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种元素,又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A.N
B.O2
C.CO2
D.Zn
2、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减小的是
A.浓硫酸
B.浓盐酸
C.氢氧化钠
D.氯化钠
3、某同学梳理归纳了以下知识:①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所以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②若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③硬水通过活性炭吸附后可变为软水;④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量取水时,仰视量筒刻度会使所配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偏低;⑤除去烧碱中混有的少量Na2CO3杂质,可加入过量的盐酸,然后蒸发结晶;⑥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4、用“分类”的方法可以使我们有序地研究物质,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氧化物:二氧化锰、氧化钙、高锰酸钾
B.混合物:硬水、澄清的石灰水、冰水混合物
C.化合物:臭氧、五氧化二磷、四氧化三铁
D.纯净物:氧气、氢氧化钙、氯化钠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橡胶、纤维、塑料都是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B.用水可以灭火,因为水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为增加肥效,把硝酸铵和草木灰混合使用
D.气味能闻得到却看不到,说明分子很小
6、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除杂质的方法 |
A | CaCl2溶液 | 稀盐酸 | 加过量碳酸钙、过滤 |
B | K2CO3溶液 | KCl | 加适量稀盐酸 |
C | CaO | CaCO3 | 加水,过滤 |
D | NaCl溶液 | Na2CO3 | 加适量硝酸钙溶液,过滤 |
A.A
B.B
C.C
D.D
7、足量的盐酸除去铁钉上的铁锈,一段时间内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①铁钉上的铁锈消失②铁钉上有气泡③溶液呈黄色
A.①②
B.①②③
C.③
D.①③
8、“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尤其是青少年更应向毒品说“不”,如吸食“冰毒(甲基苯丙胺:C10H15N)”成瘾后毒副作用很强,会严重破坏人的生理和免疫机能。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基苯丙胺是有机物
B.甲基苯丙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9
C.每个甲基苯丙胺分子含有26个原子
D.甲基苯丙胺中C、H、N的质量比为10:15:1
9、下列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
A.N2
B.NO
C.NO2
D.N2O
10、工业明胶中含有毒的重铬酸钠(Na2CrO4),其中Cr元素的化合价为
A.+1价
B.+2价
C.+4价
D.+6价
11、在氯化钡溶液中滴入某种液体,生成白色沉淀。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滴入的可能是硝酸银溶液
B.反应后溶液可能呈酸性
C.白色沉淀可能溶于盐酸
D.该反应可能是中和反应
12、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3、下列防锈措施合理的是
A.经常用水冲洗自行车链条
B.在铁制暖气片上刷“银粉”
C.用“钢丝球”打磨铝锅表面
D.用过的菜刀及时用盐水清洗
14、以下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A.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打开止水夹前)
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
C.木炭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D.甲烷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
15、若金属锰(Mn)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下列反应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16、铀235是核电站的主要燃料,其原子核内有92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23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铀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B.铀235原子的核电荷数为92
C.铀235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43
D.铀235原子的质量为235g
17、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阴、阳离子的总数目不变
B.反应前后溶液的总质量不变
C.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18、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O2
B.该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该反应分子个数发生了改变,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9、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氧气、液氧
B.石墨、金刚石
C.水、过氧化氢
D.干冰、冰
20、天热的时候把半杯糖水(蔗糖已全部溶解)放进冰箱的冷藏室,过一段时间后发现杯底出现了部分蔗糖晶体。对于这一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未放入冰箱前的糖水一定是饱和溶液
B.降低温度可从糖水中获得蔗糖晶体
C.放入冰箱前糖水中蔗糖的质量分数比放入冰箱后大
D.温度降低后蔗糖的溶解度随之变小
21、下列各选项与如图所示曲线相符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横坐标 | 纵坐标 |
A | 向一定质量的锌粉中加入稀硫酸 |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 生成氢气的质量/g |
B | 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粉 | 加入铜粉的质量/g | 溶液的质量/g |
C | 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不断加入碳酸钙粉末 | 加入碳酸钙的质量/g | 溶液的质量/g |
D | 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 | 加入水的质量/g | 溶质的质量/g |
A.A
B.B
C.C
D.D
22、下列燃料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气
23、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陶瓷烧制
B. 石雕印
C. 粮食酿醋
D. 火药爆炸
24、下列有关氢氧化钙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物质制备:工业上,用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取氢氧化钙
B.物理性质: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可配制出澄清石灰水
C.化学性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呼气中存在的二氧化碳
D.常见用途:农业上,氢氧化钙可用于改良碱性土壤等
25、下列物质与空气充分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A.P2O5
B.面粉
C.镁粉
D.CO
26、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溶解度/g | 32 | 46 | 64 | 85.5 | 110 | 138 | 170 |
甲是80℃含有100 g水的KNO3溶液,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饱和溶液只有2种
B.甲到乙的过程中,溶质质量没有改变
C.甲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25: 34
D.甲溶液冷却时,开始析出固体的温度在60℃~70℃之间
27、回答与水有关的问题。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__;
(2)生活中降低自来水的硬度,常釆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3)电解水的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玻璃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
28、随意丢弃的废旧电池会造成环境污染,废旧电池中的许多物质是可以回收利用的.请根据废旧电池中的物质(如图所示),选用适当物质用化学式填空.
