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果洛州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光盘行动”是由一家民间组织发起的公益活动,意在培养人人节约粮食。(在句末加上“的良好习惯”)

B.央视的《主持人大赛》反响不俗,主要的原因是其复古的形式、专业性的文化内涵造成的。(在“反响不俗”前加上“之所以”)

C.颁奖仪式结束后,获奖的全体师生和任课老师一起在新落成的教学楼前合影留念。(删去“和任课老师”)

D.经过几年的整治,我们的母亲河韩江河畅、水清、岸绿、景美,越来越多的白鹭来此安家,形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把“形成”改为“构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古朴  匿名  懒洋洋  自出新裁  眼花缭乱

B.遒劲  擅长  挖墙脚  惟妙惟肖  络绎不绝

C.考订  躁热  纪传体  筋疲力尽  春寒料俏

D.簇拥  纤维  出风头  摩肩接踵  长途拔涉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斯诺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的,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B.“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个句子存在语序不当的毛病。

C.消息的结构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这五部分在消息中都必不可少。

D.《三峡》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了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4、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聪明的重庆人因地制宜,依山建楼,跨水筑桥,让重庆呈现一种独特的美。

B. 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受益匪浅

C. 春节期间,当越来越多的人忙于抢红包并乐此不疲时,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变成了“我看着你,你却在抢红包。”

D. 每遇烦恼,我就会情不自禁地躺在草地上,任清风拂面,希望自己也能化作一阵风,在天空中自由地俯仰生姿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公元757年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

1请发挥想象与联想,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所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与陶渊明《饮酒》都是写到了“菊”,说说其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名句积累,可以提高文学素养,请补充完整。

自将磨洗认前朝。

辛苦遭逢起一经,

故虽有名马,   ,不以千里称也。

余立侍左右,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现自己豁达开阔的心胸以及对世人美好祝愿的两句词是  

⑥“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请你再写出两句含字的诗句。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当日夜至三更。A身体沉重,转头看着宋江,嘱咐道:“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言罢,便瞑目而死。

选段中A是________,因______________受重伤致死。“捉得射死我的”人是________。此人没有“做梁山泊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青蒿入药,最早见于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古书《五十二病方》。其后在《神农本草经》《大观本草》及《本草纲目》等典籍都有青蒿治病的记载。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团队于1969年开始抗疟中药研究。1971年起工作重点集中于中药青蒿。1972年8至10月,开展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的临床研究,同年11月,成功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体化合物的结晶,后命名为“青蒿素”。中药里的青蒿其实是指植物黄花蒿。青蒿素是从复合花序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的一种无色针状晶体,其分子式为C15H22O5,由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1971年发现。

【材料二】

青蒿素是继乙氨嘧啶、氯喹,伯喹之后最有效的抗疟特效药,尤其是对于脑型疟疾和抗氯喹疟疾,具有速效、低毒、安全的特点,曾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作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青蒿素类药物对各种疟疾有效,属于新型抗疟药。青蒿素类药物能快速杀灭疟原虫并能抑制其生长,科学研究表明,青蒿素选择性杀灭特定时期疟原虫的机理主要是其作用于疟原虫的膜系结构,影响疟原虫线粒体的功能,阻断疟原虫营养、能量的供应,从而达到抗疟目的。在青蒿素推广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亿人次感染疟疾,超过100万人死亡。青蒿素的广泛使用,使疟疾人数逐年下降,青蒿素也成为抗疟的标准药物。除此之外,青蒿素还在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糖尿病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材料三】

从植物青蒿里压出青蒿汁液,汁液里很可能存在“抗疟”的化学成分。屠呦呦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开始翻阅古籍,寻找药方,拜访老中医,她注意到,在《肘后备急方》中,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记载,联想到提取过程可能需要避免高温,以免破坏抗疟有效成分,于是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选择用乙醚来泡青蒿提取有效成分。1971年10月4日,青蒿乙醚提取物在老鼠实验中的疟原虫抑制率达到100%;猴子实验很快也得到了抑制率100%的结果——一种新药诞生了。2015年12月7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礼堂内,屠呦呦接过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章,成为第一个在中国本土取得成就的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她主持研制的治疗疟疾的特效药——青蒿素,是中国医药人送给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份礼物。

【1】概括材料一的说明内容。

【2】根据材料二,简述青蒿素抗疟的机理。

【3】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1972年我国研究人员成功分离得到青蒿中抗疟有效单体化合物的结晶,后命名为“青蒿素”。

B.“青蒿素”被世卫组织曾称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

C.“青蒿素”是最有效的抗疟特效药,因此它只对抗疟疾有效。

D.“青蒿素”其实就是从复合花序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无色针状晶体。

【4】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抗疟中药的研究,我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团队是从1969年开始的,1972年开始集中研究中药青蒿。

B.《肘后备急方》中提供了以乙醚来泡制中药以提取药物有效成分的方法。

C.抗疟药物一经推广使用后,疟疾人数立马得到了控制,青蒿素也成为抗疟的标准药物。

D.屠呦呦主持研制的治疗疟疾的特效药,对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来说意义重大。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请以“从那一刻开始”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那一刻,我感悟到了原本忽略的爱;那一刻,我领悟了生活的真谛;那一刻,我发现了不经意的美丽;那一刻,我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要求:(1)字迹端正,条理清晰。(2)文章内容积极向上,要有真情实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