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宁波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和平解放西藏”内容应形成的整体认识是(  

A.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采取的行动

B.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胜利的斗争

C.实现祖国大陆的统一和促进民族团结

D.巩固新中国政权而采取的措施

2、如下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制定过程中,毛泽东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参考以下文献。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国家或地区

主要文献

苏联

1918年苏俄宪法、1936年苏联宪法

欧洲

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法国等国宪法

中国

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

A.沿袭了中国近代宪法的精神

B.以东欧宪法为主要依据

C.主要借鉴西方国家法制思想

D.体现了开放的国际视野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的最大得益者是( )

A.农民 B.工人 C.外商 D.手工业者

4、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历史背景不包括

A. 经济建设的发展

B. 政协制度的停滞

C. 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

D. 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

5、在一次“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和党的对外交往情况”记者会上,中共中央流战部常务副部长张高炯表示,一个国索民族是否团结,一个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权益是不是实施了真正的保护,最重要的就是对他的文化和历史的重视我们就是这样做的。“我们就是这样做的”具体政策是

A.三大改造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土地改革

D.西部大开发战略

6、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要去实地考察辛亥革命的发祥地,他们应该去(     

A.南京

B.上海

C.南昌

D.武昌

7、土地问题历来是各国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下列革命或改革中,基本没有涉及土地问题的是

A.彼得一世改革

B.俄国农奴制改革

C.美国内战

D.日本明治维新

8、对一个职业、一种工作、一项事业、一门手艺,要有发自内心、始终如一的热爱,要有经久不衰、脚踏实地的干劲,要有淡泊名利、物我两忘的境界……这就是“工匠精神”。下列人物中发扬工匠精神,成为石油工人楷模的是

A. 邓稼先

B. 雷锋

C. 焦裕禄

D. 王进喜

9、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总结了党在四个时期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关于四个时期表述错误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资本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C.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10、2018年5月13日,首艘国产航母驶离大连造船厂船坞,开始了为期5天的第一次海试。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是

A. 山东舰

B. 郑和舰

C. 辽宁舰

D. 长城舰

11、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增强企业活力

C.扩大企业自主权

D.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12、下表反映了 1950 年和 1954 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1950 (%)

1954 (%)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A.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包产到户的实施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3、尽管重庆谈判的政治闹剧本质和它注定破产的历史结局,几乎毫无正面意义而言。但在谈判中两党公开倡言和认同的和平建国原则,是对中国几十年深重灾难的沉痛反思,是中国真正实现民族复兴、国家统一和跻身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基础。材料旨在强调重庆谈判

A.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

B.反映了人们要求和平的愿望

C.有助于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

D.得到了全面的贯彻和落实

14、歌曲《走进新时代》里写到“......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你认为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是在

A. 北伐后 B. 新中国成立时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后 D. 重庆谈判后

15、“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的胜利……在今天以前,是我们屈辱悲苦的黑暗时代,自今天起,将是我们富强康乐自由平等的光明时代。……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今日得以昭雪。”文中“空前的胜利”、“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分别是指

A.新中国成立、《辛丑条约》、九·一八事变

B.抗战胜利、《马关条约》、九·一八事变

C.新中国成立、《马关条约》、九·一八事变

D.南京解放、《马关条约》、卢沟桥事变

16、1954年,北京著名的中药老店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带头响应政府号召,主动接受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府对同仁堂的改造方式是( )

A.转变为公私合营企业

B.转变为国营企业

C.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建立股份有限公司

17、1969年10月,欧洲有一场著名的足球赛,下列哪个国家的人不能看到现场直播?

A.中国 B.苏联 C.日本 D.法国

18、中共八大在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是

A. 决定恢复高考制度

B. 提出新发展理念

C. 决定召开“七千人大会”

D. 正确分析了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

19、两幅图反映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

A.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B.冤假错案的平反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

D.“两个凡是”的方针

20、昔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如今“轻轻一拨号,频频传佳音”。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是哪一基本方针的体现?( )

A.和平方式解放 B.“一国两制”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八项主张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名称写在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1)中国人民志愿军渡过的河流名称。

(2)英雄黄继光牺牲的战役发生地点。

2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概况:2012年在北京召开。在十八届一中全会上,___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23、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科技成就有:1967年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_____;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_____

24、他是国家领导人,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25、   航海家哥伦布在世界航海史上有其独特的贡献和历史地位。

1. 观察上图(说明:图中数字分别为四次航行的年份),哥伦布率领船队,_______年(填图中的数字)航海的路线是:从_____(国名)的巴罗斯港向西出发,横穿_____,最先到达的是美洲的巴哈马群岛等地。

2. 在下列材料中,能够作为研究哥伦布的原始史料是____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

3. 上述四则史料中,能够证明哥伦布到达美洲的关键证据有哪些____?请说明理由____

26、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___”交接入列;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成为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27、三大改造的完成:

(1)概况:到___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_____的转变。

(2)意义:_____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_____

(3)问题: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_____、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28、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大陆对台政策

(1)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________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________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3)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________祖国的大政方针。

(4)不久,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29、1992年,_____(会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7年,在中共十九大上,_____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0、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制定于________年,________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80年代初的哪一行为说明中国在追赶世界的脚步?这一行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的对外开放有了怎样的发展?

(3)21世纪初,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新空间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4)21世纪,中国的对外开放已经从“引进来”发展到“走出去”,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已经开始影响周边国家和地区,请你举两个例子说明。

(5)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你有何感想?

32、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指的是什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容是什么?

33、请以“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演讲擂台赛为例,说说你在这一课中承担的任务,以及你是怎样参与的?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在不同时期,对农业建设方面的举措各不相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农民地位的“变”)

材料一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具体做法是放手发动群众,划分阶级;没收、征收和分配土地;经过复查,发给农民土地证,动员农民生产。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下教材

(1)材料一中“发给农民土地证,动员农民生产”说明当时农民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农业制度的“改”)

材料二  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摘编自《历史纵横》

(2)据材料二回答,为什么要“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这条“路”具体是指什么?

材料三  如图。

(3)上图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的一张报纸,根据图片中的相关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决议”的认识。

(农村面貌的“新”)

材料四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包”字的理解。与材料二相比,材料四反映了农村的经营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农村改革的“启”)

(5)从上述有关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