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荆门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唱出的时代旋律是(     

A.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转战陕北,斗智斗勇

C.决战平津,瓮中捉鳖

D.渡江战役,一往无前

2、歌曲往往反映时代的发展,并且和一定的历史事件一致,下列歌曲和相关的历史事件不符合的是( )

A.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歌曲中的天路指的是青藏铁路,它是一五计划期间建成的。

B.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带领大家站起来和富起来的领导人分别是毛泽东和邓小平。

C.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唱出了我国民族的大团结,这得益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歌词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

3、《我和我的祖国》之回归篇,真实再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的盛况。为了确保香港分秒不差回归祖国怀抱,大陆的官员和军人,双方同心协力,默契配合共同完成了香港回归的历史任务。香港回归的重要历史意义是(     

A.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

B.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C.为安全先行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范例

D.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4、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和200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  )

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崛起

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C.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民族振兴

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民族崛起

5、1956年底,全国96.3%的农户加入农业合作社,全国91.7%的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合作社,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导致这些数据的直接原因是

A. 新中国建立

B. 召开一届人大

C. 实施三大改造

D. 掀起大跃进运动

6、陈同学在课后整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部分的笔记,其中出现了一个错误,请你帮他判断下面哪一项是错误的

A.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

B.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C.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制度

D.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7、习近平主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2018年4月2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用身躯堵枪眼,为部队开辟通路”的特级英雄黄继光的英勇事迹发生在

A. 红军长征时期

B. 抗日战争时期

C. 解放战争时期

D. 抗美援朝时期

8、“焦裕禄精神”被习近平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焦裕禄的事迹是( )

A.努力钻研技术,发明“万能工具胎”

B.用自己身体搅拌水泥,制服井喷

C.“甘当螺丝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在兰考治理“三害”,忘我工作

9、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下图所示会议中通过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1、既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是( )

A.“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B.推进科技创新

C.“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五大发展理念

12、“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赞颂的是

A.建立经济特区

B.香港、澳门回归

C.国有企业的改革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我国自1980年建立经济特区,后开放14个沿海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海南岛经济特区、内地部分省会城市,2001年我国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上史实说明我国( )

A.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B.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C.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D.体制改革走向深入

14、建国后某个时期,农业生产中出现“你来我也来,上工带打牌;你去我也走,工分七八九;你穷我也穷,生产大糊弄”的现象。农民生产积极性低的原因不包括

A. 没有生产自主权

B. 没有土地所有权

C. 分配方式不合理

D. 生产责任不明确

15、神舟七号权人飞船足中国祌舟号飞船系列之一。2008年9月,乘坐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成功完成出舱仟务,实现了屮国历史上第一次太空漫步的航天员是

A. 钱学森

B. 邓稼先

C. 杨利伟

D. 翟志刚

16、1999年10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祖国万岁——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的国庆社论。这一年我国在祖国统一大业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是

A. 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B. 香港回归祖国

C. 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D. 澳门回归祖国

17、下边图中的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遵循了客观规律

B.解放了思想,实事求是

C.违背了客观规律

D.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18、1952年同1949年相比,我国粮食产量增长44.8%,棉花增长193%,油料增长64%。这说明了(       

A.得地农民干劲高涨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一五计划效果显著

D.社会主义制度优越

19、1972年,经国务院批准,广州春交会向38户美商发出邀请,应邀到会42人,这是中美贸易中断20多年后美商首次到中国参会。与这一事件有直接关系的是( )

A.中日关系改善

B.《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C.中美正式建交

D.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20、“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是外国青年选出的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外国人纷纷表示:“出门不用带钱包,就带手机”“外卖、快递都非常快”“高铁很棒”。这些现象反映出

①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②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③人们生活方式逐渐变化

④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的主导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概况:1971年10月,第________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___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2、下列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中不属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是( )

A京九铁路  B青藏铁路  C高铁  D青藏公路

2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___________开始,主要内容是实行___________

24、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背景

(1)“________”的方针引起普遍不满。

(2)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__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5、下图分别是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人物____________

26、1976年10月,粉碎_______反革命集团,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

27、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_____的目标。

28、中共中央提出“_______、巩固、充实、_______”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

29、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________”的方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近年来,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________

 

30、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开始:1978年,安徽______小岗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2)发展: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____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拓展:配套行政改革

1983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实行政社分设,取消了人民公社制度,即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

(4)意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____;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____、社会化发展,农村____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三大改造的完成具有怎样的意义?

32、经济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请回答:

(1)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开始于哪一措施?它的基本任务是什么?请列举该措施实施期间取得的成就。(任举一例)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哪对三个行业进行变革?分别采取了什么方式?本次变革的意义是什么?

33、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的伟大决策是什么?

(2)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那么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3)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不断得到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也在不断地完善。请指出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中共十八大、中共十九大上分别将哪些理论写进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快速发展起来的科技)

材料一: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有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材料二:1958年,科学家邓稼先接受了一项特殊任务;后来许多著名科学家同心协力,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攻破一道道难关,终于为袓国点燃了那饱含我国科学家智慧和力量的神奇之火。

材料三:863计划以相对较少的投入,取得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突破并掌握了一批关键技术,极大带动了我国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

(1)材料一中毛泽东所说的话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社会现实?这种情况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发生改变的?

(2)新中国的第一辆载重汽车是由哪家公司制造的?除汽车、飞机、拖拉机外,新中国在这一时期还取得了怎样的骄人成绩?(至少写出三项)

(3)材料二中的“神奇之火”指的什么?在此后的十年间,我国在这一领域又取得哪些突破?

(4)读材料三,结合前两则材料,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