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台中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1955年周恩来提出的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最后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提出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这一方针是

A. 求同存异

B. 和平共处

C. 区域经济合作

D. 独立自主

2、下图反映了我国1956年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图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土地改革完成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大跃进运动开展

D.国民经济调整到位

3、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A. 中共八大

B. 十一届三中全会

C. 十二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四大

4、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以他的个人魅力和外交机敏化解了一些参会国对新中国不了解而导致的紧张气氛。周恩来的“外交机敏”表现在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D.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5、下列关于欧洲文明演进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6、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闭幕会上讲话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挨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习总书记讲话是核心意思的

A.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的悠久文明历史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已走过60多年艰辛探索历程

C.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获得了巨大发展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必须坚持

7、下图是抗美援朝中的历史片段,此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重大意义(     

A.朝鲜沦为美国殖民地

B.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C.标志着朝鲜半岛的统一

D.彻底消灭了美帝国主义

8、(2018年)5月28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在中国众多院士中,我们比较熟悉的工程院院士是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

A.袁隆平

B.蒋道平

C.南仁东

D.屠呦呦

9、下列关于1949年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在北平举行

B.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C.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10、下列选项中,不能属于新中国文化事业发展成就的是

A. 长篇小说《青春之歌》

B. 话剧《茶馆》

C.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D. 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1、下列有关土地改革的意义表述错误的是( )

A. 废除了中国 2000 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C. 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D. 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12、关于1955年4月召开的万隆会议,描述正确的是(     

A.会议中,毛泽东与尼克松友好握手

B.周恩来发言,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会议在印度的万隆召开

D.会议促进了欧亚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13、毛泽东强调说:“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一定要运用统一战线的武器(中国共产党)要发挥各民主阶级各人民团体的作用。”践行上述观点的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制度

14、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是否融洽、和谐,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此,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我国坚持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15、中国共产党史上有两次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性会议,一次是民主革命时期的遵义会议,另一次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   

A.中共一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16、“这个改造用和平方式解决了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对抗性矛盾,避免了大的社会震动;这个改造把经济制度的改造与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使二者互相促进,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个改造”指的是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国有企业实行经营责任制

17、我国的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以及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共同点是

A.主权归属 B.社会制度 C.经济政策

18、以下不属于称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的会议的内容的是

A.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作出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C.提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方针

D.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

19、遵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陆续建立了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其中维吾尔族聚居的自治区是

A.新疆 B.西藏 C.内蒙古 D.宁夏

20、四川地区曾流行这样一首歌谣:“稻米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花生像山芋,山芋超冬瓜。”这首歌谣最有可能出现在

A. “大跃进”时期

B. “文化大革命”时期

C. 土地改革时期

D. 一五计划时期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形式:国家对农业进行_______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_____,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步骤:农业合作化开始时实行______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它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3)结果:______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2、2003年10月,航天员____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人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____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_______,全国已建立 _____ 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24、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____

25、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福建的 ______ 建立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中央决定开放_____个沿海城市。后来,增设_______经济特区,设立 _______ 开发区。现在,我国的对外开放已从 _______ 地区向 _______ 发展,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对外开放格局。

26、我国设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是_________、珠海、汕头、厦门。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 _________制度。

27、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___”交接入列;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成为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28、“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国家主席________被迫害致死,成为“文革”中最大的冤案。1976年,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采取断然措施,粉碎了________,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2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①互相尊重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②互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互不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将下列各小题补充完整。

(1)________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______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954年召开了________会议,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

(3)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________的高潮,国家采用________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4)中共中央提出“_____巩固、充实  ______”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

第一、政策变化:

(1)1950年,我国开始对新解放区分批进行的改革是  

(2)1953年,国家通过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的形式是  

(3)1958年,反映人民群众迫切改变落后状况的运动是  

(4)十一届三中金会后,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逐步实行的制度是——。

第二、分析比较:

(5)1952年底,在新解放区的改革对我国农村发展有何意义?

(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政策的调整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第三、得出结论:

(7)请你为今后我国调整农村政策提出两条合理化的建议?

 

32、土地改革进行的目的及影响是什么?

33、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崇高理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此进行了艰辛探索与不懈努力。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全面开始社会主义建设的前提与基础。1956年底哪项工作的顺利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为全面开始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正确导航。中共八大确定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在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探索过程中,我们有过失误与挫折。请举2例史实予以说明。

(3)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现代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伟人是谁?你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内涵?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某军军歌

材料二: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美国将军克拉克

请回答:(1)这场战争开始于什么时间?

(2)“跨过鸭绿江的”军队名称是什么?司令员是谁?

(3)根据材料一指出他们 “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

(4)黄继光是在哪次战役牺牲的?我们应向他们学习什么精神?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