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经济改革的重点是( )
A. 外资企业改革 B. 国有企业改革 C. 私营企业改革 D. 合资企业改革
2、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3、1980年,中央将原来设想的出口特区改名为
A. 经济示范区
B. 经济特区
C. 出口示范区
D. 经济开发区
4、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针对港澳台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武力收复方略
C.社会主义改造
D.“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5、近年来,我国内外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 )
A.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确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C.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提出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
6、“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赞扬了
A.新中国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社
C.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7、公元8世纪中期在唐朝和大食的一次战争中,一大批唐朝工匠被俘虏,中国四大发明中的一项发明传入阿拉伯,后又传入了欧洲并促进了欧洲文化迅速发展。该发明应是( )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8、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导致西晋“骤灭”的根本原因的是( )
A.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B.“八王之乱”耗竭了国力
C.少数民族的反抗
D.“十六国”的建立
9、“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伴随扩音器传出的《义勇军进行曲》,广场上万众齐唱,歌声如狂涛巨澜,震撼着北京城。”该材料描述的情景是( )
A.中共诞生 B.抗战胜利 C.解放北平 D.开国大典
10、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其中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
A.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
C. 五四运动爆发100年时
D.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100年时
1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这次会议( )
A.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B.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D.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2、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进步,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里所说的“它”是指( )
A. 遵义会议 B. 新中国成立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3、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即导弹部队。下列关于导弹部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任务
B.成立的目的是进行战略威慑
C.代表中国国防力量的最高成就
D.在保卫祖国安全方面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
14、作出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的会议是
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 中共八大
C. 遵义会议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5、在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代表共产党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8年的奋斗历程。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结束的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新中国成立 D.五四运动
16、下列哪一项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 坚持改革开放
17、通过数据图可以直观了解国民经济的发展变化。对下图数据变化的原因,解读正确的是
A.“大跃进”导致国民经济滑坡 B.全国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破坏经济发展 D.严重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
18、小龙同学对某一知识进行梳理,其中有“文成公主和亲”、“宣政院”、“金瓶掣签”、“和平解放”等关键字。他梳理的主题是
A. 北京的变迁 B. 台湾与大陆 C. 西藏的发展 D. 新疆与内地
19、“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这首歌曲描绘的两位领导人是
A.毛泽东和邓小平
B.孙中山和毛泽东
C.孙中山和邓小平
D.邓小平和周恩来
20、20世纪末,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而实施的战略是
A.西部大开发
B.南水北调
C.三峡工程
D.西气东输
21、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在朝鲜战场上,他用最后的力气扑向堡垒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口。他是 。
(2)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忘我地工作,“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这位党的好干部是 。
(3)“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与法律受到践踏。他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冤案的受害者,他是 。
22、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___________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201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_______在新加坡会面。
23、在中国、缅甸和印度三国总理的积极倡导下,周恩来提出的_____________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的亚非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_____________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
24、_________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___________年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25、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
(1)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在新加坡会面。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2)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现实威胁是“___”势力及其分裂活动。
(3)2022年发布的《_____》白皮书,全面阐述了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指明了对台工作方向。白皮书强调,我们愿继续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4)中共二十大进一步强调,“____”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我们坚持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坚定支持岛内爱国统一力量,坚守民族大义,坚定反“独”促统。
26、_______年,日本首相 ___________ 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7、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是_____________。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
28、割让香港给英国的条约是( )。
29、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_______。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如“党的好干部” _______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30、“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建国后,为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国在不同时期对农业发展的政策进行相应调整,这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1950年6月,我在农村开展了_________,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_____制度。从1953年开始,党和国家开始对农业进行采取________的主要形式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体完成,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在我国初步建立。在探索建没社会主义初期,我国在农村工作中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的思想开始出现,错误地开展了________、________运动,严重破坏了我国的生产力,使国民经济水平失调,人民生活水平下降。1973年农业科学家________(见下图)成功培育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推行以“________”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在生产上获得更多的自主性,给农民带来了真正的实惠。2005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目标;2006年,国家全面取消了农业税;2007年,国家决定在农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关于“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是我国农村发展的理论指南。
31、“两弹一星”指什么?请写出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杰出贡献的两位科学家的名字。“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有何重大意义?
32、(1)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请你谈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请你说说“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具体内容。
33、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对我国的“三农”问题格外重视,建国后,为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国在不同时期对农村的土地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1951年的土地改革中,我国颁布了什么法律文件?
(2)我国的三大改造完成于那一年?是对那三方面的改造?
(3)建国以来历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指哪一次会议?召开于哪一年?此后农村实行的土地政策是什么?
34、新中国成立以来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政策 | 相关史实 | 意义或影响 | |
| 四川金堂县贫农在分配土地 |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 |
| 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麻城县马溪河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 | 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 |
| 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签订的契约书 |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 |
历史认识:党和政府在调整农业政策应该遵循的原则: |
| ||
现在周口市各区县正致力于美丽乡村的建设,请你就如何建设美丽乡村“献计献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