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一般认为是孟子的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编著的。
B.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句子属于祈使句,一般来说有命令、请求、催促、劝说等不同语气,比如:“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用来表示喜怒哀乐等强烈情感的句子属于感叹句,比如:“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C.句子的主干是指把句子中的定语、状语、补语压缩掉后剩下的部分。找出句子主干,就能看出它的基本句型,并且可以看出句子的结构是否完整,句子成分之间的搭配是否得当,句子主干表达的意思和原句一样准确。
D.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家、社会活动家,他的代表作《蚀》的三部曲分别是《子夜》《林家铺子》《春蚕》。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扑火英雄的感人事迹和牺牲精神在广大人民心中传扬。
B.是否能杜绝“校园欺凌”这种不文明现象,是衡量在校学生自身素质的主要标准。
C.在激烈的就业角逐中,不仅需要应聘者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也需要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
D.随着国家信用体制的建设,公民将会有一个集合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交通违章等的统一平台。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本大部头著作,是作者花费大半生光阴,殚精竭虑写成的。
B.王老师终年任劳任怨地工作,默默地为山村的孩子们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
C.他表演的猴子真是入木三分,赢得了面试老师的赞赏。
D.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
4、选出对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记承天诗夜游》选自《苏轼文集》,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B.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最近发生的时间的一种新闻体裁,它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
C.《列子》是一部很有趣的著作,其中有大量寓言,比如《两小儿辩日》和《杞人忧天》,《愚公移山》也选自其中。
D.《周亚夫军细柳》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作者司马光,《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传记文学有深远影响。
5、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 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2】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6、古诗文默写。
家国情怀是杜甫的忧国忧民,有感于国破家亡,吟出的“(1)国破山河在,______”的时代悲歌;是时运不济时,杜牧《赤壁》中抒发的“(2)______,______”那壮志难酬的无奈慨叹:是曹植心怀天下,“(3)______,______”,咏叹家因荒芜,狐兔出没,提醒统治者施惠于民;是刘桢咏物言志,“(4)______,松枝一何劲”,在风声和松柏的对比中抒发自己坚贞不屈的气节;是李贺的至死不休,“(5)______,______”,愿意为国贡献力量直至生命最后一刻;是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6)______,______,国恒亡”的居安思危,知危图安……
7、名著阅读
(1)《红星照耀中国》写彭德怀的章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事是什么?请简述。
(2)结合《昆虫记》中写蝉的章节,说一说这部书被誉为“昆虫的史诗”的原因。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肖像
迟子建
