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衡阳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下列是小雪同学收集到的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材料,其中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   )。

A. 学者们的相关研究著述 B. 电影《上甘岭》

C. 志愿军战士的生活用品 D. 现行历史教科书

2、西藏解放六十多年来,国家向西藏自治区拨付的财政补贴和基本建设费用已达200亿元人民币,目前每年保持不少于10亿元的投入。党和政府之所以重视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是为了

A.加强各民族团结

B.实现各民族平等

C.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D.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3、理清发展线索,提炼关键词,是学习掌握历史知识的有效方法之一。在下面“中国近现代史发展历程年代尺”中方框④对应的关键词是( )

A.井冈烽火 B.当家作主 C.开天辟地 D.社会主义

4、20世纪50年代的历史战争片《英雄儿女》的插曲《英雄赞歌》这样唱道:“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歌词中“人民战士”和“虎豹”分别指(   )

A.中国人民解放军、国民党军队

B.中国人民志愿军、“联合国军”

C.八路军、日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合国军”

5、邓小平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文化大革命”作为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种财富主要是指(   )

A.不要照搬别国经验 B.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C.要纠正“两个凡是”方针 D.要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6、1954年9月15日《人民日报》社论指出:“有了这样广泛的代表性,这个代表大会会议所讨论和决定的一切,就将完满地表达全国人民的意志。”“这个代表大会”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战略

D.明确规定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7、榜样人物是时代的先锋,学习的楷模。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治理灾害,病故前要求“埋在沙滩上……要看着把沙丘治好”的党的好干部是

A.雷锋

B.王进喜

C.邓稼先

D.焦裕禄

8、美国总统尼克松曾说:“我有幸在北京逗留了一个星期,这也是改变世界的一个星期。”在这“一个星期”里发生的“改变世界”的大事是( )

A. 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   B. 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

C.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中美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9、中共召开了许多重要会议,其中,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1997年9月的

A. 十二大

B. 十三大

C. 十四大

D. 十五大

10、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是

A.万隆会议

B.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C.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

D.亚信峰会

11、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B. 增强企业活力

C. 政企分开

D. 分配制度

12、中国人民曾经有过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也有过紧衣缩食的日子,但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是在( )

A.新中国成立以后   B.三大改造完成以后

C.文化大革命以后   D.改革开放以后

13、下列不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决定是(  )

A. 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B.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C. 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D. 采用公元纪年

14、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和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分别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     

A.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四大

B.十二大和十五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五大

D.十三大和十五大

15、党中央从中国改革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其内容是( )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全面对外开放

③全面依法治国

④全面从严治党

⑤全面深化改革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⑤

16、袁隆平挂帅的“海水稻”项目2018年取得重大突破。他在上世纪70年代取得的成就是

A.成功引进占城稻 B.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C.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开创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17、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首先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省份是

A. 海南

B. 江西

C. 河南

D. 安徽

18、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其主要促成因素不包括

A.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B.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19、“习马会”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回首海峡两岸关系之路,双方首次打破隔绝状态开始于

A.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两岸实现三通

B.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逐步采取一些开放措施

C.海协会和海基会就“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D.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等新情况,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20、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边实施边编制的,有人形象地称为“五年计划,计划五年”。这体现了( )

A.缺乏可借鉴的经验

B.国家法律的制定曲折而漫长

C.五年计划复杂多变

D.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文化事业的发展

(1)1956年,________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 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2)“双百”方针提出后,长篇小说《_____》《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这一时期的出色作品。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2012年,中国作家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22、2012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_______规定》,要求下大决心改进作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23、_______年,_______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解放。

24、重大会议能够帮助人们认清方向,继续前进。

(1)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要会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会议内容:

①思想上:确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指导方针。

②政治上:停止使用______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上来,实行______的决策。

③组织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形成了以______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26、___________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___________、手工业和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___________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___________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

(1)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具有____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____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3)决定改北平为____,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____为代国歌;以____为国旗;采用____纪年。

(4)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____

28、新中国建立后,奉行____________________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同________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_______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29、____________月,第 ______ 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30、_______年夏,“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起来。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是历史的遗留问题,请回答:

(1)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分别是哪一年?

(2)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前分别处于哪个国家统治之下?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了什么样的伟大构想?

(4二战后,台湾回归中国,这次回归是摆脱了哪个国家的殖民统治?这个国家是在依据什么不平等条约割占台湾的?

(5)请你以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为例,说明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32、关于我国的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和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我国在20世纪末开始实行的大规模开发西部的战略是指什么?为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20世纪末,国家还实施了哪一重大行动?

(2)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分别是在哪一年?

(3)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海军的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请写出已正式交付海军的两艘航空母舰的名字。

(4)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请列举3件外交上的大事。

(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来,我国的电信产业快速发展。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几位?

33、毛泽东指出:“国家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是什么?建国初期,为了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我国在军事上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2)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什么构想使我国成功收回香港和哪个地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什么政治制度以保障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非常关注三农(农民、农村、农业)问题,在发展三农问题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解读图片,请指出我国在三农问题上分别进行了哪三次探索?

(2)图1所示的探索,在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3)依据图片反映的三次探索,总结它们的共同作用。

(4)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今天的遵义正致力于美丽乡村建设,请你就“如何建设美丽乡村”献计献策。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