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性格粗犷、强悍、正直、讲义气,拳打“镇关西”的英雄是( )
A.李逵
B.鲁达
C.蒋门神
D.程咬金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市科技馆作为重大科普基础设施,已经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成为我市文明城市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B. 食品谣言的存在,不仅是民众对相关知识的缺乏,而是食品安全焦虑的体现。
C. 随着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视,使我们都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
D. 历史伟人之所以让后人铭记的原因,在于其思想和人格的不朽,而不是无证可考的坊间情事。
3、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早期长篇白话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都是从国家政治、社会批判的角度来立意构思的,很少涉及家庭生活和个人情感世界。
B.《水浒传》中塑造的人物虽有类型化的倾向,却又各有各的特点,如同样是粗鲁,鲁智深是朴厚鲁莽,史进是豪气难羁,李逵是性情急躁,武松是年轻气盛。
C.《我爱这土地》一诗中,诗人未用“珠圆玉润”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着的爱。
D.《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可理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都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B.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
C.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 更漂亮以至于无影无踪
D.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时俱进。
5、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_) (2) 便要还家(________)
【2】下列每组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是( )
A. 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B. 为:不足为外人道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C. 舍:便舍船 屋舍俨然
D. 具:具答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3】翻译句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作者在《桃花源记》中追求的理想境界是没有战乱,安定和平;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结合当今社会实际,简要说出你对当今和谐社会的认识。
6、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这首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分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的“破”“挂”妙在何处。
7、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7年11月24日电 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发布消息,中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献纪录,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正是由于有了从甲骨文发展到今天的汉字,才使中华文明的发展至今没有中断。
——中新网
材料二:12月26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国家文物局等举办发布会,并邀请专家学者就“甲骨收藏与绝学振兴”展开讨论。
甲骨文既是研究汉字发展和中国早期历史的宝贵材料,也是我国泱泱五千年文明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甲骨文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商代先民生产生活的画卷。比如从“璞”字的刻写形态,我们可以看到古人采玉的情景,在哪里能找到玉石、用什么工具开凿等。
让甲骨文从书斋走向大众,从“绝学”变为“显学”,还要在普及上下功夫。国家文物局领导说:“通过组织名家撰写甲骨文科普读物,博物馆举办专题展览,图书馆举办名家讲座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对甲骨文知识进行推广,尤其是在青少年中进行宣传普及。这样才能更大地激发民众关注甲骨文的热情,推动甲骨文焕发生机。”
——《人民日报》
(1)请给材料一拟写一个新闻标题。(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国友人来学校进行文化交流,根据上述材料,请你代表“趣学汉字”社团给外国友人简要介绍甲骨文的文化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文默写
(1)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3)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4)见余大喜曰:“_______________!”(张岱《湖心亭看雪》)
(5)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面对困难,我们要用李白《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激励自己,砥砺前行,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创造出辉煌的成就。
9、阅读《祖母》(作者李弘),回答小题。
我的童年,是和祖母一起度过的。父母的影子早就模糊了,模糊得只剩下清明节时坟前的野草。
生活,就像坡地上的蒲公英,无奈的苦涩中,总有些幽香。那时,山里的日子清淡,一包蓝靛,就是农家的全部颜色。奶奶那架老掉牙的纺车,缠完了太阳缠月亮,把我童年的酸甜苦辣,也都缠在了上面。
当红日欲出未出的时候,晨曦被朝霞扑满金粉,大山给远天一片希望。晨雾用亦真亦假的变换,幻化出无穷无尽的野趣。
夏日里,坐在老梨树下,听奶奶讲故事,正在流失的晚霞,淡入了黄昏,清香在蒲扇中飘逸。望着奶奶指出的牛郎织女星,默数着满天的星斗,我的心中充满了欢乐和童话。
上学那天,按照我们乡下的习惯,为了讨个彩儿,祖母给我绣了个大红冠子公鸡,挂在脖子上。就在那年秋天,劳累过度的祖母病了,昏睡了几天几夜,我真怕她再也不能醒来。就是那年,奶奶卖掉了出嫁时那对手镯,才给我凑足了学费。
奶奶病好后,望着我熬红的眼睛说:“孩子,你还没长大呢,我怎么舍得走呢!”
