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节期间,铜仁文化“大餐”丰富多彩,驻足街头,那娓娓动听的歌声不时传入耳际,那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B. 今天的荧屏和银幕,并不缺少令人眼花缭乱的离奇情节,缺少的恰恰是能够观照自我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C. 我在叙利亚经商的好友最近被迫回到国内,他耳濡目染了那里的骚乱和动荡,现在谈到还心有余悸。
D. 排球比赛结束后,同学们津津乐道地谈论起球员们的表现。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艾青诗选》是中国现代文学家、诗人蒋海澄的诗歌选集,《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天上的街市》是此诗集中的名篇。
B.《傅雷家书》是由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书信字里行间,充满了父母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C.吴敬梓将自己对社会的思考贯注于《儒林外史》之中。如利用范进、严监生等人物形象表现了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但作者也利用王冕、杜少卿等正面人物的嘉言懿行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D.杨志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青面兽。从他护送生辰纲,结果又被劫之事可看出他是个既谨慎精明又粗暴蛮横、急功近利的人。
3、印度文学巨匠泰戈尔于1913年凭借《吉檀迦利》成为首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根据你的阅读印象,请选出能体现该诗集主题的一项。( )
A.母爱和童真
B.宗教和哲学
C.爱情和人生
D.真理和智慧
4、下列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②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③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④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们才能何如,境地何如。
⑤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⑥唯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
A.③⑥①⑤④②
B.③④②⑤⑥①
C.②⑥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①⑤⑥
5、(题文)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小题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太守自谓也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B.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与日去
C. 而乐亦无穷也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D.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后乃至
【2】(小题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山之僧智仙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B. 溪深而鱼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庐陵欧阳修也
D. 醉能同其乐 其一犬坐于前
【3】(小题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优美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琅琊山变幻无穷的优美景色,作者观赏山水的快乐与惬意跃然纸上。
B. 第②段中,作者依次抓住山间早晚,以及春夏秋冬无穷变化的景色,来抒发因景色不同,而乐趣也无穷的欢快心情。
C. 第③段通过滁人游玩、太守宴乐、众宾欢畅、太守醉乐的场景描写,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
D. 文章的结尾,写众人不知太守之乐其乐,实则委婉地批评了众人对太守的不了解,也表达了作者被贬的愁苦和愤懑之情。
