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承德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为了便于记忆历史知识,我们常用简洁的词语来总结某一时期的主要建设成就。“一桥”“二铁”“三藏”“四厂”总结的是我国哪一时期的建设成就(  )

A.“大跃进” B.三大改造 C.“一五”计划 D.“文化大革命”

2、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始于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后 B.中共“七大”以后

C.中共“八大”以后 D.中共“十三大”以后

3、伊佩霞在《剑桥插图中国史》中记载:毛泽东认为中国必须凭借其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寻求一条更快捷的现代化道路。1958年开始的这条“更快捷的现代化道路”

A.使我国基本实现了现代化

B.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生产积极性

C.使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

D.急于求成且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4、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

A.经济建设可以急于求成

B.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C.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

D.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5、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是

A.通过了《共同纲领》 B.确立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6、习近平主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下列英雄是抗美援朝时期的是

①黄继光    ②董存瑞    ③邱少云    ④刘胡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那是一个热情有余而理智不足的年代,当时的口号是“一天等于二十年”“赶超英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这些口号反映出当时我国

A.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

B.经济建设违背客观规律

C.生产力水平有所发展

D.经济发展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8、17世纪40年代以后,正当中国满清王朝代替明朝时,在大洋彼岸的英国新的社会制度取代了旧制度,标志英国新制度确立的事件是( )

A. 《权利法案》的颁布 B. 查理一世命丧断头台

C. 《独立宣言》的发表 D. 《人权宣言》的发表

9、有记者记述了1900年天津火车站这样的一幕:“每一次射击之后,我们都听到了刺耳的号叫声,只见红灯掉落了,溃散了,熄灭了。但他们仍然挥舞着大刀长矛,向车站前进。”这描写的是

A.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B.邓世昌为国捐躯

C.左宗棠收复新疆

D.林则徐销毁鸦片

10、“斗地主”已经成为现在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扑克牌游戏,据传在万恶的旧社会,地主横行乡里,无恶不做,人们为了发泄对地主的痛恨,常常在一天的劳作之后,一家人关起门来“斗地主”。“地主”退出历史舞台是通过下列哪次变革(    )

A. 土地改革   B. 抗美援朝战争

C. 国民经济的恢复   D. 西藏和平解放

1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C.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2、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表述错误的是( )

A.和平共处 B.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C.平等互利 D.互相干涉内政

13、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特撰文针对最近几年的少数民族电影进行了分析,说它进入了一个新的“黄金时代”。针对少数民族电影的内容,哪些关键词符合史实

①民族区域自治

②民主改革

③王进喜

④西部大开发

⑤经济特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14、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约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15、2017年3月27日,河南省政府宣布,兰考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成为河南省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脱贫的贫困县。戴了几十年的“穷帽子”终于摘掉,兰考人民欢欣鼓舞!这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承诺的兑现,也是兰考几十年夙愿的达成。曾任兰考县委书记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A. 焦裕禄

B. 雷锋

C. 王进喜

D. 邓稼先

16、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等内容中提炼出学习主题,应是( )

A.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B. 现代中国的法制建设

C. 现代中国的民主建设 D. 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

17、“有历史学家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经历了三次思想解放,分别发生在1978年、1992年和1997年。”这里所说的1992年思想解放的内涵包括

A.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正确认识姓“资”姓“社”问题

C.确立了邓小平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18、巴黎圣母院(NOTRE.Dame)始建于1163年,到1345年才全部建成,历时l80多年。它是一座石头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被誉为一级由巨大的石头组成的交响乐。你知道巴黎圣母院是一座什么建筑艺术流派的建筑吗?(     )

A.古罗马建筑 B.罗曼建筑

C.哥特式建筑     D.文艺复兴建筑

 

19、“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这一番话总结的是(     

A.闭关自守导致国家落后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实行赎买政策的意义

20、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通过“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A.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帝制;新中国诞生

B.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

D.抗战胜利;新中国成立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________、珠海、厦门、汕头四个经济特区。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______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22、开国大典:概况: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____成立,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标志着____成立。

23、开启新征程

(1)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会上,习近平宣布,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______,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2)中共二十大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_____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24、1956年底,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________的完成;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_______体制。

25、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类型的宪法。1992年初,邓小平的_____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人新阶段。

26、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___

27、说说我国在科技文化中的几点成就

1964年10月16日

我国第一颗①爆炸成功

1970年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②一号,成为世界上第③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0世纪70年代

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④”。

20世纪70年代初

屠呦呦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⑤,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1)图一中的人物是____________,作出____________伟大决策。

3)图二人物是_________,提出了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_______________基本准则,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__________方针。

3)图三的人物是__________,主要贡献是__________,获得了______________称号。

(4)图四反映____________事件,司令员是________,胜利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_______

29、________年,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 1990年,________开发区也建立起来了。

 

30、___________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对我国的“三农”问题格外重视,建国后,为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国在不同时期对农村的土地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1951年的土地改革中,我国颁布了什么法律文件?

(2)我国的三大改造完成于那一年?是对那三方面的改造?

(3)建国以来历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指哪一次会议?召开于哪一年?此后农村实行的土地政策是什么?

32、外交活动,既靠外交智慧,更靠国家实力。新中国成立后,开创了外交的新纪元。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1971年中国外交的巨大胜利指什么?与哪次会议有关?

(3)1972年,哪一法律文件的正式签署和发表表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我国不断取得外交新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你认为我国应如何开展外交活动?

33、三大改造的完成具有怎样的意义?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每年领导层都会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就赶快改正,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材料二:198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

——选自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1)根据材料一指出邓小平对改革开放着重强调的方面?我国1992年“大胆地闯”时提出建立什么经济体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走自己的道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什么理论?该理论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十九大上什么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的指导思想?

(4)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当下的中国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