读中学时,每次回家,望着老人菜色的脸,心里真不是滋味。
我终于走出大山,到省城读书去了。临行那天晚上,老人给我打点行 李,缝补穿旧的衣服,清点我儿时的玩具,翻看我小时候用过的笔记本。夜深了,老旱烟在黄铜烟锅里闪烁着如豆的一点星火,老人家久久没有睡去。到校打开行李我才发现,里面有十几个红皮鸡蛋和一双手工布鞋。双手捧着那双鞋,耳边又响起了祖母常说的那句话:“鞋穿不正,就要崴脚哇!山里的路是咱山里人走出来的呀!”那双布鞋,我始终没舍得穿。寒假时,拿回老家,珍贵地放在祖母出嫁时那口铜页包金的山榆老柜里。
参加工作后,几次接老人出来,她总是说:“冷不丁儿挪窝,舍不得走啊!”每次探家临行时,她总是站在山道上,望着我渐去渐远的身影,在大山的背景下久久不动。我回过头来,望着那风中飘动的白发,禁不住落下泪来。
直到那段人所共知的年月,因为父母当时说不清的历史问题,我被隔绝了和外界的一切往来。这时,我多么惦记着祖母啊,想起了那双蹒跚在山间小道上的小脚,想起了那个没有经济来源和几乎丧失生活能力的老人……
又一个中秋,我回到故乡,小溪瘦成一条泪水,顺着大山的腮边流下, 父母被认定为烈士,祖母也故去多时了。听乡亲们说,后事是被我一位远房姑母发送的。那是一个多风多雨的季节,身边没有一个亲人,连骨灰都没有留下。这时,我多想大哭一场啊,可是,想找个祭奠的地方都没有。姑母告诉我,老人临终前欲说不能,似乎有些话要告诉我。如今,这些都被昨日的风刮走了,只有蟋蟀在墙角边,对着秋天悲鸣。
重新站在生我养我的小院里,望着一片荒芜的田园,爬山虎翻过颓圮的 院墙,无望地对着蓝天,寂寞地开着紫花。望着推走无数人间风雨推走苦乐年华的那盘石磨,望着依然陈旧依然引起我儿时记忆的关东木格子窗,那架纺车还在,那盏油灯还在,屋前祖母亲手栽的那棵梨树还在,连我童年玩过的弓箭和木刀还悬挂在当年的老地方。仿佛锅里仍在散发着玉米饼子的清香;灶里,仍在跳动着大柴的火苗。
可是眼前呢?沾满铜锈的老钟,无声的沉默。难道说,奶奶真的走远了吗?那只老黄狗呢?
我多想找出那份谜一样的遗言啊!尘封的四壁,隐去了一切,落叶在阶前遮住了往日的足痕。祖母啊,你把要说的话留在了那里?我清理书籍时,意外惊喜地发现了个包裹,里面包着一个玉石烟嘴,一对耳环,当年的那双布鞋,也规规矩矩地躺在那里。
望着这些遗物,我沉思了很久。老人似乎把千言万语都写在密密麻麻的 针脚上。老人是在告诉我,鞋不可穿错,路不能走歪呢?还是要我一定记住这些金玉良言?这时,我想起了祖母一生的顽强和执着,一生的期待和盼望。仿佛她此刻正站在门口上,送走南行的雁群,遥望走出大山的儿孙。这些遗物,我始终珍藏着。只是那双布鞋,我寄给了正在他乡见识风雨的儿子。
而此刻,屋外正在滴雨,家乡已是深秋了。该有金果坠地了吧?真不知道,那个包裹,远方收到了没有?
【1】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祖母对“我”深沉的爱,请依次概括能体现这种爱的一些生活小事。
【2】文中两处划线句子同属于什么描写?你如何理解这种景色的变化?
【3】我找到了祖母给我的遗言吗?为什么?
