏感,开始用一种成人的眼光,或者说努力学着用一种成人的眼光来看待世界、看待人生。他开始用什么样的眼光、什么样的思想、什么样的情感来看待世界、看待人生,这对他一生的影响非常深远。

我希望中学生把作文写好,但是我不喜欢看那种年轻人做老年语、做未老先衰语的作品。我希望中学生能保持青少年的单纯和朴素,不要说空话、套话。如果太像大人的作品,等于瞄准了一些作家的创作,让人感觉到有一些勉强,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文章应多一点朴素的、单纯的、直抒胸臆的语言,不需要加太多的修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大家应多写这样的文章。

最真实地袒露自己,用许多辞藻、妙笔生花不一定是最好的办法。

钱理群:

我想抄一段鲁迅的话,赠给年轻朋友:

我们要说现代的,自己的话;用活着的白话,将自己的思想,感情直白地说出来。

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真,自然是不容易的。……但总可以说些较真的话,发些较真的声音。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须有了真的声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

我希望我们的中小学生,从现在开始,一辈子说自己的话,说真话,至少说较真的话。

余华:

我一直认为写作是一种乐趣,一种创造的乐趣。最初写作时的主要乐趣是对词语和句子的寻找,那时候最大的困难是如何让自己坐下来,让屁股和椅子建立友谊,我刚开始写作时才二十岁出头,这是一个坐不住的年龄。想想当时我的同龄人在到处游荡,而我却枯坐在桌前,这是需要极大的耐心来维持的,必须坚持往下写,然后突然有一句美妙的语言出现了,让我感受到喜悦和激动,我觉得自己艰难的劳动得到了酬谢,我再没有什么可抱怨了,我枯坐桌前也同样有无穷乐趣。

对一个长期从事写作的人来说,有时候写作已经不单纯是在写作,更像是一种人生经历,尤其是长篇小说的写作,长达一年或者几年几十年的时间,写作者的情感往往和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同舟共济,共同去承受苦难,也共同去迎接欢乐。这时候得到的乐趣会让我们相信,虚构的世界比现实的世界更加引人入胜。

我要谈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任何一个写作者同时也是读者,写作者必须重视自己读者的身份。正是在阅读很多经典作品时带来的感受,才会不断纠正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错误

(文章有删改)

【1】通读上述材料,概括三位作家的主要观点。

王蒙:

钱理群:

余华:

【2】作家王蒙对中学生开始用成人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人生持肯定态度,但反对中学生作文太像大人的作品,你认为他的说法前后矛盾吗?为什么?

【3】根据你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填空。

作家余华认为写作是一种乐趣,他的乐趣分两个层级:最初写作时,乐在 ;长期从事写作后,乐在  

【4】余华觉得正是在阅读很多经典作品时带来的感受,才会不断纠正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错误,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请举出一个你自己亲身经历的实例来证明这一观点。

 

七、作文(共1题,共 5分)

12、亲情是一首歌,给人温暖幸福;拼搏是一首歌,给人震撼力量;美德是一首歌,令人凝视敬仰;团结是一首歌,众志成城战疫情每个人都是好样的……其实,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会一路前行一路歌,我们当然也会将许许多多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歌珍藏。请以“留在心底的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先在答题卡上所选题号后的括号内打“√”,然后再作文。②若选题二,请自拟文章题目。③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字数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