【4】(小题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本诗是一首送别之作。岑参在诗歌中的目光由近及远,从身边的衣被、弓甲,放眼雪中的边塞大漠,用“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为送别战友设置了一个 _________的背景。紧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开始描写宴饮场景,“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两句笔墨不多,却表现了送别时 _________的氛围。
(2)有人说韩愈“白雪却嫌春*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二句,和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请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
春雪
唐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7、语文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
为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九(6)班近期开展了“走进立冬,感受传统”综合实践活动课,邀请你参与其间。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同学们交流展示了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
陈可同学: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也是冬天的第一个节气,在每年的11月7-8日之间。“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A.“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
朱誉楠同学: 立冬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宋代,人们更换新衣,互相庆贺,就像过年一样。到了现代,人们也会庆祝一下,B.北方人大多都会在立冬这天吃饺子,南方人会吃些鸡鸭鱼肉等。听我爷爷说,立冬这天吃上一碗馄饨,是老靖江们的特定习俗。
戴可怡同学:据古书记载,立冬时,水已经能够结成冰,土地开始冻结,野鸡一类的大鸟已经不多见了。立冬时,靖江天气还不算太冷,菊花盛开、枫叶正红、黄叶飘落,……
C.不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你都可以看到五彩斑斓的秋景。
……
(1)【想一想】同学们主要从时间、含意、_________、_________ 等方面来介绍“立冬”。
(2)【改一改】同学们的交流发言中有一句存在语病,请从ABC三个划线句中找出并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病句:____(序号)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一谈】沈心炎同学搜集来今年立冬(11月7日)靖江与哈尔滨的天气播报图,他对靖江与哈尔滨气气候差异如此之大感到诧异。请你结合所学的气象物候知识,向沈心炎同学作简要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文名句填写
(1)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3)杜甫的《望岳》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家在哪里?崔颢在《黄鹤楼》中说“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曹操的《观沧海》一诗中描写了诗人的奇特想象,反映作者博大襟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劝勉友人友情可以破解时空阻隔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一读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渡头余落日,______________”,让我们徜徉在宁静和谐的田园之间。
(8)十八大以后,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大力弘扬勤俭节约之风。爷爷对这个举措赞不绝口,他语重心长地说:“‘兴家犹如针挑土,____________________’,兴国与兴家的道理一样,我们应该艰苦奋斗、厉行节约。”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摸鱼”理论
①“摸鱼”是一个意蕴很风雅的词,会让人想起在家乡小河摸鱼捞虾的童年时光,或由词牌名“摸鱼儿”想到写出“更能消几番风雨”的辛弃疾,“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元好问。到了如今,它却成了工作偷懒、不肯认真做事的隐喻,失去了不少原有的雅意和旨趣。
②不过,“摸鱼”倒是以一种诙谐的说法,道出了人类需以更智慧积极的方式来对待生活。
