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资阳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习近平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到 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五四运动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改革开放

2、“奇明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有多。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三尺锅子煮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这一说法最有可能出现在( )

A. 拨乱反正时期 B. 改革开放时期

C. “七千人大会”召开期间 D. “大跃进”运动时期

3、下列关于建国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了赎买改造的政策

B.将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国家管理的轨道

C.建立了生产合作社

D.1953~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了公私合营

4、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是因为:(     

①朝鲜内战                                                                   ②美国出兵侵略朝鲜

③美国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④朝鲜请求中国派兵援助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5、周恩来恰如一名睿智的大国棋手,在风云变的国际外交大棋局中纵横捭阖,谈笑风生,使新中国外交突破重围,朋友遍天下,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上,利用了他个人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下列与之相符的周恩来外交语言是(     

A.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

D.各国之间一定能找到共同点

6、20世纪末,中国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主要得益于

A. 新中国成立使中国赢得民族独立

B.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C. 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 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7、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历史事件是(  )

A.1949年南京解放 B.开国大典

C.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D.西藏和平解放

8、据统计,1865—1894年上海有2家造纸厂、11家火柴厂、97家缫丝厂,而贵州省直到1913年还没有一家近代企业,1920年仅有11万元的私人资本企业,内蒙古直到1913年仍是空白,青海大概也是如此。由此可见,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A.区域发展不平衡

B.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C.受封建压迫严重

D.曲折发展

9、1956年,“王老吉药厂”经公私合营改名为“王老吉联合制药厂”,其名称的变化是( )

A.社会主义改造的结果

B.为开展对外经济活动

C.响应实业救国的号召

D.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

10、下图为柳州公私合营柳州卷烟厂,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土地改革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D.人民公社化

11、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下列能够体现我国国际地位提高的是

①中美、中日建交

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③港澳回归

④承办APFC会议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2、历史名词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大串联”、“红卫兵”、“停课闹革命”发生在( )

A.解放战争时期

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13、建国后,我国交通、通信不断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2010年底,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

B.我国是私家车人均拥有量最多的国家

C.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位

D.2011年6月正式通车的京沪高铁,是当时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

14、民族区城自治制度是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下列选项中哪些是省级民族自治区

①内蒙古

②新疆

③广西

④宁夏

⑤西藏

⑥青海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⑥

15、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主要是在(     

A.老解放区

B.新解放区

C.台湾地区

D.少数民族地区

16、造成1959年至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的影响

B.苏联撕毁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C.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

D.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17、文化大革命中,他被污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革”中最大的冤案。这里的他是

A. 周恩来

B. 朱德

C. 刘少奇

D. 陈毅

18、如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图中A点到B点出现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 “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C. “大跃进”扩展到经济领域

D. “八字方针”的提出

19、下列关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表述,错误的是

A.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

B.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确定五星红旗为国旗

D.采用公元纪年

20、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时指出: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党的基本路线制定于( )

A.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党的十三大   C. 党的十四大   D. 党的十五大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会议名称。

(1)制定《共同纲领》的会议是__________

(2)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良好开端的会议是_______

(3)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

(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

22、改革首先从 _______开始,_____________ 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 _______________ 制。

23、_____的推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_____,从此,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24、根据提示写出下列人物:

(1)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

(2)舍身堵抢眼的志愿军英雄:

(3)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4)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

(5)中国首位进人太空的航天员:

(6)中国首位实现太空行走的航天员:

2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949年9月在____召开,主要讨论____的问题。

26、____________年,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____________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

27、请列举与下列提示相对应的人物

(1)新中国首任解放军总司令——

(2)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3)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4)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中共领导人——

28、根据提示写出相应历史事件。

(1)标志着中国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是______。

(2)2001年,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的事件是______。

(3)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事件是______。

29、建国初期,我国人民艰苦创业,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代表,比如被誉为“铁人”的石油战线上的________,国防科技战线上的“两弹元勋”________。“县委书记的榜样”________

 

30、自2012年就任总书记以来,习近平同志在脱贫攻坚上花的精力最多。26次国内考察,15次涉及扶贫开发,7次把扶贫开发作为主要内容。以上材料说明实现中国梦必须

A. 全面从严治党 B. 不断为民造福 C. 全面深化改革 D. 全面依法治国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WTO的中文名称是什么?

32、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道路决定命运,实现中国梦要继续走好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第一次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理论是在哪次会议?2017年,中共十九大召开,习近平在大会报告中指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什么内容?

(2)精神凝聚力量,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抗战时期的空前危难激发全民族的爱国力量,人民群众积极为抗日战争贡献自己的力量。请列举重庆人民在后勤保障方面为抗战胜利作出的重大贡献。

(3)力量汇集智慧,凝聚中国力量就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实际情况,党和国家确立了什么基本制度来解决民族问题?这一制度的实行体现了什么精神?

33、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哪一年?此会议的内容有哪些,又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积极维护民族团结、推进国家统一是我国的重大政治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 主权问题是不可以讨论的问题,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和九龙。

——1982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

材料三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于右任(台湾)《国殇》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怎样的民族政策?实行该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为加快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的发展,我国做出了怎样的战略性举措?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写出香港回归的具体时间;概括香港得以回归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是怎样的?请为积极推进海峡两岸的统一进程提几点建议。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