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进。下列对我国新时代强军之路的表述,错误的是
A.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B.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
C.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D.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部队、坦克部队五大军种
2、“历时两年基本完,农民解放笑颜开。废除地主剥削制,土地所有属农民。”根据此歌谣内容判断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抗美援朝
B. 土地改革
C. 第一个五年计划
D. 三大改造
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建国初期中共为解决民族问题确立了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科教兴国战略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转折”体现在
A.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B.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C.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5、1966-1976年是我国“文化大革命”时期,这一时期虽经历百般曲折,但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下建设成就属于该时期的是( )
A.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C.鞍山钢铁公司建成正式投产
D.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并使用
6、1956-1966年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 )
A.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B.遭受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C.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交织
D.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7、获得诺贝尔奖的多少是一个国家科技文化综合实力的象征,我国下列人物曾获得诺贝尔奖的有
①邓稼先 ② 钱学森 ③ 屠呦呦 ④莫言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中国古代有“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今天使这种说法变为现实的是
A.报纸 B.电话 C.电视 D.计算机网络
9、“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包括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全面从严治党
③全面深化改革
④全面依法治国
⑤全面发展教育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③④⑤
10、如图所示的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出现在
A.新中国建国的初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11、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根据一些地区的历史和现状设立了特区。特区分为两类:一类是“经济特区”,如深圳、厦门、珠海、汕头等;一类是“特别行政区”,如香港、澳门。这两类特区的共同点是
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社会制度
B.都有较大的自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
C.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D.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12、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B.八大二次会议--标志着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C.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土地公有制的确立
D.一五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13、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对民主人士黄炎培说:它是由全国各党派一起千斟万酌制定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剧本”。被周恩来称为“剧本”,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4、“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毛泽东这句诗词反应的美好愿望变成现实是:
A.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B.南京长江大桥建成
C.川藏公路建成 D.宝成铁路建成
15、二十世纪50年代,一名资本家这样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这番话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6、2014年9月19日,习近平为印度友好人士、友好团体代表,首次颁发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友谊奖”。首次提出这一“原则”的是( )
A.毛泽东
B.张学良
C.周恩来
D.邓小平
17、2019年4月23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90周年阅舰式在青岛附近海域举行。中国人民海军诞生的标志是( )
A. 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筹建 B. 华东军区海军成立
C. 人民解放军海军领导机关成立 D. 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的建立
18、2018年3月28日上午,中韩双方在韩国仁川国际机场庄严举行第五批在韩中国人民态感军烈土遗骸交接仪式。中韩双方代表现场签署交接书,确认交接20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相关遗物。这些烈士遗骸留在朝鲜半岛半个多世纪是因为下列哪场战争
A.解放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抗日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19、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科技的力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为发展高新技术实施了
A. “星球大战”计划 B. “尤里卡计划”
C. “希望工程” D. “863计划”
20、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是在( )
A. 1956年 B. 1958年 C. 1961年 D. 1963年
21、观察下图,在图上相应位置填出下列地点的英文代号:
抗美援朝战争形势图
A.中朝边境:鸭绿江
B.《朝鲜停战协定》签订的地点
22、在中国、缅甸和印度三国总理的积极倡导下,周恩来提出的_____________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的亚非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_____________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
23、导弹部队组成:由______、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目前装备_____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2015年改名为火箭军)
2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在____________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____________。
(2)地位:是我国的一项________政治制度。
(3)法律依据:1949年通过的《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来,被载入________。1984年,《________》颁布实施。
(4)5个民族自治区:目前,全国已经建立_______________、新疆、_______________、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
(5)意义: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___________、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________发展奠定了基础。
25、请列举与下列提示相对应的人物
(1)新中国首任解放军总司令——
(2)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3)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4)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中共领导人——
26、________年,中共八大后,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________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改革开放。
27、下列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之间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
A.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
B. 九一八事变──中国抗日战争开始
C. 土地改革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
28、在上甘岭战役中,________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以自己的牺牲掩护部队完成了收复高地的任务;为了不暴露目标,忍受烈火烧灼的剧痛而壮烈牺牲的是________。
29、“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过程:
(1)中共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_____。
(2)2013年,_____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_____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4)_____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强调,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任务,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30、中国近代史上,社会各阶级颁布了法律文献来巩固自己的政权。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文献。
(1)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________,想建立“大同”的理想社会;
(2)孙中山颁布的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献。
(3)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________,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
31、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中国北京举行,再一次显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改变了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形象,挺直了民族的脊梁,以独立自主的姿态,展开了和平外交事业。某校八年级(2)班准备举办一次主题为“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小论坛。
(1)活动准备:如果你是该班的一员,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相关资料?(至少说出两种)
(2)历史溯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采取哪些手段企图扼杀新中国?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新中国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3)外交硕果: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请列举3件外交上的大事?2001年我国又取得了一项外交成就指的是?
(4)总结反思:通过探究新中国外交发展的风雨历程,谈一谈你的认识。
32、照片、地图、示意图是了解历史的好途径。看下面四幅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站在中间拿着文稿正讲话的是谁?
(2)图二,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司令员是谁?
(3)看图三找出一五计划期间,我们辽宁省取得的成就。
(4)看图四举出我国在这一时期取得的“两弹一星”科技成就。
33、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史实。
(1)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
(2)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3)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
(4)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3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经过努力奋斗终于建立了新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多少周年?在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庄严向世界宣告什么?
(2)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3)建国初期,为了巩固政权,年轻的共和国采取了土地改革措施,请问土地改革的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