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塔城地区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的科技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今天我们已经能独立的把载人航天器“神六”送入太空。科技水平的快速提高除了经济的推动外,还得益于国家的重视。在80年代中期我国就曾制定促进科技发展的计划是( )

A.“863”计划 B.第八个五年计划

C.“火炬”计划 D.“千人”计划

2、据报道,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即41个工业大类,191个工业中类,525个工业小类。我国初步形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是在哪一时期?

A.新民主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过渡时期 B.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3、2018年4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英雄烈士保护法》,明确赋予检察机关对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等权益的行为提起诉讼的权力。下列人物符合此法案保护的是(   )

A. 邱少云 B. 沈从文 C. 齐白石 D. 翦伯赞

4、“会议体现了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该“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十八届五中全会 D.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5、疫情期间里,同学们在家完成学习任务,通过林州市红旗果网展开调查,下面是他们收集的材料。据此判断,他们写的调查报告的关注点是(       

林州城市双创·清洁家园:小池社区娘子军

2020年2月29日,林州市散煤清零工作推进会召开。会议要求做好散煤清零、双替代等环保工作,不断提升大气质量,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2020年植树节前后,林州市全市各镇(街道)累计栽植各类苗木20000余株,栽植面积350余亩,为红旗渠畔新添一抹生态之绿。

A.经济建设成就

B.新能源的推广

C.生态文明(环境)建设

D.公民素质明显提高

6、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目标。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中共“七大”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7、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该认识来自(   

A.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B.中共八大

C.第一届政协 D.中共开始调整国民经济

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曾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我国在“一五”计划中决定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加速实现手工业的合作化

C.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大力发展轻工业

9、曾经有“第二炮兵”之称的是人民解放军的

A.潜艇部队 B.航空母舰编队 C.海军陆战队 D.火箭军

10、如图是中国1957—1965年国家经济走势图,导致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A.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大跃进”

B.三大改造、中共八大、人民公社化运动

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调整

11、2019年4月24日第四个“中国航天日”主题是“逐梦航天,合作共赢”。拉开中国人逐梦航天序幕的是成功发射了

A.神舟一号飞船

B.神舟五号飞船

C.神舟七号飞船

D.东方红一号卫星

12、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其中“改革开放”的开端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拨乱反正的完成

13、近年来,中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其根本原因在于 (  )

A.中国梦已实现

B.“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

C.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D.综合国力的增强

14、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目前,我国解决“乡愁”的基本方针是

A.不放弃使用武力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民族区域自治

D.由台湾人民“公投”

15、公元8世纪中期在唐朝和大食的一次战争中,一大批唐朝工匠被俘虏,中国四大发明中的一项发明传入阿拉伯,后又传入了欧洲并促进了欧洲文化迅速发展。该发明应是( )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16、刘少奇在某次政协会议上指出:“这是目前时期全国人民的大宪章。”“它是如此的坚定明确,清楚地指出了哪些事是应该做而且必须做的,哪些事是不应该而且不允许做的。”被刘少奇称为“大宪章”的是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7、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加强民族团结,力求社会稳定、和谐与发展是当今社会的重大问题。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 其内容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共同繁荣的原则

D. 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18、哪一项科技成果实验成功标志着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A. 长征一号

B. 东方红一号

C. 飞行者一号

D. 嫦娥一号

19、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

A.陆军

B.海军

C.空军

D.火箭军

20、2014年3月8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客机与管制中心失去联系,我国紧急调用海洋、风云、高分、遥感等4个型号、10颗卫星为地面搜救行动提供技术支持。这主要得益于我国

A.克隆技术和航天技术

B.生物工程技术和航天技术

C.航天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D.原子能技术和自动化技术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___。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____、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2、下图的名称是___________,(谁)___________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件事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3、1951年,________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和平统一、________”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4、1978年,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次关于_________的大讨论。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_________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25、________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________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26、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是________,严守潜伏纪律,最后被大火吞噬生命的战斗英雄是________.

 

27、______的提出,为解决港澳台问题,推动祖国统一指明了方向;______制度有效地维护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28、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鲜明的主题;分析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__________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9、“兰考治沙,党的好干部”﹣﹣他是“_____”;“培育良种,杂交水稻之父”﹣﹣他是“_____”。

30、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召开的___,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了党的指导思想。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改革开放40年来,先后形成了四届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这四届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都是谁?

32、近年来,由于美国实施重返亚太战略,在中国的钓鱼岛和南海问题以及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上都可以看到背后美国的身影;经济上,美国不断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也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对外贸易,中美摩擦不断。

(1)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采取什么手段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请列举一例史实说明这种政策“对中国主权完整与国家安全威胁之严重”?

(2)新中国成立时实行什么外交政策?后来又提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3)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同?非洲兄弟们跳起了桑巴舞,阿尔巴尼亚代表高喊:“美国人的巨大失败”;美国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战线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该场景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4)1972年,什么事件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哪一年?中美建交的前提是什么?

(5)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一直在积极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最终在哪一年成为WTO的一员?近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请问当前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未来中美关系会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豪迈地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1)结合材料说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到朝鲜的目的是什么?

(2)请你举出在这次战争中涌现的两位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3)我们中学生要学习他们什么精神?

(4)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对彭德怀这句话的理解,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主流服饰……具有民族传统特色和革命意义的中山服开始流行,后来演变为毛式服装。……带有政治色彩的列宁装迅速盛行,女学生和激进青年大都身着连衣的“布拉吉”(俄文译音,即连衣裙),背带式工装裤等。60年代……为了尽可能地节约,服装一般选择结实的布料和耐脏的蓝灰黑颜色。

材料二   1978年后,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服饰观念发生变化,中国服饰进入一个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万马齐喑的局面,有力冲击了“绿色海洋”,使人们走出精神禁锢,开始追求个性解放。国家领导人率先穿出了新式双排扣西服,这无疑是一个无声的号召,开启了中国服饰与西方沟通的大门。西方流行的各种款式纷纷涌入国门。所有人都能按自己的喜好穿着,按自己的经济状况和社会身份打扮自己,这是一个完全开放、充分发扬个性的时代。

——陈倩仪、蒋湘桓《百年服饰折射中国时代变迁》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相关服饰主流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国人的服饰理念发生了哪些变化?

(3)综上探究,推动国人服饰潮流变迁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