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芜湖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伟大历史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B.十三届一中全会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2、“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   )

A.农业 B.手工业 C.轻工业 D.重工业

3、195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村人民获得翻身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与“数万万农村人民获得翻身机会”直接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A.抗美援朝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改革开放

4、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C.三大改造完成 D.土地改革完成

5、1958年《广西日报》以《环江创全国水稻丰产最高纪录》为题,报道环江县红旗人民公社1亩1分试验田,亩产稻谷130434斤。后来查明,这是在水稻接近成熟时,把10多亩稻田的稻子移植到一块,并在收割时采用重复过秤的办法弄虚作假的结果。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期间

A.大跃进运动

B.文化大革命

C.土地改革

D.三大改造

6、武汉是座英雄城市!回想当年,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灭日本侵略军最多的一次会战。这次“会战”的最大意义在于(     

A.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与淞沪会战、长沙会战一并被载入史册

C.成为抗战以来中国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D.使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7、199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长远战略着眼(  )

A.建立了上海浦东开发区

B.成立了海南经济特区

C.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

D.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

8、某同学翻阅历史资料,发现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40%。原因是

A.集体经济制度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B.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社会主义改造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 D.抗美援朝胜利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9、2010年3月23日,在北京法国驻华大使馆,法国驻华大{墨使苏和代表法国政府授予袁隆平法兰西共和国农业成就勋章。袁隆平之所以获得如此殊荣,主要是因为他

A. 研制出原子弹和氢弹

B. 在人类基因研究领域有突出的贡献

C. 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

D. 成功研制出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0、如下图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下列对“新纪元”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人民终于洗雪了百年来的国耻

B.标志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推翻三座大山,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D.彻底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11、下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时收集到的漫画。(画中诗:稻子玉米搭彩门,悟空说是南天门;社员高坐哈哈笑,这是俺社幸福门。)依据图片内容判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

A. 土地改革

B. “大跃进 ”

C. 农业生产合作社运动

D. “文化大革命”

12、下表中该市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的执行 B.国营企业数量增加

C.政企分开的推行 D.职工生产热情高涨

13、一则新闻报道中写道:“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民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新闻报道中的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A.1945

B.1949

C.1951

D.1956

14、学习历史,需要分清楚哪些是历史史实,哪些是历史结论。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B.1950年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顺利完成了土地改革

D.土地改革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15、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接纳中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在( )

A. 第 24 届联合国大会 B. 第 25 届联合国大会

C. 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 D. 第 27 届联合国大会

16、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政策。( )

A.购买

B.租借

C.没收

D.赎买

1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8、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2001年,加入WTO。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A.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B.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C.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D.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

19、在中共十六大上确立的是( )

A.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B.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D.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0、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属于“观点”的是

A.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B.20世纪末,中共中央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C.新中国建立后,帮助十几个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

D.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我国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础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________”;2017年,在中共十九大上,________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2、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是________。屠呦呦因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________,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3、陆、海、空军的建设

(1)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______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

(2)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____完成了多次科学试验和对外出访任务。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____

(3)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交接入列。

(4)人民空军是在____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0世纪50年代初面临____战争的考验。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官兵不畏强敌,敢打敢拼,取得了辉煌战绩。

(5)人民空军建立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____道路。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____型歼击机。后来,我国又制造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

(6)____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24、下图人物是_____,他的_____重要思想在十六大上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5、日益密切的交往:原因:在“________、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

26、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共做出决策、低砺前行的盛会。

(1)在________上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成为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帆。

(2)在中共十六大上,“________”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中共十九大指出,把________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7、将下列图片与相关选项选择搭配起来:

 

①科技成就   ②党的建设   ③外交成就     ④国防建设     ⑤土地改革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28、请将代表以下地区的字母填在如图的相应位置。

A、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B、中国扩大开放的窗口

C、1992年开放的沿江城市重庆

D、中国最南面的民族自治区

29、被称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的城市是__________

30、2002年中共十六大确立“____________”重要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2007年中共十七大将__写进党章。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大国外交)

(1)请列举两例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中美关系敌对的例子。

(2)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两例即可)

(3)中国在当今世界国际事务中起什么作用?

32、

创建于1669年的中药品牌老店同仁堂,伴随着1954年的公私合营,工人们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在生产、销售和开发新药等方面都有进一步发展。这是因为公私合营后的同仁堂

(1)上述材料中的公私合营出现在哪一行业?

(2)与此同时还有哪两个行业通过什么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时间及意义。

3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问题一:探索中的失误

(1)1956年~1976年我国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严重失误?应该吸取怎样教训?

问题二:伟大的历史转折

(2)改革开放开拓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国历史由此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是哪次会议的重大决策?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

(3)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兴建经济特区成为一个重大突破。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窗口”的是哪个城市?

问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4)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十四大”高度概括了邓小平提出的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请说出哪次会议上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问题四:感悟与提升

(5)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各方面取到了巨大成就,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材料解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徐中约《中国的奋斗1600~2000》引述,中国粮食生产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1979—1984年间的4.9%。

材料二  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中写道:“1984年,35岁的张瑞敏被派到一家濒临倒闭的电器厂做厂长,欢迎他的是53张请调报告,(工人)上班8点钟来,9点钟就走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引起这一巨大变化的主要政策因素是什么?

(2)为解决材料二中当时这一企业的共性问题,国家采取的措施是什么?中心环节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