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上饶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会议是

A. 十二大

B. 十三大

C. 十四大

D. 十七大

2、学习历史需要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A. 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主义

B. 邓小平于1992年到南方视察并发表讲话

C.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D. 中共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1964年10月16日,随着一朵“磨菇云”在西部地区腾空而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为此付出毕生心血的科学家是

A.焦裕禄

B.詹天佑

C.袁隆平

D.邓稼先

4、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这些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B.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C.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

D.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

5、下图是新中国某―历史时期的宣传画,这一时期是

A. 过渡时期

B. 一五计划时期

C. 大跃进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6、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目前我国解决乡愁的基本方针是

A不放弃武力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民族区域自治 D由台湾人民公投

7、1955年9-10月,毛泽东主编了《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他为此书写了2篇序言和104篇案语。毛泽东此举的目的是

A.推进土地改革运动 B.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

C.推进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D.推进手工业生产合作化运动

8、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成就举世瞩目。下列科技成就属于“文革”时期的有

①第一辆汽车

②第一颗氢弹

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④籼型杂交水稻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9、新中国建立之初,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大纲》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0、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提出了()

A.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B. 调整、巩固、改革、提高

C. 调整、巩固、提高、充实 D. 巩固、调整、充实、提高

11、以下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B.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D.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哪次会议上提出来的?

A. 中共十六大

B. 中共十七大

C. 中共十八大

D. 中共十九大

13、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并成功返回的航天员是

A.嫦娥 B.袁隆平 C.邓稼先 D.杨利伟

14、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对口支援西藏那曲地区规划建设项目共65个,总投资约12.4亿元,将全部用于改善民生。援建西藏有利于

①消除民族差异②民族共同繁荣  ③维护民族团结  ④建设和谐社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下列举措直接推动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是( )

①和平解放西藏

②在西藏进行民主改革

③实施一五计划

④修建青藏铁路

⑤建立新疆自治区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16、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对“一国两制”这一历史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A.一国就是一个独立的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B.两制就是两种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一国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D.两制就是两种制度,即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7、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档案室里有这样一份档案表,请你仔细阅读,然后分析一下表中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976年与1979年收入对比表

A. 新中国成立

B. 土地改革完成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 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18、下图是1971年10月26日,乔冠华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大会,各国表示热烈祝贺,乔冠华开怀大笑。乔冠华开怀大笑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各国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B.资本主义国家放弃了敌视中国的态度

C.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D.中国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19、下图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其产生于( )

A.两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

 

20、中国最早的近代工业企业出现于(         )

A.鸦片战争中

B.甲午中日战争中

C.戊戌变法中

D.洋务运动中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粹________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

 

22、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被誉为________

23、对台基本方针是“ __________________”。

24、新中国成立的前夕,我国建立第一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是 _________________

25、科技成就:

1967年6月我国成功的爆炸了第一颗_______

1970年4月成功发射了_______

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_______

26、________既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新时期对外开放最早的经济特区。1990年,中国对外开放过程中建立________开发区,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

 

27、20世纪60年代,涌现了许多模范人物,其中_____________被称为“党的好干部”、“铁人”是“_____________

28、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___________________,迈人了核大国行列。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_______”顺利进入太空轨道,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9、在中共十六大上,“_____________”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中共十八大上,“__________________”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0、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抗美援朝胜利的条件有哪些?

32、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发展科学技术,我国在许多领域已经接近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我国的文化事业也蓬勃发展,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1964年10月16日15时整,在我国西部罗布泊上空,强光闪亮,天地轰鸣,巨大的蘑菇云冲天而起,整个世界都被震撼了。这描述的是什么事件?列举出为此做出贡献的一位科学家。

(2)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名称是什么?我国是世界上第几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3)我国第一位“太空访客”和“太空漫步者”分别是谁?

(4)中国哪位科学家在2015年因为对人类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5)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方针的内容是什么?

(6)2012年中国哪一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33、简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后,在走向强国之路的进程中,经历了重要的三个过程,根据题干要求,回答问题。

[万象更新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毛泽东领导推翻了“三座大山”,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比中国近代其他政权有什么不同之处?

[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三大改造]

(2)根据所学知识将下图补充完整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三大改造能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改革开放同列为重要一步的原因是什么。

[新的革命一改革开放]

(4)改革开放一邓小平领导,开创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哪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这一伟大起点? 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