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绵阳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回顾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在 1980 年设立的什么是后来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

A. 上海浦东开发区   B. 厦门经济特区   C. 海南经济特区   D. 深圳经济特区

2、中华民国成立后,政府取消了前清规定的种种商业注册费用;商人承办厂矿企业,只要资本实业于民生、国计前途大有裨益,政府即予批准并力为保护。上述举措(     

A.完备了近代工业种类

B.降低了企业投资成本

C.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

D.改变了人们思想观念

3、澳门和香港回归祖国后保持了经济繁荣,再次证明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强大生命力,坚定了我们用这一方法解决台湾问题的信心。“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包括

①“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③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④港、澳、台地区拥有绝对的自治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1976年,是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唐山人地震的灾难;周恩来、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逝世的悲痛……,许多重大事件至今仍留在人们深深的记忆中。这一年发生的重大事件还包括

①“四五运动”

②“九一三”事件

③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下列流行语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组是(     

A.上山下乡、红卫兵、造反有理

B.解放、土改、三大改造

C.总路线、大跃进、大炼钢铁

D.希望工程、炒股、个体户

6、我国正向小康社会的目标大步迈进。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C.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7、“文革”中,遭到批斗的刘少奇拿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抗议道:“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要罢免我国家主席,要通过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但毫无结果,刘少奇最终含冤而死,成为共和国第一大冤案。刘少奇案说明了

A.民主法制建设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

B.以德治国的重要

C.民主合作多党协商的重要

D.当时没有法律依据

8、“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7年生产钢535万吨,原煤1.3亿吨,粮食1.95亿吨。社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 3%,工农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 1%,农业为4.5%,工业为18%。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49 年的30%上升到1957年的56.7%。”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公私合营的完成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经济特区的建立

9、目前,我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

A.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B. 科学发展观 C. 毛泽东思想 D. 列宁主义

10、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地

B.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内地

C. 沿海经济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1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A. 衣着丰富多彩

B. 自驾出游流行

C. 食物匮乏单调

D. 上网淘宝购物

12、1971年11月,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是:“中国人来了”。这里的“中国人来了”是指

A.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 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

C. 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

1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 公私合营 B. 政企分开 C. 增加企业的活力 D. 劳按分配

14、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在第一批经济特区设立后,1988年,我国又增设的经济特区是(

A.深圳 B.汕头   C.厦门   D.海南

15、“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我们永远铭记。”1980年我国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   )

①深圳 ②珠海 ③上海 ④汕头 ⑤厦门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16、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针对的是(   

A.大跃进的评价问题

B.三大改造的评价问题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D.“两个凡是”的方针

17、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借鉴苏联经验,开始实施“一五”计划,一场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全面展开。“一五”计划的重点是发展

A. 重工业

B. 交通运输业

C. 轻工业

D. 农业

18、摄影照片属于图像史料之一,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资料。下图所反映的史实其法律依据是(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四幅图片,判断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侵略与反抗

B.近代化探索

C.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D.人民解放战争

20、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宣传画,该画

 

A.真实再现工业化建设场景 B.反映了国民经济调整基本完成

C.表达建设祖国的美好愿望 D.庆祝“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全方位外交:背景:改革开放后,中国继续奉行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________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2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大军事集团的斗争破坏了世界和平,世界性的大战爆发。

(1)法国、俄国和英国为了保障自身安全,签订了军事协定,形成了_______________

(2)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海战是_______________

(3)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_

(4)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_

2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①背景: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_________”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1977年2月7 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公开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方针。这一方针后来被称为“_________”,它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②时间和性质: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_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③意义: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______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①时间、地点:____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②内容:这次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_______、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________上来,实行_______的历史性决策。

③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______,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______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_______

24、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名称写在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1)中国人民志愿军渡过的河流名称。

(2)英雄黄继光牺牲的战役发生地点。

2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__制度。

26、_____年7月1日,中国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____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7、三个代表意义: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____________、怎样建设__________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________、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28、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_,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歌瑶“鞠躬尽瘁好总理,万隆外交显智慧”反映的内容是周恩来在此次会议上的成就。主要是因为此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______”的方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9、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的高潮。

30、   航海家哥伦布在世界航海史上有其独特的贡献和历史地位。

1. 观察上图(说明:图中数字分别为四次航行的年份),哥伦布率领船队,_______年(填图中的数字)航海的路线是:从_____(国名)的巴罗斯港向西出发,横穿_____,最先到达的是美洲的巴哈马群岛等地。

2. 在下列材料中,能够作为研究哥伦布的原始史料是____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

3. 上述四则史料中,能够证明哥伦布到达美洲的关键证据有哪些____?请说明理由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近年来,由于美国实施重返亚太战略,在中国的钓鱼岛和南海问题以及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上都可以看到背后美国的身影;经济上,美国不断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也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对外贸易,中美摩擦不断。

(1)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采取什么手段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请列举一例史实说明这种政策“对中国主权完整与国家安全威胁之严重”?

(2)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同?非洲兄弟们跳起了巴舞,阿尔巴尼亚代表高喊:“美国人的巨大失败”美国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战线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该场景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新中国成立时实行什么外交政策?1972年,什么事件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2、为了纪念改革开放,同学们回顾历史,总结成就,展望未来,对“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进行探索。

(1)回顾历史同学们认为:中华民族一百多年艰苦卓绝和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1949年的“中国新生”和1978年的“伟大转折”,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请你说出开启这两个阶段的历史事件。

(2)总结成就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复兴之路》解说词

你知道书写“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是谁吗?20世纪的最后20年,他领导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过哪些探索?(至少回答两点)

(3)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请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在新的历史时期,你肩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

33、“六十余载磨一砺,瑕疵岂能掩美瑜:摸石过河登彼岸,扬帆入海导新航。”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风风雨雨走过了60多年。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篇章。请问:新中国的成立,对世界产生什么重要影响?

(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性巨变。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3)20世纪60、70年代,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建设中出现了什么重大失误?

(4)哪一历史事件解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5)香港的回归是,中华民族百年的盛事,也是哪一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英文单词含义是什么?“少的一点”指什么地方?)

(2)图中“少的一点”的现状是怎样形成的?

(3)目前,我国解决“少的一点”的基本方针是什么?用这一方针已经成功解决了哪些地区?

(4)看到这幅图片,你有什么感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