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时发表了一系列的讲话,其中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的是
A.“一国两制”
B.党的基本路线
C.市场经济原则
D.党的领导地位
2、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后,欣然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由此,我国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根本目的是
A.吸收外国资金 B.引进先进科学技术
C.引进先进管理经验 D.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3、近代史上,韶关因其特殊地理位置和战略价值成为民主革命活动的重要地区。作为北伐战争策源地,大本营曾先后设在( )
A.今建国路韶关军分区大院 今韶关东站
B.今建国路韶关军分区大院 今小岛饭店
C.今北伐纪念馆 今韶关东站
D.今中山公园 今韶关东站
4、“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旨在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我国实施“一带一路”的目的是:
A. 加快实现小康社会
B.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C. 构建和谐繁荣的社会
D. 落实“四个全面”战略
5、近代历史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程。其中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协定关税②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③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
A.③②①
B.①②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
6、抚州市某地有一社区叫做“豆腐社”,当地老人说这是当年按国家政策,将从事豆腐制作加工的手工业者组织在一起,建立了“豆腐生产合作社”而得名。这一名称最早可能出现在
A. 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B. 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C. 土地改革时期
D. 三大改造时期
7、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社论:“从今以后 ,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工作。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此社论的背景是我国历史上发生了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文化大革命
B.这个中心工作确定的目的是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
C.为实现这中心工作,党和国家采取的措施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D.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党和政府率先在城市进行以国企改造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
8、下列哪一选项作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主题词最为合适
A.抗美援朝、巩固政权 B.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C.三大改造、工业建设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9、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多边外交活动的原则 D.“求同存异”的方针
10、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这标志着
A.祖国完成了统一 B.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C.西藏特别行政区成立 D.西藏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11、请你根据下图判断由本来只是个小渔村而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成“一夜崛起之城”的是( )
A.香港 B.澳门 C.深圳 D.广州
12、下图是中国代表签署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的情景。下列对其表述与史实不相符的一项是
A.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标志着中国开始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C.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D.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13、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 )
A. 1949年底 B. 1950年底 C. 1956年底 D. 1958年底
14、列属于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
A. 黄继光
B. 王进喜
C. 邓稼先
D. 焦裕禄
15、随着对外开放的推进,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这个新的格局是( )
A.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内地——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
D.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16、下图人物对世界性饥饿问题的解决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曾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他被称为( )
A.“青蒿素的发现者” B.“杂交水稻之父”
C.“中国航天之父” D.“中国太空漫步第一人”
17、下面是近代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年代尺,其中沙俄制占中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阶段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8、建国初期,我国开展了抗美援朝战争以及土地改革运动。两者共同的作用在于(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B.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C.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D.使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1965年我国高等院校有434所,后中央对高校进行撤并,到1971年减少为328所,其中6所政法院校全部撤销,18所财经院校只剩2所。对高校的“撤并”将
A.减轻“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损失 B.影响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C.优化政法与财经院校的结构比例 D.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水平
20、“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了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 )
A.第一颗原子弹
B.第一颗氢弹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第一颗导弹
21、1976年10月,粉碎_______反革命集团,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
22、观察下图,请把下列地点的城市名称填入图中方框内。
A.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城市
B.恢复我国联合国合法席位会议的召开城市
23、唐朝文学中取得成就最大的文学形式________。
24、中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________。
25、_________年,中国首次成功地举办了亚运会;__________年,中国将举办奥运会。
26、重要历史人物会推动历史的发展。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历史人物。
(1)他一生致力于实业救国,先后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企业,被称为“状元实业家”______。
(2)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________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3)曾指挥百团大战,又领导西北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的人______。
27、我国第一个实行包产到户的农村是________,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行_______ 。
28、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___”交接入列;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成为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29、1967年,我国第一颗________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
30、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______________市场经济体制;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______________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重视民主法制建设,让我们回顾民主法制建设的曲折历程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制定的第一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是什么时期?请举出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的典型事件?
(4)谈谈你对民主法制建设的认识?
32、毛泽东指出:“国家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是什么?建国初期,为了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我国在军事上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2)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什么构想使我国成功收回香港和哪个地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什么政治制度以保障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
33、制度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与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前夕,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怎样的制度??
(2)1954年我国确立了怎样的根本政治制度?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请问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哪一次会议的决定?
(4)邓小平理论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哪一次会议上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5)在中共十六大和十八大上,分别将什么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6)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民族问题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7)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了哪一制度创新?这一制度创新的成功实践是什么?
34、阅读地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长城示意图
材料二:总计入关前后的整个清朝,满蒙联姻达586次。入关前联姻的32年间,为84次,入关后的268年间,为502次……曾在清朝前期政局起到重要作用的孝庄皇太后就是蒙古人。
材料三:康熙帝曾经在途经北京北口长城时,作诗曰:“形胜固难凭,在德不在险”。
材料四:有人说,明修长城清修庙;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
(1)明代修建长城主要是为了防御北方哪个少数民族?女真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
(2)举一个这一时期教材中的例子,证明“形胜固难凭”这句诗的正确。
(3)“明修长城清修庙”,这里的“庙”主要在什么地方?除了修庙,还有哪些措施体现了清朝统治者对少数民族宗教传统的尊重?请举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