【4】祖母给我的仅仅是那无微不至的关怀吗?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理解。
【5】“只是那双布鞋,我寄给了正在他乡见识风雨的儿子。”我为什么要这么做?“真不知道,那个包裹,远方收到了没有?”你在生活中一定也收到过类似的“包裹”,请简要说说“包裹”的内容。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没有一种爱的名字叫卑微
从她记事时起,大舅就好像不是这个家的人。记得第一次看见他的时候,他刚被收容所送回了家,和街上的叫花子没有多大的区别。外婆在屋里大声地骂,他蹲在一旁小声地哭,像受伤的小动物。那么冷的天,身上只有一件破破烂烂的单衣。门口围了一群好看热闹的邻居,对着他指指点点。
不多久外公回来,一见他这样子,就跑到门背后去拖了一根扁担出来,劈头盖脸地向他打去。他“嗷嗷”地叫着,却不敢躲闪。爸爸冲上去抢外公手里的扁担,他跪在地上含糊而大声地叫着,仔细地听,是“爸爸我错了”。后来她知道,那是她大舅,小时候生病把脑子给烧坏了,是个傻子。
外公那时在外面当包工头,还是有些关系和财力的。没多久,就将大舅弄到了养路段,反正是纯体力劳动,傻子也能干得下来。
大舅于是常常回家来,手里拎着单位发的东西,有时是油,有时是水果,有时是肉。巴巴地送到外婆面前,却还是常常被骂一顿。她当时年纪小,觉得外婆一定是大舅的后妈,否则怎会如此待他。直到成年,她才知道,亲人之间也有世态炎凉。
大舅待她也是极好的,每次回家总不忘给她带上些好吃的:糖葫芦、棉花糖、大苹果,开始她很高兴,但年纪慢慢大了,她也就不太稀罕这些小玩意了,也开始像家里的其他人一样,冷眉冷眼地对他。一年年地过去,大舅一直是家里可有可无的编外成员,没人心疼注意他,都希望离他远远的,免得给自己找麻烦。
那年的冬天好冷。年前,外公去世了。
刚从殡仪馆出来,全家人就聚在一起讨论财产问题。外公的骨灰盒静静地放在一边,上面是他的遗像,冷冷地注视着这一群被称为儿女的人。妈妈和爸爸在外地,没能赶回来。看着那些争得面红耳赤的容颜,她突然觉得好陌生好可怕。
就在战争已经进行到白热化,几乎要诉诸武力的时候,一旁突然传来了撕心裂肺的号哭声。房间静了下来,她看见,大舅正跪在外公的骨灰盒前,号啕大哭,就像多年前第一次看见他跪着说“爸爸我错了”一样。忽然,她的眼眶就热了。父母长年在外,她一个人待在这个并不温暖的大家里,不是不觉得寂寞的,只是她已经学会用疏离和冷漠来包裹自己。这一刻,她突然意识到,这个家里,还有一个比自己更孤独更缺少关爱的人。他也是她的一个亲人。
没多久,父母回来了。妈妈脸色蜡黄,一见到外公的遗像就昏了过去。在医院里,她听见医生和爸爸的谈话,知道妈妈得了绝症。家里存折上的数字哗哗地往下掉,妈妈却一天比一天虚弱。她天天陪在妈妈身边,那幢大房子里的亲人,仅仅礼节性地来过一次。只有大舅,常常会下班后过来,一声不吭地坐在旁边陪着她们。
家里的财产之争还在进行。而她们这里,却等着那笔钱救命。爸爸每天四处求人,希望他们能够快点达成协议,或者先支一部分钱出来给妈妈治病。但得到的都是模棱两可的回答,谁都说做不了这个主。他们像推皮球一样,将爸爸推来推去。最终,协议还是达成了。大舅是傻子,而她家急需用钱,不可避免地,他们得到了最少的一部分,因为算准了他们不会再闹。那是一幢位于城郊的年久失修的房子。那天,她听见爸爸在和大舅商量,说要将房子卖了换成钱,一人一半。家里的钱已经用得干干净净了,而医院那边却似一个无底洞。大舅傻傻地笑着,含糊地答应道:“好!”她在屋里轻轻地舒了一口气。
房子终于卖掉了。爸爸当着大舅的面,把钱数成两份,用报纸包着,将其中的一包递给了大舅,然后揣着另一包急急地带着她往医院赶。刚走出楼道口,就听见后面有脚步声追来,还有含糊不清地叫她名字的声音。她一惊,心头一冷,医院已经下了最后通牒:再不交钱就要停妈妈的药了。她扭头看爸爸,也是面如死灰。
大舅跌跌撞撞地跑到他们面前,不由分说地将自己的那包钱塞到了爸爸怀里,嘴里含糊地说道:“先,先治,治病。”爸爸一下子呆住了,这么多天来,面对的都是一张张冷冰冰的脸,何曾想到,最危急的时候,伸出援手的,竟是这个傻子。爸爸哽咽着接过钱,正准备说些什么,大舅却又转身蹒跚着走了回去。她看见,常年体力劳动的大舅,身形已经有些佝偻了。
