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玉溪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最能体现我国“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的成就是(   )

A. 成功培养出籼型杂交水稻 B. 发射载人航天飞船上天

C. 成功研制“两弹一星” D. 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2、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中国梦是我们这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

A.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成为经济强国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3、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

B.实行公司制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改造

D.改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4、20世纪60年代前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电影、舞台剧和小说,如《红旗谱》《林海雪原》《英雄儿女》《创业史》等,这得益于当时实行了

A. “改革”方针

B. “科教”方针

C. “文化”方针

D. “双百”方针

5、这是1978年12月《人民日报》的头版报道的局部内容。请判断这次会议公报的主要内容应是

A.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提出“两个一百年”目标

C.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确定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利于( )

A.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

B.将企业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中

C.粮票、油票等通行

D.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7、这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次会议是(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8、2010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下列运动中,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的社会”这一主旨不相符的是(  

A.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总路线

B.十年“文化大革命”中的“打砸抢”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9、“明修长城清修庙”,反映的是清朝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怀柔的政策。下列历史事件中能反映这一政策特点的是( ▲ )

A. 郑成功收复台湾 B. 册封达赖和班禅

C. 政府在多地设置茶马司 D. 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10、1984年以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发展乡镇企业

②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扩大经营自主权

④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下面各项成就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取得的是(   )

A. 1965年我国实现原油全部自给 B. 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C. 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D. 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2、1913年春,袁世凯指使心腹收买刺客暗杀了宋教仁,孙中山由此开始看清袁世凯的真面目,并毅然发动了

A.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

C.护法运动

D.北伐战争

13、在土地改革中,党和政府之所以把土地分给农民,其根本原因是

A. 农民无地或少地,生活困苦

B. 地主土地太多,无法耕种

C. 农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做出了重要贡献

D. 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4、中共八大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共八大制定正确路线的基础是(     

A.对我国主要矛盾的分析

B.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C.苏联建设的经验教训

D.土地改革的完成

15、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典型事例是

A. 土地改革

B. 实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进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6、抗日战争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在“十四年抗战”中,无数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下列人物中最早进行抗战的民族英雄是(  )

A.杨靖宇

B.佟麟阁

C.赵登禹

D.张自忠

17、邓小平的女儿邓林在谈到父亲的一次重大活动时说过:“到了1992年时,我觉得他心里有了想法,他不希望这个改革开放的步子慢下来,要继续快,所以他来了。”对于邓小平的这次行动,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背景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遭受重大挫折

B.内容是作出改革开放的新决策

C.实质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D.影响是中国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18、1958年,“左”的错误开始泛滥的原因是

①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②对国情认识不清  ③人民群众的建设热情  ④急于求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A.人民民主得到落实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遭到破坏

2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全方位外交”表现在

①改善和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②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

③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

④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  ⑤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⑤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________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________的种种罪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2、史料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载体,直观地描绘了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 

 

材料四  要推动教育合作,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提升合作办学水平。要发挥智库作用,建设好智库联盟和合作网络。在文化、体育、卫生领域,要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务实项目。要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遗迹保护。

——习近平“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

材料五  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017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了解我国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

(2)了解我国20世纪50年代外交成就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

(3)了解我国民族政策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

(4)了解我国对外开放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

(5)了解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

(6)以上所有材料中不属于第一手资料的是:________

 

23、外交环境:

(1)新中国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_______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2)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__________政策,对中国实行_______________

24、1978年,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次关于_________的大讨论。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_________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25、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______政策。改革先从______开始。

26、将下列图片与相关选项选择搭配起来:

 

①科技成就   ②党的建设   ③外交成就     ④国防建设     ⑤土地改革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27、建设成就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①成就: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建成一大批大中型项目。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________、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建成。1965年,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新兴的电子工业、________、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交通方面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________,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国防尖端技术取得巨大进展。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________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②模范人物: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出现的模范人物有大庆石油工人“________”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_

(2)文革时期科技成就

①1967年6月我国成功的爆炸了第一颗_______

②1970年4月成功发射了_______

③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_______

28、“凡是____________,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_____________,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就是“__________”,它的推行引起了普遍不满。

29、________ 年,我国政府编制了一五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就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1984年,邓小平正式提出用“一国两制”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_____________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____________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下面是我国不同时期的三位领导人,他们都是谁?

从左至右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淄博某中学准备举办共和国成就专题展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相关整理工作。

(民族团结篇)

(1)党和政府依据什么制度在全国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这一制度是在什么时期提出的?

(祖国统一篇)

(2)二十多年来,在哪以基本方针指引下,海峡两岸人员往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外交成就篇)

(3) 新中国成立后坚持独立的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教活动。列举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三项重大成就。

(国防篇)

(4)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的第一支海军名称?1966年,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他担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3、问答题

(1)什么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能为中国梦的实现作出哪些努力?

(3)请你列举出我国建立的5个自治区。

(4)请你说说“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祖国统一

材料一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割让香港岛”与哪一战争有关?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战争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何影响?

材料二 回顾澳门取得的发展成就,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有三个因素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一是在澳门实行“一国两制”方针政策,开创了澳门崭新的发展局面。二是澳门同胞在爱国爱澳旗帜下团结奋斗,用智慧和勤劳铸就澳门的发展奇迹。三是祖国内地大力支持并提供了坚强后盾。

——摘编自《谱写新时代澳门“一国两制”新篇章》

(2)我国政府在哪一年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根据材料二,概括澳门回归以来取得发展成就的决定性因素。

材料三 回顾历史,是为了启迪今天、昭示明天。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70载两岸关系发展历程的历史定论,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两岸中国人、海内外中华儿女理应共担民族大义、顺应历史大势,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摘自2019年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3)据上述材料和问题的理解请回答,为什么说祖国“必然统一”?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