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年9月25日,中国第一艘航母“ ”正式交接入列,这是我国军事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A. 威海舰 B. 辽宁舰 C. 钓鱼岛舰 D. 长城舰
2、“在新中国的曙光喷薄而出之际,中国共产党顺应大势、团结各方,开启了协商建国、共创伟业的新纪元。”下列能体现材料中“协商建国”史实的是( )
A.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中的代表有
①黄继光
②邱少云
③王进喜
④焦裕禄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①②③④
4、他生于甘肃玉门,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的石油工人,他是一个为民族争光争气的民族英雄。“他”是
A.雷锋
B.焦裕禄
C.王进喜
D.黄继光
5、我国建国初期开展的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运动是( )
A. 土地改革运动 B. “大跃进”运动 C. 农业合作化运动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6、回归历史,下列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主要会议的内容对应错误的是
A. 中共十二大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 中共十三大提出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 中共十四大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改革开放
D. 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7、小史同学搜集了“包产到户”“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资料。据此推知,她研究的课题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经济体制的改革
C.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D.海峡两岸的交往
8、邓小平多次谈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有过失。其中时间最长、响最严重的失误是( )
A. 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急于求成 B. “大跃进”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文化大革命”
9、到1952年,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
A.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D.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10、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其中被称为“铁人”的是
A.王进喜 B.焦裕禄 C.王杰 D.雷锋
11、中国近代史上,主张学习西方并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人物是( )
①李鸿章②康有为③孙中山④严复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其改革重点是
A.经济制度改革
B.国有企业改革
C.分配制度改革
D.增强企业活力
1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乡居民生活发生变化的有
①自驾游的休闲方式
②微信支付
③凭粮票等购物
④低碳生活方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4、改革开放以来,布票、油票、粮票等品种繁多的购物票证相继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是
A. 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水平低,不能满足人们生活需要
B. 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快速发展
C. 人们的支付方式发生了变化
D. 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1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下列内容,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A. 平等互利 B. 互相开放,不搞排外
C. 互不干涉内政 D.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16、1992年,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成为对外开放城市。这件事属于下面对外开放进程图中的
A.有重点开放阶段
B.由点到线阶段
C.点线面结合阶段
D.全方位开放阶段
17、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人均土地占有情况(单位:亩)
| 地主 | 贫农 | 雇农 |
1951 年前 | 9.709 | 0.76 | 0.304 |
1952 年 | 2.206 | 2.17 | 2.66 |
带来以上变化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是
①中国由农业国转变成为先进的工业国
②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
③彻底摧毁地主剥削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④确立了土地的国有制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8、某专家评价中国的改革开放时曾说:“人们没有蓝图,实际上是逐步进行试验的。在不同地区和不同部门]进行试验,然后看看,哪些有效,就扩展哪些;而那些行不通的,随后也会销声入匿迹。”我国对外开放最早是在下列哪些地区进行试验的( )
①深圳生 ②珠海 ③上海 ④厦门 ⑤海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⑤
19、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这一规定体现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 )
A.民主 B.民族 C.民权 D.民生
20、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与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A. 奠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基础
B. 明确了特区姓“社”不姓“资”
C. 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
D. 解决了人们思想认识的重大问题
21、⑴新中国初期起到临时宪法的文献是《_________》。
⑵使公民、法人的合法民事权益受到法律保护的法律是《_________》。
⑶新时期我国的第四部宪法颁布的时间是_________。
22、城市的发展见证着历史的进步。
(1)20世纪50年代生产出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的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世纪80年代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_______。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如“党的好干部” _______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 ____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5、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________开始,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6、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____”交接入列;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___________。
27、新时代强军之路
(1)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____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____大战区,即____、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3)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____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____、战略支援部队。
(4)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____、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国防和军队的____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28、杂交水稻:
(1)概况: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 _______成功培育出_____,被称为“________”。
(2)影响:
①国内: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_________,作出了巨大贡献。
②国际: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________问题也有重要贡献。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29、十年文革时期,林彪和___________两个反革命集团作恶多端,给国家带来深重灾难,最终没有摆脱历史的惩罚。
30、导弹部队组成:由______、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目前装备_____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2015年改名为火箭军)
31、问答题
我国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是什么?这一方针的成功实践如何?这一实践的成功有何意义?
3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国家日益繁荣富强。结合所学回答。
(1)1954年我国确立了怎样的根本政治制度?为了维护祖国统一、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我国创立了什么制度?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哪一次会议?
(3)制度的创新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港、澳的回归成为哪一制度构想的成功实践?并指出港澳回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什么?请简述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
3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很多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一个地主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成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材料二:“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我国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难以解决水利问题,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工具,有些农民缺乏生产工具和资金……
(1)材料一中的“改革”指的是什么?通过这次“改革”要把土地分配给谁?
(2)为了完成材料一中的“改革”,国家出台了哪项法律文件?
(3)材料一的“改革”对当时的中国具有哪些积极意义、
(4)为了解决材料二中提到的困难,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具体措施是什么?改造完成之后,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