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淮南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下列有关“文化大革命”的内容,不正确的是

A.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残酷迫害,是当时最大的冤案

B.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C.“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

D.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

2、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下列做法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是(       

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②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3、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于哪一年交接入列(   )

A.2010年 B.2011年 C.2012年 D.2014年

4、制作年代标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标的年代标尺反映的主题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

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过程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转变过程

D.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5、1950年凤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词中让“土地还家”的法律依据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改法》

B.《古田会议决议》

C.《中共七大决议》

D.《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6、一位农民在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信中的“这个梦想实现了”是因为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包产到户的实施

C. 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

D. 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完成

7、根据所学知识,找出下列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两弹元勋”--雷锋

B.“铁人”--王进喜

C.“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D.“四人帮”--张春桥

8、20世纪50年代中国进行了一场我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某行业进行公私合营,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情况。下列做法,与其目的相同的是(     

A.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B.进行农业合作化,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或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D.创办经济特区,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9、下列有关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消灭了地主阶级,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B.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D.彻底摧毁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没有任何土地可以耕种

10、邓小平说“: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因此制定的我党的思想路线是(  )

A.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 邓小平理论

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 必须始终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11、以下表格(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说明

 

项目

中国(1952年)

印度(1950年)

美国(1950年)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克

10.9千克

2.949千克

 

 

A.国民党统治区经济濒于崩溃 B.新中国国民经济根本好转

C.我国工业化水平很低 D.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12、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有两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伟大转折”,这两次“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A.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

B.抗战胜利、文革结束

C.抗战胜利、新中国诞生

D.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13、下列属于周恩来外交成就的是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③签署《中美建交公报》          ④倡导“一带一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④

14、我国结束了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的标志是

A. 大庆油田建成

B. 原子能工业建立

C. 原油产量增长

D. 东北工业基地建成

15、“中国经历上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的古代灿烂文明,被日本通过一次革新,尽数吸收;欧洲通过上千年探索,经历了黑暗中世纪才探索出来的政治文明,日本用短短数十年便收入囊中。”材料中的“革新”指的是

A.大化改新

B.查理·马特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明治维新

16、被群众誉为“铁人”的是(  

A. 焦裕禄 B. 李向明 C. 王进喜 D. 胡长清

17、2019年1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使命,排列下列相关活动的先后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连战“和平之旅”②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③九二共识④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A.④③①② B.③④②① C.①②③④ D.③②①④

18、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雄安新区被确定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进一步推进中国式体制改革实践,即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由此可见,“中国式体制”指的是(     

A.国有企业改革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民主集中制

19、中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性事件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香港、澳门回归

C. 西藏地区和平解放

D. 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

20、下图是《新周刊》2008年11月期的封面。若为该封面选取一个主题,最为贴切的是

A. 春暖花开——中美关系正常化

B. 敢为人先——经济特区的实验

C. 废旧立新——伟大的历史转折

D. 百舸争流——中国入世的选择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背景:在________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仍由________集团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22、动乱表现:

(1)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________事件,学校________________停工“闹革命”。

(2)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________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3)国家主席________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________的冤案。

23、“文化大革命”是由________错误发动,被________________两个反革命集团所利用和操纵,使中国陷于“________”长达十年之久,给整个民族造成了严重灾难。

 

24、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________);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首发地是___

25、填空题:(共6小题,10分)

1_________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2)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3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_________》,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41992年,_________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_________

5201511月,国家主席_________同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______________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6_________年,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26、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的伟大构想,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___________________”,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27、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1)图一人物为我国核武器研制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他是________

图二人物是20世纪60年代的大庆石油工人,被誉为铁人。他是________

图三人物是20世纪60年代河南省兰考县的县委书记,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他是________

(2)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共同精神是________

 

28、重要历史人物会推动历史的发展。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历史人物。

(1)他一生致力于实业救国,先后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企业,被称为“状元实业家”______

(2)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________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3)曾指挥百团大战,又领导西北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的人______

 

29、________作为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2006年,________铁路全线通车,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30、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____________》,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食道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请举例“最可爱的人”中的代表人物

32、经济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请回答:

(1)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开始于哪一措施?它的基本任务是什么?请列举该措施实施期间取得的成就。(任举一例)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哪对三个行业进行变革?分别采取了什么方式?本次变革的意义是什么?

33、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什么?新中国的成立有什么意义?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农村开展了哪些重要运动?

(2)材料一中图三的运动的发生反映了人民群众的什么愿望?图四中,“农民领生产承包合同”使农民有了什么权利?

(3)材料二中的“十九大”于哪年召开?“十九大”把什么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20世纪50年代,党的哪个会议正确地分析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