③人都是有惰性的。即使是那些非常理性的人,都是“摸鱼”的高手,马克思曾以自谑的口吻承认,大部分工作时间都被他用来“摸鱼”了,经常到了必须完成的最后时刻,他才“眼前咣当一黑”。那么如何才能激活人的工作动力呢?经济学家总结出了一个“诱惑捆绑”理论,建议通过增加活动乐趣,使人战胜惰性,更享受活动。如健身时,一边运动,一边听有声书,人们坚持健身的概率就会更大。用到工作上,就是让人适当“摸鱼”,劳逸结合。一位朋友供职于一家全球500 强企业,公司的电脑每隔30分钟就会自动重启一次,让员工起身活动一下,伸伸懒腰,看看窗外的风景。在上班时间健身也是受公司鼓励的,只要成功完成工作,玩多久都没人管。这就是运用了“诱惑捆绑”的管理方式:公开鼓励“摸鱼”,这样员工身心愉快,既为公司省下可观的医疗支出,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④古人似乎早就懂得让人适当“摸鱼”的道理。《清稗类钞》记载,清代武将李巡抚因整天看戏被谏官弹劾。他上书解释,自己一介武夫,读不了书,通过看戏可以不断学习,学到很多礼节和历史知识,看到好人就效仿,看到坏人就警戒自己,而且到任后从未因看戏耽误过公务。雍正听到思路如此清奇的“摸鱼”理由,知道没有必要求全责备,遂下旨特批他看戏。
⑤然而,说一千道一万, 其中最重要的是, 有的“摸鱼”为人们所称许, 有的则一无是处。就像马克思,若不是他积极努力,追求成功,后来呕心沥血写出《资本论》,人们就会把他“摸鱼”的经历作为反面教材,教育那些不够努力的人:“看,这就是前车之鉴!”
【1】根据文章五个段落的关系,完成下面结构图。(只需填段落序号)
【2】文章第③、⑤段画线处都举了马克思的事例,分别论证了什么?
【3】依据对选文的理解,解释《摸鱼学导论》爆火的原因。
【材料】清华大学一名大一学生开设的《摸鱼学导论》课程火上热搜。据该生自述,这门课旨在让同学们得到“摸鱼小技巧”,提升幸福感,比如要求同学们放下手机,看看清华园中的春*,感受身边的美好。
早春的清华园
清华园
·以上均为我在上课下课路上随手拍得,水平有限还请大家海涵。也许摸鱼并不是百无聊赖地刷着手机,而恰恰是从dailyburden中抬起头来去感受身边的美好,而这些美好就像初春的花色一样,错过再难重逢。
·所以,何不明天,摸摸鱼,去看看清华园中的春*呢?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窗花舞
①是谁在乌黑的窗棂上铺展一派春意?是谁在漫天飞雪里开出一枝红梅?是谁经过剪刀轻灵的裁剪,给家中增添喜气洋洋的期待?——是窗花。
②我去赶年集,总是特意寻找窗花。那手工剪出的红窗花,每一幅都经由一双灵巧的手抚摸过,充满智慧和爱意;剪刀裁出的线条简约而质朴,有着人间烟火的气息。
③窗花承载着我美好的记忆。幼时乡下的冬日,红彤彤的炭火盆旁,女人守着针线笸箩,用小剪刀在红纸上勾画自己的梦。剪了一辈子窗花的奶奶,头白了,耳背了,眼花了,可仍能剪窗花。她说,剪刀有眼睛,心里有图谱。她戴着花镜盘腿而坐,小巧的剪刀在指尖轻盈地旋转、舞蹈。左旋右转之间,一朵朵美丽的窗花在她手中慢慢绽放:牡丹花团硕大、富贵华美;荷花在清澈的野塘袅袅出水,鲤鱼蹦出水面;怀抱大鲤鱼的胖娃娃,肉嘟嘟的脸上带着笑;园圃中,莱花尖上有蝴蝶、蜻蜓生动地伫立……剪着剪着,奶奶的思绪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光,勾起了她对劳动岁月的记忆,嘴角笑起两朵花儿。她剪出肌腱有力的农夫扬鞭驱健牛耕田,剪出忙于秋收的老者赶着满载的马车走在回家的路上。她也剪出悠然自得的休憩场景:戴斗笠的老人垂钓于湖畔,一圈圈细红的曲线就是湖水的涟漪;摇蒲扇的奶奶、纳鞋底的妇人在大树下安详地微笑,用故事拴住一帮穿肚兜的娃娃……
④日头升上来又落下去,窗棂纸暗下去又亮起来。那些盛开在笸箩里的窗花,耐心地等着好日子到来。
⑤除夕的日子要重新封窗。棂子窗的木头骨架早被烟火熏染得结实而黝黑,初秋封上去的窗纸已经泛黄。它们被风摩挲过,被寒雨拍打过,被麻雀的嘴啄过,被小孩子的手指尖捅破过,一个个生动的日子都在它们身上留下痕迹。到年关,女人们刮掉旧窗纸,给窗棂掸去尘埃,贴上崭新的白纸。那雪白的新窗纸,将覆盖过往日子里的辛劳,给平实的生活增添浪漫。
⑥新封的窗太素淡了,像茫茫的雪野,要开些花儿才有生机。过了年,春天就到了,是应该红红火火地开着花迎接它。于是,人们将红彤彤的窗花张贴在雪白的窗纸上。年轻人的新房窗上贴的是鸳鸯戏水、喜鹊登枝、麒麟送子,从晨曦微明到月笼西窗,每一次抬眼看,窗上都流淌着幸福。姑娘们的窗上贴着嫦娥奔月、天女散花、百鸟朝凤,这是她们自己剪的,把自己的心气和期盼都张贴在窗上。住着学生娃的屋子,窗子常常是无形的教科书,窗花有闻鸡起舞,有精忠报国。老人居住的窗上则贴着桃园结义、孟母三迁,老故事里的人生哲理,是一辈子的念想。
⑦火红的窗花,把风景、传说、戏文搬到窗上来,把所有的念想和期盼都凝聚在窗上。窗花是枝头飞翔的诗歌,是心头传承的薪火。
⑧每年春节前,我都抽空剪几幅自己的窗花。如今的窗已经是宽大明亮的玻璃窗,窗花也由方寸宽窄发展到锦绣花团。
⑨我的窗花师父是一位七十岁的老人,每年在老城区的石桥边卖窗花。十几年前她全家从农村迁到城里,离了土地,就在家剪窗花分给亲戚朋友。后来不断有人联系购买,这乡村里的老手艺竟然被城市人接纳和喜欢,于是她把剪窗花做成了自己的事业。平日里订购大图的居多,比如给老人祝寿的“松鹤图”,挂新屋的“大吉图”(雄鸡)、“百财图”(白菜)等。过年的窗花大多小巧,但是她最愿意剪这一类,边剪边想着一幅幅“喜鹊登枝”“狮子把门”“生龙活虎”都会贴在什么样的窗上,祝福什么样的人家,心里就欢喜。
