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黄石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下列四句话中,最能贴切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一句是

A.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中国实现了现代化

D.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2、2015年10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下列哪一项成就获得诺贝尔奖?( )

A.青霉素 B.人工牛黄 C. D.青蒿素

3、某同学想了解古希腊文明情况,下列可供他翻阅的书籍有

①《马可·波罗行纪》②《天方夜谭》③《伊利亚特》④《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4、下图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各部门的投资比例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A.国民经济均衡发展

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D.完成了向工业化的转变

5、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思想是

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D.三个代表

6、1950年9月,周恩来发出严正警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文中的“邻人”是指

A.日本 B.越南 C.朝鲜 D.印度

7、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工业以钢为纲”,号召一切部门都要为钢铁生产“停车让路”,支援大炼钢铁,为了炼钢,人们砸铁锅收废铁,甚至拆下钢窗铁门作原材料。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

A.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 “大跃进”运动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8、《新华日报》记者以素描手法,记叙了举国狂欢的那一刻:“京沪路龙头房内外的机车汽笛齐鸣,以表示庆贺与传播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消息,停泊在长江江面上的轮船也一齐唱和起来,清脆的汽笛声持续达20分钟之久。”这位记者记叙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开国大典盛况

B.全国人大召开

C.政协会议召开

D.西藏和平解放

9、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一化三改”。其有利条件是国家

①政治稳定

②经济恢复

③人心振奋

④法制健全

A. ①③④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③④

10、我国城市改革的重点是(  )

A. 国有企业的改革   B. 个体经济的改革   C. 外资企业的改革   D. 城市面貌的改变

11、下面的图示反映了( 

A.城市交通堵塞问题 B.人们物质生活方式的变化

C.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D.人们居住和就业渠道改善

12、如下图漫画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遭受多国侵略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3、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一九四九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里的“里程碑”主要是指(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共同纲领”的颁布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14、某历史学习小组围绕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进行研究性学习。该小组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A. 彻底实现国家独立

B.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C.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 巩固新生政权

15、纪录片《旗帜》从“开天辟地”、“浴血奋斗”、“建国创业”、“艰辛探索”、“历史转折”、“滚滚春潮”、“扬帆沧海”、“世纪跨越”、“发展新篇”和“阔步前行”10个方面,展示了九十多年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请你判断,“艰辛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三大

16、歌曲《我和2035有个约》中反复唱到“我和2035有个约”,这个约定是

A.2035年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B.203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2035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7、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老一辈革命家对江青等人的倒逆行施进行斗争

C.毛泽东批评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

D.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18、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___________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横线处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应填:(       

A.民族区域自治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C.“一国两制”

D.改革开放

19、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在(     

A.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

B.1955年万隆会议上

C.1958年巴黎和会上

D.1959年雅尔塔会议上

20、十年“文革”期间,国民收入损失35000亿元,这反映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

A.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B.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

C.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D.各级政府机构遭到破坏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十年文革时期,林彪和___________两个反革命集团作恶多端,给国家带来深重灾难,最终没有摆脱历史的惩罚。

22、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________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2)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________,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3)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建立国家工业化和________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________;等等。

(4)起止时间:第一个五年计划从________年开始执行。到_______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超额完成。

(5)主要成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________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________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新建________、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________、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________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6)作用: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________迈进。

2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___________开始,主要内容是实行___________

24、全方位外交:格局:形成全方位、________、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25、“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国家主席________被迫害致死,成为“文革”中最大的冤案。1976年,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采取断然措施,粉碎了________,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26、2012年,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华民族_________,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7、“文革”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_______,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28、中国梦宏伟蓝图

(1)首次提出中国梦:2012年,习近平提出:“实现__________,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实现途径:2013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当选为国家主席,他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________、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质是________,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3)两个“百年目标”: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__”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_____。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O年时,建成_____,实现_____

29、方针:“百花齐放”“______”。

30、1956年,________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新中国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谁?他是在哪次会议上开始成为我国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1953年开始,我国政府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同时采取了重大经济措施,使我国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到1956年,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的政权,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

(2)简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3)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什么?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请列举甲所说的这场战争中的一位英雄。乙见证的“那历史性的一刻”是指什么? 丁所说的“西藏人民的喜事”是指什么?

(2)请按照历史事件结束的时间先后把甲、乙、丙、丁排序。并归纳它们的共同作用。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很重视民主政治建设,但也走了不少弯路。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爱国统一战线和全国人民大团结在组织上完全形成,同时也标志着一种制度的正式确立。…而人民政协这一组织形式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衷共济、兼收并蓄的传统精神,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一个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

材料二: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毛泽东在1954年某次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1968年,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撤销了党内外的一切职务。1980年国家撤销了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为其恢复名誉。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重新统一了全党的认识,加强了全党的团结。

材料四:2014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宪法实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增强全面法治观念、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等一系列要求,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根据材料一中,“标志着一种制度的正式确立”是指哪一种制度? 

(2)材料二中会议被称为"里程碑"主要是因为该会议制定了什么法律文献? 这次会议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有何作用?

(3)材料三中,国家主席被批斗和迫害致死,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重新统一了全党的认识?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当前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5)综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对民主与法治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