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年12月15日,月球车“玉兔号”顺利驶抵月球表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月面软着陆的国家。追溯历史,新中国在同一领域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
C.导弹核武器的成功研制
D.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
2、江泽民同志曾这样评价“汪辜会谈”:“汪辜会谈是成功的,它标志着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这里的“历史性一步”是指
A. 就开展两岸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
B. 为海峡两岸的政治对话创造了条件
C. 促使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 对遏制“台独”势力的扩张起到了积极作用
3、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欲达到的目的是
A.发展中国科技
B.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的统治
C.平定内乱
D.抵御外国的侵略
4、到1950年底,山西新解放区完成了土地改革,实现了广大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愿望。某村翻身的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变为良田。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000万吨,比1949年增长26.9%.这表明土地改革
A.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
C.彻底改变了农村落后面貌
D.完成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5、选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完成的项目
A.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B. 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C.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 大庆油田建成
6、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关键是搞好民族团结,要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下列有关处理民族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B.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
D. 摒弃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加速与汉族的融合
7、“太阳啊霞光万丈,雄鹰啊展翅飞翔,高原春光无限好,叫我怎能不唱歌;雪光呵闪金光,雅鲁藏布江翻波浪,驱散乌云见太阳,幸福的歌声传四方。”这首《翻身农奴把歌唱》是哪一民族的民歌?( )
A. 汉族 B. 藏族 C. 蒙古族 D. 朝鲜族
8、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国家先后投资建设内蒙古包头钢铁基地、宁夏青铜峡水电站以及“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重大工程。说明我国( )
A.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B.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结构单一
C.少数民族地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D.对外开放格局不断扩大
9、2017年6月28日,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精准扶贫”充分体现了哪一战略布局(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10、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被誉为“中国名片”,其演化契合着国家和民族兴盛的一些环节。如图为新中国曾发行的部分人民币图案,从图案中能得出的信息是当时的中国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实行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
③完成了三大改造 ④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习总书记在十八大上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
A.五位一体战略布局
B.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12、下图中“三大件”代表了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它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一个侧影,是一个时代变迁的写照。推动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三大件”不断变化、人民生活逐渐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A.新中国建立 B.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改革开放的进行
13、2018年袁隆平入选“改革先锋”100人名单,其主要功绩是
A.成功研制原子弹 B.成功研制导弹
C.成功研制人造地球卫星 D.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14、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巨大历史机遇的举措是( )
A. 西部大开发 B. 民族团结 C. 民族平等 D. 民族融合
15、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6、下图为漫画家国凤义于2018年创作的《我家这四十年》,它可用来说明( )
A.改革开放使生活面貌发生巨大改变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了生活水平
C.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巨大胜利
D.我国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7、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 史实 | 结论 |
A.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 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
C. | 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D. |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 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
A.A
B.B
C.C
D.D
18、小明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增强企业活力”“企业经营自主权”“调动职工积极性”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大跃进
B.三大改造
C.计划经济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9、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50年10月上半月多次召开会议,毛泽东指出:“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上述积极政策”是指
A. 土地改革
B. “一五”计划
C. 抗美援朝
D.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20、下列口号流行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是
A.“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1、他艰苦创业,带领钻井队开采出了大庆油田第一口井,被誉为“铁人”。(____)
22、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这种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____的转变。
23、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_______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_____政策。改革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概况:1978年,________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____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3)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______、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______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5、读《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示意图》将相应代码填入答题卡图中。
A.1972年
B.1955年
26、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___、___、___、厦门4个经济特区。
27、1952年底________的完成,实现了“耕者有其田”;1956年底,“________”基本完成,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8、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概况:1971年10月,第________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___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9、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引导分散的个体农民参加___________,走___________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0、2001年12月,中国加入_________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31、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70周年。7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践行着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站起来】
(1)实现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的标志性事件。
【富起来】
(2)改革开放使中国“富起来”。中国共产党在哪次会议上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哪一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强起来】
(3)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提出哪一伟大构想?写出这一构想成功实践的范例。(一例即可)这些成功实践有什么重大意义?
(4)当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请写出一例外交成果。
(5)综合上述问题,谈谈你的感悟。
32、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是历史的遗留问题,请回答:
(1)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分别是哪一年?
(2)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前分别处于哪个国家统治之下?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了什么样的伟大构想?
(4)“二战后,台湾回归中国”,这次回归是摆脱了哪个国家的殖民统治?这个国家是在依据什么不平等条约割占台湾的?
(5)请你以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为例,说明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33、探究题。中美两国是当今世界两大强国,它们的关系直接影响世界格局,请我们一起探究中美关系。
【任务一】梳理知识
(1)建国初期美国对中国采取怎样的外交政策?请举一例说明。
(2)乒乓外交被称为“小球转动大球”,小球指乒乓球,“大球”指什么?
(3)1972年中美之间有何大事发生?中美之间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任务二】解决问题
(4)建国后,美国对华态度有何变化?
(5)产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任务三】
(6)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主体的核心,领导我们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制定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且确定了改革开放的全面部署。他大力支持和推动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改革,热情赞扬了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他最早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推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全面经济体制改革,为我们开辟了一条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相合起来,以更好地帮助和发展生产力的新道路……
——摘编自江泽民《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指出邓小平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概括社会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成就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成就取得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简述道路与社会发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