妈妈最终还是离开了。
那是一段记忆中最为黑暗的时期。在承受着世上最疼爱的人离去的痛苦的时候,姨妈舅舅们的脸不停地在眼前晃动。他们神秘兮兮地在她耳边念叨,要她看好妈妈的财产,因为那是外公留下来的遗产。她望着远处忙碌着的爸爸瘦弱的身影和忽然之间花白了的头发,心头的恨和酸楚一样疯长。她不知道这都是些什么样的人,长着什么样的心,尤其可恨的是:他们是她的亲人。
大舅一直跟在爸爸和她的后面,看他们做什么,他也帮着做什么,还时不时地扭头看看妈妈的遗像,抹着眼泪。她的心在伤痛之余有了一丝温暖:妈妈毕竟还有一个傻哥哥,从心里是爱着妈妈的。丧礼过后,现实摆在了面前。爸爸要回去工作,她的学校在这里,已经高三了,转学过去影响太大。可是原来的房子给了四舅,早已容不下她了。接连失去老伴与女儿的外婆,也终于卸下了她的强悍与精明,整日里默不作声地坐在阳台上晒太阳,漠视着从小带大的外孙女的无助。
她的心更冷了。
那天,爸爸突然对她说:“要不,到你大舅家住一阵。就几个月的时间了。”她呆了一下,想到大舅,丑丑的脸,竟生出些许亲切,于是点头答应了。
大舅的工作虽然是个苦力,但单位毕竟是事业单位,他是老职工,还得了一套两居室的住房,旧是旧点儿,倒也宽敞。住在这里的第一晚,想到过世的妈妈、远方的爸爸,还有隔壁房间的傻舅舅,她只觉一阵荒凉,开着灯哭了整整一夜。
但日子还是得过。每天大清早她就起床,到巷子口买早点,中饭和晚饭都在学校吃,晚自习后回来睡觉。她也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觉得还不错,反正也就几个月的时间。惟一让她提心吊胆的,就是晚上回来时要穿过那一条长长的巷道。
那天她下了晚自习,照例到校门口买了一瓶酸奶,老板迟疑了一会儿,告诉她好像总看见一个身影跟着她,让她小心一点。她当时就吓蒙了,站在原地不知该怎么办,在这座城市里,她无依无靠。过了很久,她还是只得咬咬牙往大舅家快步走去。巷道拐角处,隐约看到一个人影。她心狂跳,拼命向前跑去,却一不小心摔在了地上。她恐惧到了极点,只觉有人跑过来抓住她的胳膊,她死劲挣扎、尖叫,突然间,却好像听见有一个熟悉的声音口齿不清地叫着她的小名。她呆住了,安静下来,眼前竟然是大舅那张丑丑的脸,上面还有被她指甲划伤的血痕。
她怔怔地站了起来,大舅结结巴巴地说:“巷,巷子黑,我,我,来接你。”她突然明白了,这些天跟在自己身后的那个身影,就是大舅,难怪她每次回家都没见到他。“你为什么不在学校门口等我?”她问道。
“人,人,人多。”她心头一震,脑海里回想起多年前的一幕:她上小学,大舅来接她,她嫌他丑,使她在同学面前丢脸,于是跑得远远的。
一时间,泪水涌出了眼眶。在这样一个被亲人都视为卑微的身躯里面,满载的却是汹涌澎湃的爱。那一刻,她才意识到,大舅一直都在一个被人忽视的角落里,默默地爱着身边的每个亲人,不管他们曾怎样对待他。他傻,他丑,但这并不是他的错,而是命运的不公平,为此他丧失了被爱的权利,却还这样执著地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这该是多么宽大和真挚的心灵啊!
走在巷道里,大舅还是弯着腰走在后面,没有看到她脸上的泪水密布。她在心中默默念道:大舅,你可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种爱的名字叫卑微。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哽咽(_______) 一幢(_______) 满载(_______) 澎湃(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家里的钱已经用得干干净净了,而医院那边却似一个无底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样一个被亲人都视为卑微的身躯里面,满载的却是汹涌澎湃的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采用第三人称写法,以“她”对傻子大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贯穿全文,那么,作者对傻子大舅的情感经历了哪些变化?
