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宜昌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1956年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的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周恩来

D.江泽民

2、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实现了飞天之旅。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这说明了我国

A.航空航天科技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B.是首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C.拉开与航天水平发达国家的距离 D.在太空领域的竞争占有绝对优势

3、1984年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这是对深圳发展经验的肯定,也是对整个经济特区政策的肯定。随后,我国借鉴这个经验

A. 进行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B. 开放14个沿海城市

C.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D. 在内地各城市建立了经济特区

4、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某一军种的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该兵种应该是( )

A. 中国海军部队   B. 中国陆军部队

C. 中国空军部队   D. 中国导弹部队

5、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现在我国已经形成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

A.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C.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

6、这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它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次大会是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7、《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再现了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对外开放的伟大探索和实践。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胡锦涛

8、下表是中国1953—1965年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情况,其中1963—1965年变化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1953—1957年

1958—1962年

1963—1965年

增长率

14.6%

0.6%

15.7%

A.八字方针的提出

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中共八大的影响'

D.苏联对中国经济援助

9、关于我国国防建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新中国成立初期华东军区海军成立

B. 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10型歼击机

C. 2011年9月“辽宁舰”交接入列

D. 2015年,“二炮”更名为火箭军

10、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这次会议

A.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B.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1、对联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下列对联中反映改革开放之后情况的是

A.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自主权通富裕路,责任制架幸福桥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12、采用年代尺是我们归纳整理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是小丁在探究中国与某国关系发展简史时制作的年代尺,他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中国和哪个国家的关系?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日本

13、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首先是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被压迫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这说明新中国成立(     

A.消除了帝国主义战争

B.壮大了世界和平力量

C.结束了列强对外干涉

D.瓦解了世界殖民体系

14、在中央政府的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经贵西藏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西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举措直接推动了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是

①和平解放西藏

②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③建立经济特区

④修建青藏铁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党的工作重心

A.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经济建设 B.从城市转向农村

C.从社会主义革命转向社会主义建设 D.从东部转向西部

16、对下面年代尺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过程

B.改革开放后外交事业的发展成就

C.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

D.改革开放后教育发展的重大历程

17、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主要原因是(      )

A.人们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

B.人们不再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

C.人们努力生活的更好

D.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8、他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治理灾害,开始改变当地贫穷的面貌:病故前要求“埋在沙滩上”,“也要看着把沙丘治好”。这位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模范人物是(  )

A. 雷锋 B. 焦裕禄 C. 王进喜 D. 邓稼先

19、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的科学称谓是在中共(   

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六大

20、如图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数据表,这种增长趋势主要得益于当时我国

A.拨乱反正工作的胜利完成 B.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_______年,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22、中共一大提出的中心工作是________

23、典型——万隆会议:

(1)召开:________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________召开的亚非会议。

(2)地位:这是________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3)结果: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________提出“________”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4)意义: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________

2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___________年9月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___________,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___________道路,一切权利属于___________

25、______________是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

26、改革开放前后变化:

衣:

(1)买衣服要凭____,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2)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服饰成为人们________的方式。

食:

(1)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____

(2)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____________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深入人心。

   

住:

(1)住房比较____,室内设施简单。

   

(2)人均住房面积扩大,_______明显改善。

27、导弹部队组成:由______、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目前装备_____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2015年改名为火箭军)

28、科技成就:________、人造地球卫星、籼型杂交水稻、人工结晶牛胰岛素等。

29、经济特区的建立

(1)经济特区的建立: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_____、珠海、汕头、_____4个经济特区。_____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2)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实行特殊的_____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3)意义: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_____交流,发展_____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30、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于什么会议_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

《新华日报》记者以素描手法,记叙了举国狂欢的那一刻:“京沪路龙头房内外的机车汽笛齐鸣,以表示庆贺与传播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消息,停泊在长江江面上的轮船也一齐唱和起来,清脆的汽笛声持续达20分钟之久。”这位记者记叙的重大历史事件。

(1)这位记者记叙的大事是什么?

(2)这件大事的意义是什么?

(3)祖国大陆统一的标志是什么?

32、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曲折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1955年,新中国第一套6000千瓦火力发电机组在上海组装成功;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一汽下线;1956年,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材料一中成就的取得与新中国制定的哪一经济规划有关?材料一这些成就取得有何意义?

材料二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2)材料二中场景发生于哪一历史事件期间?该事件完成使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  阅读以下两幅图片

(3)材料三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探索中出现了哪些失误?

33、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新中国的外交事业蓬勃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好起来……两个大国之间,特别是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

——195312月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的谈话

(1)材料一中,周恩来提出的让中印关系“一天天好起来”,处理两国之间某些问题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今天,这一原则具有什么样的国际意义?

材料二  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是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还应该在共同的基础上来相互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16万万亚非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成功。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讲话

(2)依据材料二万隆会议是在哪个国家举行的?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促进会议圆满成功的“方针”是什么?

材料三  我听说,在这新年之际,是忘记家庭争吵的时刻,也是团聚与和解的时刻。对于我们两国来说,今天是团聚和开始新的历程的时刻,是久已关闭的窗户重新打开的时刻。

——1979年美国总统卡特在白宫欢迎邓小平的致辞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1979年美国总统卡特说“久已关闭的窗户重新打开”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请概述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政策的表现。

(4)根据上述内容,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蓬勃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