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绥化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邓小平说:“1977年和1978年,中国处于徘徊状态。”造成这种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文革中的冤假错案没有得到平反

B.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还没有恢复工作

C. “两个凡是”的方针仍占主导地位

D. 邓小平理论还没有形成

2、“拄棍当舟渡,风雨每辞家,怀中拥抱兰考,口里啖狂沙,一己沉疴不顾,三百荒丘尽踏,劳瘁任交加,心血化甘露,浇灌泡桐花,真公仆,好榜样,铁生涯……”这首发表于《诗刊》上的《水调歌头》歌颂的是(   

A.邱少云

B.王进喜

C.邓稼先

D.焦裕禄

3、标志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事件是

A.土地改革

B.西藏和平解放

C.一五计划完成

D.开国大典

4、“中国在十四年抗战中,为了自己的解放,曾经作了伟大的努力。这种努力,主要是属于中国人民的。中国军队的广大官兵,在前线流血战斗,中国的工人、农民、知识界、产业界,在后方努力工作,海外华侨输财助战,一切抗日政党,除了那些反人民分子外,都对战争有所尽力……”材料说明了中国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实行全民族抗战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配合

D.中日两国力量对比悬殊

5、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2001年。”催生1992年创业高潮的主要因素是

A.邓小平南方谈话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实行,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基本政治制度”指的是

A. 民主集中制度

B. 社会保障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政治协商制度

7、“金沙水拍云崖暖”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在云南境内的哪一重大军事活动

A.渡过金沙江 B.四渡赤水河 C.强渡大渡河 D.飞夺泸定桥

8、张爷爷的儿子出生于1958年10月,他给孩子取什么名字最能体现当时的时代特征(  )

A.张建国

B.张跃进

C.张文革

D.张开放

9、1952年底,我国彻底摧毁了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这是基于下列哪一事件的开展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四五运动

10、1933年出任德国总理,掌握国家政权的是(  

A.张伯伦

B.希特勒

C.俾斯麦

D.达拉第

11、某位同学打算绘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共十五大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共十六确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C.中共十八确立了科学发展观为党的指导思想

D.中共十九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2、外交部最近公布的外交档案中有一份原始档案引起了广泛关注(图)。它是周恩来总理出席一次重大国际会议的代表证。这次国际会议(     

A.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结束了中美之间的长期对抗

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重申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3、1971年10月25日,这是一个非比寻常的日子,是我国外交史上一次伟大的胜利。这一天发生了什么大事?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 B.万隆会议召开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尼克松访华

14、对以下有关《天工开物》内容介绍,解读正确的是(  )

①可用于指导农业生产②有助于将农产品转化为商品

③可用于指导手工业生产④该书图文并茂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5、古都承载着厚重的的历史,西安,让我们联想到80多年前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北京,则让我们起了60多年前毛泽东在天安门城宣告( )

A. 新中国生   B. 国民党政权垮台   C. 中国共产成立   D. 中华民国的成立

16、《人民日报》记者袁水拍在《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 的第一次。”这些“代表们”参加的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7、1992年,党中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决策是党在下列哪次大会上提出来的(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18、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事件是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一五计划完成

19、2022年是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三十周年,其核心内容与精神是双方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一原则(       

①是和平统一的基础与前提                         ②使海峡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③是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重要保障        ④有利于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①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③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④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1)在朝鲜战场上,他用最后的力气扑向堡垒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口。他是____

(2)“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与法律受到践踏。____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冤案的受害者。

(3)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____

(4)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的标志是____

(5)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行____

22、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类型的宪法。1992年初,邓小平的_____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人新阶段。

23、1976年,叶剑英、华国锋一举粉碎_______反革命集团,结束了十年文革浩劫;______年12月19日至20日凌晨,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2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________开始,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5、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奋斗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________、全面从严治党。

26、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概况:2012年在北京召开。在十八届一中全会上,___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27、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___________________,迈人了核大国行列。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_______”顺利进入太空轨道,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8、填空题:(共6小题,10分)

1_________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2)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3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_________》,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41992年,_________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_________

5201511月,国家主席_________同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______________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6_________年,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29、______年,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______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0、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①互相尊重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②互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互不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在这一探索的过程中,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两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请回答:

1)这两次会议分别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2)从八大到十一届三中全会20多年间,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经历了怎样的曲折过程?从这一曲折过程中你可以得出哪些认识?

3)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32、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指的是什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容是什么?

33、“中国梦”的实现是建立在中国实现工业化基础之上的,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充满了艰辛、曲折,但前景光明。读《“一五”计划成就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一五”计划优先发展哪一行业?形成了以哪里为中心的东北老工业基地?

(2)写出两例“一五”计划取得的建设成就。

(3)“一五”计划完成有什么意义?

(4)我们要“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你认为如何才能在新的历史机遇下实现国家工业化?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9年对于中国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开放的序曲;这一年,经济特区开始筹建,中国对外开放的序曲拉开。

材料二:邓小平同志说:“特区是一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是管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1)材料一中的“改革开放”是从哪次会议开始的?这次会议上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2)材料二中特区是窗口,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哪四个经济特区?

(3)请用一句话来评价邓小平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中共十五大把他的哪一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4)材料三中的两个“一百年”是指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