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28%,1952年比1949年增加42%,农作物产量迅速达到和超历史最高水平。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进行了土地改革 B.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C.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D.进行了“一五计划”建设
2、对联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下列对联中反映改革开放之后情况的是
A.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自主权通富裕路,责任制架幸福桥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3、我国作为航天大国始于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
C.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回收 D.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
4、中国大飞机三剑客:运20、AG600、C919是中国最新的三个重要的大飞机项目,代表着中国航空工业的新阶段。新中国的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出现在
A.1953年
B.1956年
C.1964年
D.1978年
5、“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哪一历史( )
A.“大跃进”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土地改革运动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农的变化服饰丰富多彩日益多元化、个性化
②食的变化肉食、副食品、果品消费比例不足
③住的变化城镇中低收人的职工能以成本价买到合适的住房
④行的变化出行坐飞机、动车、开私家车越来越普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近年来,中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其根本原因在于 ( )
A.中国梦已实现
B.“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
C.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D.综合国力的增强
8、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后来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A. 合作共赢原则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不结盟政策
D. 单边主义的外交政策
9、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状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图片突出反映了
A. 人们的收入水平迅速增长
B. 人们的住房条件大为改善
C. 人们的出行更加快捷方便
D. 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时尚
10、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11、1950年,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额为610亿美元,1970﹣1990年,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额从3120亿美元增加到31870亿美元,这表明世界经济的特点是( )
A.信息产业日新月异
B.南北贫富差距缩小
C.金融投资风险凸现
D.全球化趋势在加强
12、我国重视发展睦邻友好关系。1954 年,周恩来出访印度、缅甸,三国总理共同倡导了( )
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B.和平统一八项主张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求同存异”方针
13、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属于“观点”的是
A.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B.20世纪末,中共中央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C.新中国建立后,帮助十几个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
D.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我国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础
14、美国媒体曾评论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升起,标志着联合国迈进了新时期。”评论的事件是
A. 中国加入联合国
B. 尼克松访华
C. 中国重返联合国
D. 中美建交
15、2019年的12月20日,是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20周年.对“特别行政区”中的“特别”理解正确的是( )
A.政治上不直属中国中央政府管辖
B.澳门断绝与葡萄牙的一切政治经济文化联系
C.中国政府不向澳门派驻军队
D.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澳门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16、“文革”中他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被开除出党,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恢复他的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一件冤案得以平反。上文中的“他”是指( )
A.王进喜 B.彭德怀 C.周恩来 D.刘少奇
17、民族精神是支撑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许多雄模范人物。以下人物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 )
A.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B.保家卫国,英雄主义
C.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D.工匠精神,精益求精
18、下图漫画《梅开三度》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局面,关于这“三朵花”表述错误的是
A.1971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中美正式建交
C.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D.1979年中美建交,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
19、在1979年4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说:“广东省委提出了一个设想,利用自身优势,先走一步,在沿海划出一些地方单独管理,设置类似海外的出口加工区和贸易合作区,以吸引外商前来投资办企业。”这一“设想”后来成为现实,在所“划出的一些地方”实行的是
A.特殊的经济政策 B.“一国两制” C.特殊的民族政策 D.特殊的政治制度
20、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共同纲领》 B.《临时约法》
C.《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1、_______年夏,“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起来。
22、下列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中不属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是( )
A京九铁路 B青藏铁路 C高铁 D青藏公路
2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评价: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________。
(2)后果:加上当时________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24、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领导中国共产党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把_____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步一步推向前进。
(2)中共十二大:_____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_____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_____的社会主义”。
(3)中共十三大:_____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_____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_____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4)邓小平南方谈话:
①时间:_____年初,邓小平南方视察,多次发表谈话。
②谈话内容: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计划和市场都是_____;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_____才是硬道理。
③意义:进一步_____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____产生了深远影响。
(5)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_____。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创了_____。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_____、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6)中共十四大:____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_____理论武装全党。
(7)中共十五大:____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大会把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25、下图人物是_____,他最大的贡献是成功培育出______。
26、(题文)社会主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系列会议,根据下列会议的主要内容,请列举出会议的名称
(1)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___________
(2)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___________
(3)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准备——___________
(4)会议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___________
(5)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___________。
27、_________年,中国首次成功地举办了亚运会;__________年,中国将举办奥运会。
28、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______(年月日)
(2)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的是______
(3)我国制定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______
(4)标志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的事件是______
29、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的事件是______。
30、填空题:(共6小题,10分)
(1)_________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2)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3)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_________》,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4)1992年,_________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_________
(5)2015年11月,国家主席_________同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_____在_________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6)_________年,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31、毛泽东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中说:“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从此站起来了。”请你说说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2、近年来,由于美国实施重返亚太战略,在中国的钓鱼岛和南海问题以及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上都可以看到背后美国的身影;经济上,美国不断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也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对外贸易,中美摩擦不断。
(1)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采取什么手段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请列举一例史实说明这种政策“对中国主权完整与国家安全威胁之严重”?
(2)新中国成立时实行什么外交政策?后来又提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3)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同?非洲兄弟们跳起了桑巴舞,阿尔巴尼亚代表高喊:“美国人的巨大失败”;美国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战线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该场景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4)1972年,什么事件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哪一年?中美建交的前提是什么?
(5)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一直在积极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最终在哪一年成为WTO的一员?近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请问当前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未来中美关系会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33、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逐步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成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结合所学回答:
(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什么时间召开的?确立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2)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我国逐步形成了一个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3)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又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
34、林汐同学是一位歌迷,下面是她搜集到的两首歌曲的部分歌词:
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1)材料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丰功伟绩的真实写照。 歌中“当家做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分别颂扬的是哪三位领导人?
(2)材料一中的“旗帜”是指什么? 这一面“旗帜”在哪年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
(3)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人们是用哪句话来高度评价他的?
(4)材料二中提到的“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是指这一年发生的什么事情?这一事件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什么影响?
(5)材料二中“画了一个圈”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今我国已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