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汕头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和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后来又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A.袁隆平

B.钱学森

C.邓稼先

D.莫言

2、下图是1967年12月2日《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据此推断正确的是( )

 

A.“文化大革命”促进生产力发展 B.“左”倾错误影响报刊思想宣传

C.人民公社化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D.经济建设的重心转移到农业生产

3、既是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一场攻坚战的是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发展乡镇企业

C.建立经济特区 D.国有企业改革

4、文革结束后,全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肯定了(   

A.“两个凡是”的观点

B.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观点

C.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老师给某学习小组出示了几个时间节点,告诉同学们,它们是相互关联的会议时间点,这个学习小组的四位学生做出了下列解读,你认为最准确的是

A.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B.教育改革的成就

C.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D.外交事业的发展

6、如图展示的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进行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的情况。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一五”计划实施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土地改革的进行 D.人民公社化运动

7、如表反映了我国

A.飞机型号稳定不变

B.主要兵种发生变化

C.延续自主研发传统

D.国防建设取得成就

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工作随即全面进行。1980年,中共中央平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冤案中的历史人物是

A.彭德怀

B.陶铸

C.刘少奇

D.贺龙

9、20世纪50年代中期,被称为“红色资本家”的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确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荣毅仁说的这番话有直接关系的事件是

A. 抗美援朝

B.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 土地改革

D.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0、今年是我国开始兴办经济特区40周年。当年经济特区的特别之处在于

①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②实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

③实行特殊的政治制度  ④允许外国企业进行投资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在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每年只收350千克谷,一年之中吃野菜、麦皮、杂粮达8个月之久,全家一年只吃2千克油、3.5千克盐。土地改革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1953年,他家收谷1600千克,一年能吃24千克油、14千克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 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C. 农村实行了人民公社化

D. 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

12、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思想解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先后克服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公有制崇拜”其中克服了“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一步是

A.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B.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

C.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中共十八大确立科学发展观为党的指导思想

13、20世纪70年代,体现出中国科研人员传承创新、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是(       

A.屠呦呦领导团队发现青蒿素

B.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C.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升空

D.钱学森组织研制人造卫星

14、下列对如下图五大发展理念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

B.在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

C.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未来前景

D.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15、面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严重后果,1961年初,中共中央提出的方针是( )

①调整  

②巩固  

③充实  

④提高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16、西大附中初二某学习小组在自主学习中搜集了如下内容,这些内容体现了

A.世界各国空前团结

B.世界贸易自由化完全实现

C.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D.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就举世瞩目

17、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新中国政权的成立

B.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C.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D.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8、“文化大革命”中,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惨遭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这突出表明“文革”期间( )

A.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B.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

C.党内出现了叛徒、内奸 D.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19、标志着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分裂走向统一,从落后走向进步的重要转折点是

A. 新中国成立 B. 西藏和平解放 C.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D. 土地改革的完成

20、如图是名为《祝福祖国》的邮票。7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

A.近代以来抵抗外辱首次完全胜利

B.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C.中国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

D.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地点:1949年9月,_______

2.中心议题:讨论_________的问题。

3.内容:

(1)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_________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_________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__________的作用。

(3)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_______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4)会议决定改北平为_________,作为新中国的__________,以________为国旗,以_________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5)会议还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________________纪念碑。

4.作用: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制度。

22、李峻一在《一个神奇的地方》的歌词中写道:“望洋山春风荡漾,濠江畔莲花绽放……”可见“一个神奇的地方”是指(   )

23、下图会议上通过的文件是__________。 

24、中共一大提出的中心工作是________

25、中共十六大将“________”重要思想写入党章;中共________大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26、自2012年就任总书记以来,习近平同志在脱贫攻坚上花的精力最多。26次国内考察,15次涉及扶贫开发,7次把扶贫开发作为主要内容。以上材料说明实现中国梦必须

A. 全面从严治党 B. 不断为民造福 C. 全面深化改革 D. 全面依法治国

2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确立为基本政策: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______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内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______,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法律文献:1949年通过的《____________》,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198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4)自治区建立:1947年,__________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________、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5)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护_______、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________、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28、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_”交接入列;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________,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

29、结束:1976年10月,粉碎________反革命集团。

30、一位美国高级将领在分析一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时曾说:“我们是在错误的时间一个错误的地点,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他说的这场“错误的战争”在我国被称为_______战争。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调整,请举出四次调整的内容。简析1950年和1978年进行的调整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总结你对我国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的认识。

 

32、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通过“一化三改”创造性的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前进道路上,不仅出现过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还出现了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一化三改”中三大改造是指哪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我国开始进入什么阶段?

(2)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什么?这是我国第一部什么类型的法律。

(3)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出现过哪两次急躁冒进的严重错误?

(4)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铁人”、解放军好战士、党的好干部等英雄模范,其中解放军好战士和党的好干部分别是指谁?

33、“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其主要标志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书力承区治会

材料一

材料二  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延长三十年。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从图一到图二我国土地所有制发生的变化。简要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土地承包”与我国农村的哪一政策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政策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制定农村政策的出发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