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革开放后,我国设立了经济特区。它和“特别行政区”最主要的不同是( )
A.政治体制不同
B.经济模式不同
C.文化传承不同
D.生活方式不同
2、“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这首战歌激励着中国好儿女奔赴朝鲜前线是为了
A. 挑战美国霸权主义 B.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 以抗美之名侵略朝鲜 D. 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3、由田汉、聂耳共同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祸深寇亟,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把她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是在
A.抗战时期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开国大典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下列属于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观点的是( )
A.“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
B.“独立自主是前提,和平外交是方式”
C.“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5、“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以上材料节选自《人民日报》的社论,这份社论应发表于
A.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之后
B.中共八大之后
C.一五计划公布之后
D.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6、假如你是一位上世纪70年代的记者,采访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你的采访报道中不应出现以下哪个观点?( )
A. 以“阶级斗争为纲” B. 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C.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 D. 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7、某历史兴趣小组分头查找了“挺进大别山”“十一届三中全会”“总设计师”“一国两制”等资料,由此,我们可以判断这个小组研究的历史人物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彭德怀
8、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终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的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这里的失误是指
A.土地改革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都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获得“铁人”称号的是
A. 王进喜
B. 焦裕禄
C. 王崇伦
D. 雷锋
10、1949年10月2日,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新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
A. 印度 B. 苏联 C. 美国 D. 日本
11、某同学整理并制成下图知识卡片。如果给卡片一个主题名称,最合适的是( )
A.工业化进程突飞猛进 B.国防力量发展壮大
C.外交工作不断突破 D.思想文化繁荣发展
12、某中学准备举办一场“一五计划”成果如图片展,下列哪如图片不适合采用
A.武汉长江大桥
B.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C.青藏铁路
D.鞍山大型轧钢厂
13、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
A.工业化 三大改造 合作化
B.“大跃进” 人民公社 公私合营
C.“文化大革命” 合作化 土地改革
D.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
14、1954年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 人民政治协商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一国两制
15、“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下列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的事件是
①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③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中日建交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16、科技改变生活,成就壮我国威。下列成就(荣誉)与人物配搭正确的是
A.首次实现太空行走——杨利伟 B.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翟志刚
C.发现青蒿素能有效抵抗疟疾——邓稼先 D.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
17、下列事项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民族区域自治
B.外交发展
C.对外开放
D.祖国统一
18、1953年7月板门店停战协定签字,战争结束。其中“停战协定”是指( )
A. 朝鲜停战协定 B. 日本签署投降书
C. 意大利签署停战协定 D. 德国签署投降书
19、《人民日报》记者袁水拍在《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这些“代表们”参加的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九大
20、某同学在网上查找资料,完成资料卡(如下图)。从中可以概括的主题是
A.海峡两岸经济交流,互利互补
B.海协会与海基会开始对话
C.台湾当局坚持不与大陆接触
D.海峡两岸从隔绝到密切交往
21、_______年,_______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解放。
22、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3、三个代表意义: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____________、怎样建设__________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________、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24、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扩大:(1)1984年,进一步开放________个沿海城市。
(2)1985年,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________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3)1988年,_____________经济特区建立。
(4)1990年,上海________开发区也建立起来。
(5)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向________推进,相继开放了一些沿江城市、陆地边境城市、________和________等内地省会自治区首府。
(6)结果:中国形成“经济特区—________—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____________的对外开放格局。
25、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人“铁人”________、党的好干部________、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26、全方位外交:背景:改革开放后,中国继续奉行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________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27、新时代强军之路
(1)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____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____大战区,即____、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3)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____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____、战略支援部队。
(4)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____、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国防和军队的____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28、发展:________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________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29、读如图,回答问题
(1)2013年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________当选为国家主席,他在大会上深刻阐述了________的宏伟蓝图。
(2)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确立了中国共产党“________”的奋斗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________;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文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________
30、2012年,中国作家___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5年,我国学者________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31、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什么?
32、列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内容。
33、回顾过去,中美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中美关系要想健康稳定地发展,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必须坚持什么原则?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政府制定了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当前,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还存在哪些不利因素?(答出一个方面即可)
34、 材料一 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
材料二 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1)材料一中的“两国总理”分别指的是谁?这些原则的提出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重大会议”指的是哪次会议?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会议的航向?这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