(1)金属活动性相对较强的金属是
(2)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中用作催化剂的是 ;
(3)含氮元素的物质且可作氮肥的是 .
29、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高锰酸钾制氧气_____;
(2)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_____。
30、用化学符号填空::
(1)溴化钠________ (2)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
(3)硝酸铵中显-3价的氮元素_________
31、氯化钠(NaCl) 和硝酸钾 (KNO3)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如下:
温度(℃) | 10 | 20 | 40 | 60 | 80 |
KNO3 | 20.9 | 31.6 | 63.9 | 110 | 169 |
NaCl | 35.8 | 36 | 36.6 | 37.3 | 38.4 |
①图中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 ___ (填“甲”或“乙”)。
②曲线上M点的含义是 _______ 。
③要配制100g 10%的KNO3溶液,需要KNO3固体 ________ g。
④t1℃时,等质量的甲和乙二种物质分别加水制成相应的饱和溶液,得到溶液质量较大的是 _______ (填“甲”或“乙”)。
⑤2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恢复至20℃,其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有 ________ 。(填字母编号)
A.烧杯①中溶解的是KNO3,烧杯②中溶解的是NaCl
B.烧杯②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都有可能将烧杯①中固体全部溶解
D.若将烧杯①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32、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氧原子______;
(2)铁离子______;
(3)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___;
(4)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33、电热扇已经成为生活中必备的取暖电器,如图是电热扇的示意图.
(1)电热扇中含有的金属是_____(填化学式,写一种即可),含有的有机合成材料是_____,属于_____(填“热塑性”、“热固性”)材料.
(2)铝反光罩长期使用能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_.
(3)铁制品容易生锈,请提出一种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_____.
(4)取暖器报废后,你认为最环保的处理方式是_____.
34、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
A 硝酸钾 B 浓硫酸 C 氢氧化钠 D 干冰 E 熟石灰 F 碳酸氢钠
①能干燥CO2气体的物质是_____。
②能除油污,可做炉具清洁剂的是____。
③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
④可用作复合肥料的是______。
⑤常用作焙制糕点的是_______。
⑥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
35、2020年春节期间,我国大面积爆发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预防新冠状病毒及疫情的扩散消毒杀菌很关键。
(1)生活中既能杀菌消毒,又能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_____。
(2)“84消毒液”可用于新冠状病毒肺炎灾区的防疫,制备其主要成分次氯酸钠( NaClO)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
(3)75%酒精溶液也可用于杀菌消毒,写出该酒精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_____。
(4)疫情期间,出门一定做好自我防护措施如佩戴符合要求的防护口罩等,戴口罩对进入肺部的空气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其作用原理相当于化学的_____操作。
36、回答问题:
(1)固态的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二氧化碳由______(“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2)氮肥具有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等作用。下列肥料属于氮肥的是______(填标号)。
A.NH4Cl
B.K2CO3
C.KNO3
D.Ca(H2PO4)2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可作燃料,体现了甲烷的化学性质是______;稀土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国家资源,其中铕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该元素的符号是______,同时还能得到的另一条信息是______。(合理即可)
(4),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MnCl2中锰离子符号:______。
37、根据所学的知识并结合下列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装置A~F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加以改正________,利用改正后的装置完成后面的实验。
(2)若选用装置B、D、G制取并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正确的组装顺序为________,则在装置G中加入的液体试剂是________(填名称)。装置B、C都能用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相对于装置B,装置C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若用装置G收集氧气,气体从应________(选填“a”或“b”)端通入。
(4)硫化氢气体有毒,溶于水形成酸。用块状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得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5)某同学用上图G、H、I组合收集。其中H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I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
38、(1)请你与小明和他的同学一起进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
小明对三组药品进行了研究,实验记录如下:
组别 | 药品 | 实验现象 |
① | 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 | 产生气泡速率适中 |
② | 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 | 产生气泡速率缓慢并逐渐停止 |
③ | 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 | 产生气泡速率很快 |
从制取和收集的角度分析,一般选择第①组药品,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不选择第③组药品的原因是_____.
(2)老师为他们提供的如图1所示的实验仪器(导管、橡皮塞等未画出).
小明根据提供的实验仪器分别设计了如图2所示四套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
对上面的设计方案小明和他的同学进行了交流讨论.
其中可能收集不到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是_____;能够使反应随时停止和发生的装置是_____.用澄清石灰水可鉴定CO2 气体,请写出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反思小结:
气体制取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①发生装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②收集装置——气体密度、气体溶解性和_____.
39、Na2SO4是制造纸张、药品、染料稀释剂的重要原料。某Na2SO4样品有含少量CaCl2和MgCl2,实验室提纯Na2SO4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1)加入NaOH溶液可除去的物质是___ (填化学式),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若提纯过程中添加的NaOH溶液和NaCO3溶液过量,可加入适量的________除去。
(2)操作a的名称是_____,该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__。
40、甲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
(1)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
(2)在C组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甲同学将A、C组四支试管中的溶液倒入同一容器中,看到溶液变浑浊,该现象说明有________(填化学式)生成,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
(4)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使溶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呢?甲同学进一步推测:溶液中呈碱性的物质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钙和________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是三种物质两两混合组成的混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