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并通过的民法典是人民美好生活的法治保障。(这句话没有语病)
B.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
C.《记承天寺夜游》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
D.“科学佩戴口罩,是防范新冠病毒传播的有效方法。”这个句子主干是:佩戴口罩是方法。
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俯瞰 秀颀 纵横决荡 交头接耳
B.狼藉 鲜腴 重峦叠幛 因地制宜
C.濒临 跋涉 络绎不绝 惟妙惟肖
D.辟邪 琐屑 旁逸斜出 坦荡如砥
3、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
B. 徜徉在古诗的海洋里,陶渊明的悠然遐思,李太白的潇洒飘逸,杜子美的济世情怀,岑嘉州的边塞放歌,无不让人荡气回肠。(排比)
C. 大家都很喜欢她,因为她长得好像是明星刘亦菲。(比喻)
D. 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反问)
4、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草长莺(yīng)飞的季节里踏青是一件乐事,人的烦恼登(dèng)时烟消云散了。
B.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yǒng)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mò)然变成牛皮鼓面了。
C.每当看见那个衣衫褴褛的老人弓着身子卖力地捡拾着垃圾,眼泪就情不自禁(jǐn)的从眼眶(kuàng)里渗出。
D.每个人都有一个梦,即便缄(qiān)默无语,但它在每个无人问津(jīn)的日子里也依旧闪闪发光。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古诗,它的作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表现出了作者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C.“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恬淡、闲适的心境。
D.结尾两句是对全篇的总结,表明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6、古诗文默写。陶渊明写桃花源,用了散文与诗两种文体,请根据《桃花源诗》的诗句内容默写《桃花源记》中相应的语句。
示例: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1)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完成各题。
【1】《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又名 (1)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美国的著名记者(2)___________________的著作。题目中当中的“红星"象征着(3)_______。
【2】《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在书中写到:“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把中国历史引导到了新的方向”,这场军事政变是指什么事件?它的和平解决有何意义?
8、阅读《藤野先生》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小题。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 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选文主要记述了一件什么事?请简要概括。
【2】“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选文中“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两处“他们”分别指哪些人?
【4】“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联系全文,“我的意见”是指?“变化了”的具体内容是?这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精神?
【5】阅读选文,请你概述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并加以评论。
9、作文。
居里夫人对荧荧蓝光的挚爱越强烈,简陋室外的艰辛就越能磨砺她的意志;紫藤萝对生命的渴望越执着,世事变迁的莫测就越能见证它的蓬勃;农民父亲对高筑台阶的向往越持久,朴素生活的煎熬就越能凝聚他的倔强……尼采说:“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越是经历苦痛就越能成长,拥有一束属于自己的阳光。
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目一:成长需要______________
题目二:追寻那一束光
写作提示: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④如果选择题目一,请务必先补全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