①父亲走了三十二年,他的影子却从未从我们心底和梦里消失。
②父亲的墓地在故乡的山下,离他工作了一生的山镇学校很近。
③父亲盛年离世,他留给我们的形象,也就儒雅潇洒,从无老态。我还记得父亲过世后,我初来哈尔滨工作,去探望抚养过父亲几年的四爷爷,他见了我,也不顾我是女孩家,扯着一条白毛巾,失望地擦着泪说;“你不随你爸啊,你爸小时候那个好看!你爸找的你妈,是一般人啊!”四爷爷是第一次见我,那时我二十多岁,不算漂亮,但也不丑吧。而父亲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因贫穷不能继续求学,自愿报名去了大兴安岭参加开发建设,再没回过哈尔滨。四爷爷记忆中父亲最后的形象,是他不到二十岁的模样。记得我将四爷爷的话转给孀居的母亲时,她直撇嘴,要知她年轻时算是美人呢。而姐姐弟弟不无调侃地对我说:“咱家还数你好看呢,四爷爷要是见了我们,不得哭迷糊啊。”只能说在四爷爷心里,父亲过分英俊了。
④但不久前我突然接到故乡一封来信,说明父亲在别人眼里是其貌不扬的。写信者是父亲的生前同事,说是见到了父亲的几位学生,他们忆起父亲的几段往事,觉得很有意义,所以整理给我。
⑤其中一位回忆说,他十岁随父亲来到大兴安岭永安时,这里还没学校,所以他过了学年龄却无书可读。一九六六年,新学校在永安东头开建了,他满心欢喜,每天都跑过去看。领着工人建校的校长姓迟,一个瘦弱的小伙子,个子不高,面貌寻常,和工人一起光着膀子举着土坯垒墙,满脸流汗,灰头土脸的。而最终落成的茅草苫顶的土教室,课桌也是土坯垒的,粗糙不堪,椅子则是用原木锯成的木墩。那时没有本子,他们每人发一块石板,用粉笔写字,而身为校长的父亲,一个人承担好几门课的教学。
⑥父亲的学生还回忆到,一九七零年清明节,父亲带领学生去烈士墓扫墓。仪式结束,忽然间天昏地暗,暴雪袭来,学生们被狂风吹打得站不稳,父亲连忙让学生趴倒在地,然后再一个一个将他们转移到桥洞。待暴风雪止息,父亲吓坏了,一会儿看看这个的脸,一会儿摸摸那个的头,生怕暴风雪伤着了学生。
⑦父亲的善心和慷慨,本是人性的阳光,但投射回来的,有时却是阴霾。母亲说,有一年从教育局为我们山镇学校,要来一位大学毕业生做教师。因为学校还没建起教工宿舍,他就让这位新教师携着家眷,在我们家一住两年,吃一锅饭却分文不要,直到他们有了宿舍搬出。其后永安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来此做教师的,就不止一人了。记得有一年涨工资,身为校长的父亲,把仅有的一个指标,给了另一位大学毕业的老师,因为先前住过我家的老师已涨过一次,谁知这位老师认定还应该是他调资,找我父亲去闹。父亲没满足他的要求,他对他的恩情,也就被一笔勾销。父亲自此很难过,常说有的知识分子真是难交,你对他一百个好,只要一个不顺他意,你就成了他的敌人了。
⑧我记得父亲最沮丧的一件事情是,北头有户人家多子多女,他们的父母不许所有孩子上学,只派去两三个,其余的在家跟他们干活,父亲几次三番上门相劝,可家长认定,一家有几个识数认字的就够了。父亲许诺减免部分孩子的学杂费,他们依然不允。以致后来他们看见父亲远远过来了,赶紧关门闭户。父亲无计可施,曾想让能接受教育的那几个孩子,回家将知识传与兄弟姐妹,可他们没一个成绩好的。父亲每每说起,痛心不已。
⑨父亲做了二十年山镇学校的校长,直到辞世。我在永安学校读的小学和初中,也在大兴安岭师范毕业后,分配回母校,成为他麾下的一员,那时土教室早被红砖瓦房的教室取代了。我最初学写小说的时候,悄悄告诉给他,谁知他立刻告诉给母亲,带着惊喜和揶揄的口气,说:“咱家二小姐要写小说啦!”
⑩我很感激这封故乡来信,唤醒我对往事的一些回忆。父亲的学生帮我勾勒了他肖像的另一侧面。如今永安学校不复存在,但校址还在,我们家半塌陷的老宅还在。我很担心父亲的灵魂出游时,对着空荡荡的校舍会伤感,怎么不闻读书声了呢?看见我家荒草萋萋的老院也会伤感,家里的烟囱咋不冒烟了呢?
⑪父亲大约明白大地没他的春天了,他不再醒来。
【1】文章通过不同人的回忆,主要叙写了父亲的哪几件事?(两件即可)
【2】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
【3】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领着工人建校的校长姓迟,一个瘦弱的小伙子,个子不高,面貌寻常,和工人一起光着膀子举着土坯垒墙,满脸流汗,灰头土脸的。
【4】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父亲的人物形象?
【5】文章标题虽是《父亲的肖像》,但并未详写父亲的肖像面貌,可否将标题改为《回忆我的父亲》?
9、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哥伦比亚河谷里有一种植物叫做格兰藤,长在山崖的阴暗面,因为根部取水功能非常强大,所以,它们能够沿着山崖直向上攀爬,最终爬到崖顶接受阳光照射,开出美丽的花朵。
作文要求: (1)要自由、有创意她表达出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