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新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国策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各民族共同发展
C.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D.西部大开发
2、西藏获得和平解放是在( )
A.1949年 B.1951年 C.1952年 D.1953年
3、“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诗中反映了( )
A.台湾人民渴望统一
B.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反动势力阻碍两岸统一
4、漫画(如图)所反映的现象发生是因为
A.开始进行了土地改革
B.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消灭了地主阶级
D.摧毁封建土地制度
5、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④采用公元纪年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6、1956年,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有个原来的资本家担任了某工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们议论纷纷,以下哪种声音最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A. 去他的吧,怎么还可以担任我们的副厂长
B. 现在是社会主义了,我们把他干倒吧
C. 咱们当家作主啦,他说的话我们不听
D. 他懂业务,会管理,我们还是要听的
7、下图是在某场战争牺牲的常熟籍烈士。据此分析,这场战争最有可能是
曹根福 性别: 男 民族: 汉族 省: 江苏省 籍贯: 江苏省常熟市浒浦公杜浒浦市镇八一居委六组 出生时间: 1924年 牺牲时间: 1951年 今加革命时间: 1946年 所属部队: 志愿军39军117师351团5连 曾任职务: 指导员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8、“喜看梨园春常在,生旦净丑绽异彩。”这句诗赞颂我国一种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国粹艺术,该国粹艺术被誉为“国剧”,它是( )
A.昆曲
B.散曲
C.杂剧
D.京剧
9、解放初期土地改革运动和抗美援朝斗争的开展的共同作用是( )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争取了和平的建设环境
C.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0、2017年11月8日,中国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表示:“任何伤害两岸人民利益福祉,悖离历史文化、以及违逆时势所趋的分裂主张,必然经不起时代的考验,得不到两岸人民的认同,只能沦为历史的灰烬。”这一事实说明( )
A.谋求武力统一已迫在眉睫 B.“一国两制”是台湾回归的良策
C.美国干涉阻碍了两岸关系发展 D.反“台独”,反分裂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呼声
11、“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履行了自己入党申请书中这一誓言的人物是
A.聂耳
B.冼星海
C.邱少云
D.王进喜
12、2018年12月8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追溯历史,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 成就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
C.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3、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下列属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文化成就是( )
A.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B.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C.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 D.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
14、2020年4月21日,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19)》蓝皮书。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以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从全局高度为粵港澳大湾区发展擘画蓝图。由港澳和珠三角区域组成的充满活力的“9+2”城市群,将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这主要得益于( )
A.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B.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C.“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D.“一国两制”红利的放大
15、习近平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请问党中央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同时,加强反腐败斗争,坚定不移地“打老虎”,“拍苍蝇”,主要是体现了“四个全面”中哪方面的内容?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16、“1949年9月,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土、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等600余人出席会议,讨论新中国成立的问题。”这次会议是指(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7、两宋时期,关于我国的经济格局说法正确的是( )
A.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
B.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C.北方商业繁荣、海外贸易兴盛,经济重心在北方
D.经济重心从长江流域转移到黄河流域
18、“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是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两会上对尊严内容的阐述。追溯历史,中华民族摆脱屈辱,有了“站起来”的“尊严”开始于
A.中华民国成立
B.一五计划完成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新中国的成立
1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为了加强与世界各国经济的交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2001年中国加入了:( )
A.亚太经合组织 B.世界贸易组织 C.欧盟 D.华沙条约组织
20、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这是“东风第一枝”。这篇文章所针对的错误倾向是
A. “浮夸风”现象
B. “共产风”现象
C. “两个凡是”的方针
D. 阶级斗争为纲
21、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概况:2002年在北京召开,“__”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2、请根据提示信息列举出相对应的人物
(1)党的好干部,领导兰考人民治沙的县委书记——
(2)解放军好战士,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
(3)大庆石油工人“铁人”——
(4)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23、1956年底, 基本完成,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4、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___________进行平反,要求纠正_________的错误。
25、1964年,我国第一颗_______________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_______________的试验,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26、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外交方针是___________。
27、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______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8、_________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___________年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29、请将下列地区的字母代号填在下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中国扩大开放的窗
B.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
30、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____________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31、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新中国建国初期,国家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这反映的是哪一事件﹖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2)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1955年,我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请依次列出我国农业合作化经历过的主要阶段。
(3)1978年,农民们形象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反映了我国在农村推行的哪一政策得到了农民的欢迎?这一政策的最早尝试是在哪里?
32、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果展览,请你协助小明同学完成以下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展览一:追根溯源)
(1)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上作出的?在这次会议上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展览二:领袖风采)
(2)要展示“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光辉形象,应选择哪位领导人的照片?
(展览三:开放窗口)
“特区是一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3)请写出1980年我国首先设立的经济特区一例。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4)结合所学知识及改革开放的成果,你认识到了什么?
3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是什么?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材料二: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20世纪七十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材料三:要推动教育合作,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提升合作办学水平……在文化体育、卫生领域,要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务实项目。要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遗产保护。
--习近平“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
(1)材料一体现了周恩来在哪次国际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
(2)请用两个事例说明,材料二中20世纪七十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3)根据材料三并联系现实,指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