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名著《傅雷家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1954.3.24上午的一封家信中,傅雷表明了自己生活的准则,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
B.傅雷在1954年4月的一封家信中告诫儿子: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里无不明白,吃亏的是没有事实表现,希望你从今以后,一辈子记住这一点——大小事都要对人家有交待。
C.在1955.3.20一封家信中,写了傅聪在一次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超过了参赛波兰选手和美国选手,替新中国创造了一个辉煌的世界纪录!
D.1954.8.16的信中告诫傅聪要学习的不仅仅在音乐,还要在举动、态度、礼貌各方面吸收别人的长处。
2、下列依次填入括号里的字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有一处需经隧道,穿山而过;俯瞰脚下峡谷,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 )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整个黑首道上,到处瀑布倾泻,轰鸣作响。
抵达阿冉提村前约莫半小时,在一道呈V字形的山口中间,一座巨大的白雪穹顶骤然( )入眼帘,日照其上,光艳耀目。原来我们已目睹了被称为“阿尔卑斯之王”的勃朗峰。我们拾( )级而上,威严的穹顶也随之愈升愈高,耸入蓝天,最后仿佛独( )苍穹。
A.chán 映 shè 踞
B.chán 影 shí 居
C.cán 映 shè 居
D.cán 影 shí 踞
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避免道路交通不拥堵,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B.这次我在考试中取得了一点成绩,完全是老师帮助的结果。
C.由于及时赶来的120医护人员的救护下,那位老人最终脱离了危险。
D.这支唱不完的歌声,一直在人们的耳际回响。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冬奥会2022北京新闻登记中心,领取媒体证件和参会资料的中外媒体记者络绎不绝。
B.近年来,我县积极打造“绿色灌云·生态灌云”,特别突出城市绿化既要因地制宜,又要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理念。
C.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惟妙惟肖。
D.诗句“石破天惊逗秋雨”创设出了神奇绝妙的意境,确是妙手偶得。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渔家
[明]孙承宗
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
画家不解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1】孙承宗在诗中表明了对“好作寒江钓雪图”的“画家” 的态度。
【2】《渔家》前两句是怎样表现“渔家苦”的?请作赏析。
6、默写。
(1)___________,贫贱不能移,____________。此之谓大丈夫。
(2)___________,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3)折戟沉沙铁未销,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4)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5)____________,星河欲转千帆舞。
(6)《雁门太守行》中渲染气氛凝重而战斗惨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要避开喧嚣,不必归隐山林,精神超脱,也能进入幽避旷远之境,就像陶渊明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杜甫《春望》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花鸟之物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感时伤世的情感。
7、如果你所认识的一位母亲在教育子女方面感到困惑,请向她推荐一本相关的名著,并说说你推荐的理由。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博览与深察
刘占文
①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见蛟龙。”我读了王充《论衡》中这段话,不禁拍案叫绝,他无疑给我们有益的启发:读书既要博览,又要深察。
②丰富的知识来自博览。历史上凡有建树的学者,几乎皆是广览博闻之士。科学家祖冲之“专攻数术”,“搜练古今”唐代大诗人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代著名学者韩愈“少好学问,五代工书未有闻而不求,得而不观者”;王安石则“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难经》《素问》《本草》、朱小说,无所不读,农夫成功无所不问。”可见,博是知识得以高耸的基石,也是又博才能成为耳聪目明的学者。
③丹麦有句著名谚语:聪明的人接触各种知识。但它是从精通当中去认识世界的。这就告诉我们,学习不仅要广博,而且要精神。
④因为“博”虽然可以使自己的知识面广,什么都知道一些,这固然不错,但最好在某一些科学或领域进行深入研究,这样才会取得成果。正如鲁迅先生所告诫我们的:“读书,浏览是重要的,但光浏览还不行,应该在浏览的基础上,抉择而入于自己爱的并擅长的一门或几门。在这方面,列宁就是一个光辉的典范。据统计,仅在《列宁全集》中,它应用过的自己看过的书就有一万六千多册,这确实称得上波澜了。但他曾强调指出:”最好是有深入地研究点东西,否则这一般的读没有多大好处。”
⑤由此可见,博览是“弓”,深察是“箭”,只博览不精察,“弓”便无用;只精察不博览,“箭”也射不远;即博览又深察,才能“弓”响“箭”飞,准确中的,这就是王充所说的“尤甚者观蛟龙”。
⑥有些人认为:只要博览就行了,用不着钻得太深。这样的看法是片面的,这样的人虽看是知道的很多,像个“百事通”,实际上这种人只见到一些“虾”或者一些“鱼鳖”,而没有见到“蛟龙”,最终也不能取得多大成就。也有人把深察错误的理解为只读一门,这样必定会把读书面约束得很窄,结果是孤陋寡闻对其他知识既“聋”又“盲”,这是一种片面的“深”,同样也不会有成就。总之,凡割裂了“博览”与“深察”的关系的观点,都是不足以取的。
⑦我们正处在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更新快的惊人。只要我们不博览群书,了解新情况,学习新知识,就会成为现代科学的“聋子”和“瞎子”,就必将被历史所淘汰。同样,只博览不深察,也难以有新的突破。所以,我们既要博览,又要深察,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
⑧我们青年人正处在学习的黄金时段,让我们每个有志青年快快驾起博览和深察的双桨,向知识的海洋深处奋勇航行吧!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列举了列宁的事例,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选项中引号的用法有别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博览是“弓”,深察是“箭”。
B. 凡割裂了“博览”与“深察”的关系的观点,都是不足以取的。
C. 结果是孤陋寡闻对其他知识既“聋”又“盲”。
D. 如果我们不满博览群书,了解新情况,学习新知识,就会成为现代科学的“聋子”和“瞎子”。
【4】本文题目是“博览与深察”,文章第(______)段作者高度阐述了“博览”与“深察”的关系。据此,请找出第⑦段画线句中表述错误的句子,并加以改正。
错误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下列四个事例中,请找出不符合本文的一项:第()事例,并阐述理由。
(1)春秋孔子博览群书,达到韦编三绝的境界。他深入研究教育,形成了以“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核心思想,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位教育家。
(2)南北朝祖冲之在黑暗动荡的时代不甘寂寞,学富五车,历经对科学的真谛上下求索的艰难过程。他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
(3)战国孟子从小认真读书、博览群书。“孟母三迁”的故事深入人心,孟子在读书时能“入境”,“入静”,这对孟子集中而深入地理解与学习儒家思想提供了保障。
(4)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三国曹植:“天下才有一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曹植深入研究诗歌,把无言诗推到一个新的阶段,成为建安文人中一个杰出的人物。
第( )个事例,阐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一)请以“紧紧握住你的手”为题写作。
(二)人的一生,总有一些记忆值得珍藏,总有一些情感值得珍惜,总有一些人值得感恩,总有一些道理值得感悟,总有一些错误值得反省……
请以“值得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有真情实感,恰当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2)书写规范,卷面整洁。(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