⑩老人的窗花有传统的样式,也有女儿给设计的新颖花样。我买窗花都是买双份,一份贴在窗上,一份收藏。慢慢地,自己也学着剪。从最简单的花样开始,从笨拙渐渐娴熟,线条由粗陋渐渐圆润,有一年,竟也剪出几幅颇为满意的白菜图,过年前分给亲友们张贴,皆大欢喜。
⑪去年我买了一套胶州秧歌人物的窗花,共十二张,有小嫚、扇女、翠花、鼓子等,人物栩栩如生,动作鲜活动感。把它们一一张贴到窗上,屋里登时热闹起来,就像在炕头上演了一场秧歌大戏。新年的阳光里,这些窗花就像活的一样,彩绸飞舞,扇子翻飞,耳畔似乎响起锣鼓唢呐的欢畅曲调。
⑫不经意抬头往外看,见对面人家的玻璃窗上也贴着这种窗花。小区喇叭里响着热闹的《春节序曲》,屋角的红灯笼在风里晃动着。那一刻,我感觉窗花上的舞者都在舞动,舞得旖旎多姿,舞得虎虎生风。团团祥和的喜气笼罩着家家的春节。
【1】“窗花承载着我美好的记忆”,作者回忆了儿时关于窗花的哪些事?请用简要的语言依次概括。
【2】文章的第⑨⑩两段如果删去并不影响上下文的连贯性,你觉得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3】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4】说说题目《窗花舞》的妙处。
11、阅读《自拍当远离“灾难”》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自拍当远离“灾难”
赵益普
①一张以印度尼西亚巽他海峡海啸灾区为背景的自拍照,日前在社交网络引起巨大争议。
②照片中,4位女性站在被海水淹没的田间,微笑地看着镜头,其中一人还比出了“剪刀手”。自拍的几个人原本带着善意而来。灾难发生后,她们开车数小时来到灾区,把一个妇女组织捐赠的衣物转交给当地灾民。任务完成后,她们在灾区现场拍了这张照片,并将照片上传至社交网络。然而就在她们身后,救援人员正在积水中紧张地搜寻生还者。她们或许出于无意,但其在灾难面前的微笑,刺痛了灾民的心,令他们“失望”和“痛心”。
③这并不是“灾难自拍”第一次引发道德争议。2016年,意大利中部地区地震频发,一些游客在废墟中自拍不止遭到斥责;2017年,埃及发生上百人死伤的火车相撞事件,一辆救护车上的救护人员在现场玩自拍引发众怒;2017年,英国格伦费尔大楼火灾造成71人死亡,为阻止大楼前的自拍者,周边居民愤然贴出告示:“这是一场悲剧,不是旅游景点。”
④自媒体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但一些传播者显然缺少规则意识。在灾难现场拍照并上传网络,盲目追求所谓的“眼球效应”,却罔顾社会价值。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具有社会协调和价值引导功能,灾难发生后,媒体除了传播信息,还需要通过信息对灾后的社会进行“缝合”。完成拍照分享的过程,一定意义上就具有了媒体的功能,就需要考虑社会效果。一些自媒体过于追求传播效应,却忽视受众情感需求,便与媒体伦理道德冲突,必然引发社会争议。在自媒体传播者眼中,也许点击量比传播内容本身更有价值。但对于整个社会,内容本身的价值却远大于点击量。
⑤钟爱自拍且分享者,不能不考虑把握分寸的问题。忽略传播内容的社会价值,就可能导致价值观扭曲。如果不加以引导,自拍和分享可能沦为低俗的炫耀、无所顾忌的哗众取宠,甚至借助他人痛苦积攒自我虚荣的表演,更有甚者会演化为生命消逝的导火索。当下,不仅“灾难自拍”屡屡发生,“自拍灾难”也在频频出现。印度研究人员搜集的数据显示,自2011年至2017年,全球约有259人因自拍意外死亡。悬崖边缘、铁轨附近、眼镜蛇身后……为了那些可能会被点赞的照片,许多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⑥自拍要尊重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他人和整个社会。社交媒体在为每一个普通人提供传播平台的同时,有责任和义务营造具有同理心和道德责任感的传播氛围。
(《人民日报》2019年01月18日)
【1】第②段详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出“_____________”这个话题,第③段又列举了三个类似的事例,意在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引发读者对此现象的关注和思考,引出后文论述。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④段加点词“眼球效应”在文中的意思是,一些传播者在灾难现场拍照并上传网络,以吸引更多人关注自己或一些传播者过度追求热播效应。
B.“灾难自拍”问题的实质是传播者缺少规则意识,不顾社会效果。
C.在自媒体传播者眼中,点击量比传播内容本身更有价值。但对于整个社会,内容本身的价值却远大于点击量。
D.让自拍远离“灾难”,除了自拍者要加强规则意识、把握分寸、学会尊重之外,社交媒体也有责任和义务营造具有同理心和道德责任感的传播氛围。
【3】漫画主人公——王明,特别喜欢自拍,请结合本文内容,对其进行劝说。
12、根据要求作文。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这一次,我给自己打满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书写正确、规范、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