【4】作者说,直到成年,她才知道,亲人之间也有世态炎凉。从全文看,亲人之间的“世态炎凉”具体表现在哪些事情上?(两件即可)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5】读文之法,需细心揣摩,方晓真意,请你从修辞方法的角度,体会其在表达上的精妙之处。
“爸爸一下子呆住了,这么多天来,面对的都是一张张冷冰冰的脸,何曾想到,最危急的时候,伸出援手的,竟是这个傻子。”
【6】文章不止一次写到大舅是个“傻子”,大舅那张“丑丑的脸”, 作者这样写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其用意是什么?请谈一谈你的理解。
【7】作者以细腻生动的笔触,饱含深情地刻画了一个令人悲喜叠加的傻子形象。从文章中傻子呆呆傻傻的言行里,人们可以看出他具有哪些优秀的品格?
【8】“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种爱的名字叫卑微。”你怎样理解文章结尾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11、让年轻人都阳光向上
桂从路
①最近,曾经参加过《真正男子汉》节目录制的特种兵王威退出现役,微博开通后短短几天时间,就收获了30多万粉丝。一名普通军人脱下军装后备受关注,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也正可成为最近引来不少讨论的男性气质问题的一个观察入口。
②军营中站过岗、训练场上流过汗,在王威的军人形象背后,是内在的军人气质。这样的军人不在少数。武警战士杨明鑫常常期待“在别人危难的时刻出手相救”,潜水员官东在救援过程中舍生忘死,“中国男子第一天团”国旗护卫队用整齐的正步走出爱国精神……他们之所以受到关注,出众的个人形象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一股子军人的血性和担当,让人感受到力量,感受到超越外形的精神魅力。当然,这种精气神并非军人独有。无论是比赛场上奋力拼搏的运动健儿,还是关键时刻力挽狂澜的英雄机长,抑或是平常生活中成就善举的普通百姓,构成了时代的一道风景,也构成了我们对男性形象的一种认知。
③从对于热血、阳刚男子汉的推崇,也可以看出,内涵更深刻地决定着人们对一个人的评价。其实,关于到底什么是男性应有的气质,尽管有各种讨论,但有一点已成共识,那就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强调的是内在与外在的统一。“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中国传统文化也推崇这样的精神气质和内在修养,而那种不修边幅的生活习惯、鲁莽粗鄙的做事方法,那种轻佻浮夸、矫揉造作的举止言行,历来受到人们的摒弃。“重质不重形,魂到品自高”,这样的认识应该说是主流。那些能持久地作用于社会文化、浸润着世道人心的,正是闪现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内在美”。
④阳刚之气、担当精神,体现于内在的修养、精神的境界。一个理性、成熟、宽容的社会,在包容多元审美的同时,若要关注男性气质的构建,更应倡导发扬内在的勇气、坚强和担当等诸多品质。这种品质,我们在保家卫国的军人身上可以看到,在为国争光的体育运动员身上可以看到,在梅兰芳、程砚秋等杰出演员身上同样也能看到。他们容貌或有不同、外形风格各异,但是高尚品格、家国情怀都同样值得推崇。
⑤其实,所谓男性气质中,为人们所推崇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意志品格,应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性的价值共识。从这个角度来看,涵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男性气质,关键是要塑造一种有勇气、有担当的内在品格,形成包容、开放的现代风度,培养守法律、有教养的行为习惯。砥砺其精神、强健其身体,才能培养出阳光、健康、向上的“真正男子汉”。
⑥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担当则民族兴旺。我们呼唤在青少年中有着广泛影响的明星们,呈现更加积极、向上的形象,展示更加健康、阳光的审美,以应有的社会责任与担当精神成为真正的偶像。摒弃矫揉造作的风格,扭转娱乐至上的倾向,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病态的审美乃至“审丑”,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期待更多人以更有意义的“内在颜值”,共同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09月11日第13版)
【1】通读全文,根据文意,在横线上补充上恰当的内容。
这篇议论文针对_____这一议题;批判_____ 、______(选填两点)这些现象,提出_____________ 这一观点。
【2】言之有据,才能让人信服,本文有大量生动的事例和丰富的名言警句来谈论“男性形象”,分别举例说明其作用。
【3】下面是九年级1班小文同学的困惑,联系本文和生活经验,帮助她解决疑难。
小文:我对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中“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这句话不理解。
12、作文
书籍是一盏灯,引领我们走进智慧的殿堂;文明是一盏灯,照亮我们温馨和谐的家园;有时,失败和挫折也可以是一盏灯,为我们拨开迷雾,指引方向……
请以“ ,是我人生路上的一盏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4)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5)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