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眉山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B.“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常见如“座右铭”。

C.《伟大的悲剧》写了斯科特一行南极探险的悲壮经历,作者是英国作家茨威格。

D.“最苦与最乐”是并列短语,其中的“最”是副词,“与”是连词。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贮蓄 慈善 静谧 喜出望外

B.酝酿 婉转 涵萏 花枝招展

C.朗润 高邈 花苞 翻来复去

D.企盼 渊搏 匿笑 截然不同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盘锦市加大了整治力度。

B. 学校开展的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意识。

C. 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

D. 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

 

4、下列对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他考试快迟到了,却像没事人一样,一点也不着急。(比喻)

B.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比喻)

C.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拟人)

D.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排比)

5、对语法知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个人只有在获得了一定的“知识”,也不拒绝“常识”时,才能更一层楼,成为一名有“见识”的人。②这“见识”就是你自己看问题的观点,你的思想与世界观了,这是一个学者与知识分子必须具备的。③我常常遇到一些年轻人,由于知识有限,连基本常识也分不清,一见面就想发表一通“高见”,显得他很有“见识”,弄得你不听也不是,听也不是。④当然,更让人难受的是一些很有知识的学者,却一点“见识”也没有。

A. “一定”是形容词,“上”是动词,“知识有限”和“拒绝常识”都是主谓短语。

B. “这‘见识’就是你自己看问题的观点,你的思想与世界观了。”这个句子中,“观点”“思想与世界观”作宾语中心。

C. “更让人难受的是一些很有知识的学者,却一点‘见识’也没有。”一句是递进关系的复句。

D. 第③句是个病句,修改方法是应将“常常”和“遇到”调换位置。

6、选出下列加粗的文言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意与日去   意暇甚

B. 将复何及   及其家穿井

C. 不亦乐乎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D. 去后乃至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毕业典礼那天,男女同学打扮得花枝招展,意气风发,灵动的青春在校园里尽情飞扬。

B.《诗词大会》竞答过程扣人心弦,主持人风趣幽默,选手对答如流,嘉宾妙语连珠。

C.面对五花八门的早教机构和课程,家长不应盲目跟风,而应理性判断,科学选择。

D.坐落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国家森林公园——十万大山,蔚然深秀,气象万千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为了读好家书、传承优良品德,同学搜集了以下材料。请你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甲】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诲学说

欧阳修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而迁。不学,则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丙】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春风。

【文字·释义】

【1】参考表格提示,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意与日

语境推断法

(1)____________

有不变之常

课内迁移法:俭以养

(2)____________

君子而为小人

查阅字典法:①放弃;②施舍,布施;③放(箭),发射;④停止;⑤除去,离开。

(3)____________(填序号)

【文句·品读】

【2】请仿照下列示例,为【乙】文画线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进行朗读设计,并说明设计理由。

示例: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品析:连用两个双重否定句,强调学习与才干、志向与成就之间的必要联系,进而突出静心学习、明确志向的重要性。因此,“非”和“无以”重读,声音稍稍拖长,读出一种强调意味,表达作者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盼。

【3】《同儿辈赋未开海棠》用词精妙。结合诗句内容,品味尾联“闹”字的妙处。

【文章·联读】

【4】《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中“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和我们学过的《次北固山下》的哪两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并用一个词概括其妙处。

【5】结合以上诗文内容,分析三位作者在品行方面对自己孩子提出的要求有何共同点。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9、默写古诗文。(凡错、漏、添一字,该空不得分)

1)曲径通幽处,  

2   ,鸣噪自纷纷。

3   ,乾坤日夜浮。

4)了却君王天下事,  

5)居高声自远,    

6)相呼相应湘江阔,  

7)征蓬出汉塞,  

8)《黄鹤楼》这首诗中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的两句诗是:  

 

四、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老妪

梁晓声

那个老妪是一个卖茶蛋的老妪。在12月的一个冷天,在北京龙庆峡附近。儿子要作一篇“游记”,我带他到那儿“体验生活”。

卖茶蛋的皆乡村女孩儿和年轻妇女。就那么一个老妪,跻身她们中间,并不起劲儿地招徕。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是沙哑的,所以她的生意就冷清。老妪锅里的蛋未见得比别人锅里的小。我不太明白男人们为什么连买茶蛋都要物色女主人。

老妪似乎自甘冷清,低着头,拨弄煮锅里的蛋。时时抬头,目光睃向眼前行人,仿佛也只因为不能总低着头。目光里绝无半点乞意。

我出于一时的不平,一时的体恤,一时的怜悯,向她买了几个茶蛋。活在好人边上的人,大抵内心会发生这种一时的小善良,并且总克制不了这一种自我表现的冲动。表现了,自信自己仍立足在好人边上,便获得一种自慰。

老妪应找我两毛钱。我则扯着儿子转身便走,佯装没有算清小账。

儿子边走边说:“爸,她少找咱们两毛钱。”

我说:“知道。但是咱们不要了。大冷的天她卖一只茶蛋挣不了几个钱,怪不易的……”

于是我向儿子讲,什么叫同情心,人为什么应有同情心,以及同情心是怎样一种美德……

两个多小时后,我和儿子从公园出来,被人叫住——竟是那老妪。袖着手,缩着瘦颈,身子冷得佝偻着。

“这个人,”她说,“你刚才买我的茶蛋,我还没找你钱,一转眼,你不见了……”

老妪一只手从袖筒里抽出,干枯的一只老手,递给我两毛钱,皱巴巴的两毛钱……

儿子仰脸看我。

我不得不接了钱。我不知自己当时对她说了句什么……

而公园的守门人对我说 :“人家老太太,为了你这两毛钱,站我旁边等了那么半天!”

我和儿子又经过卖茶蛋的摊前时,见一老叟,守着她那煮锅,如老妪一样,低着头,摆弄煮锅里的蛋。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同样是沙哑的。目光偶向眼前行人一睃,也不过是任意的一睃,目光里绝无半点乞意。比别人,生意依旧冷清……

人心的尊贵,一旦近乎本能的,我们也就只有为之肃然了。我觉得我的类同施舍的行径,在于那老妪,实在是很猥琐的……

1请将“我”与老妪之间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1) 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老妪久候还钱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袖着手,缩着瘦颈,身子冷得佝偻着。

3画线句子在文章中出现两次,有何妙处?

4如何理解“我”是“活在好人边上的人”这句话的含义?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11、早起

①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每天黎明即起,借着从窗户透进来的微微光亮,拿木梳梳理好短发,用发夹夹好,精神利落开始一天的忙碌。

②在勤劳的农家是没有一个闲人的,只要不生病就不会停下手中的活。八十多岁的桂鑫爷爷大清早就在庭院里编竹筛竹箩、扎竹扫把、削竹筷子,他能把一根竹子变出许多物件:快九十岁的白秀奶奶天一亮就坐在门口在干瘦的腿上搓麻绳;在天刚破晓的寒气里,男人扛锄赶牛往田野走去,女人穿梭于厨房、菜园,小孩子帮着打扫庭院、生火煮饭、看管弟妹、喂养鸡鸭……

③爹是一个没有土地情结的农民,在村里做木工、碾米、发电,后来又开代销店做生意。爹脑子活络,不断改善着家里的经济状况,但田里、土里、家务活全落在娘身上。娘对待农事一丝不苟,按照时令精耕细作,一锄土都不放过。在摘茶插红薯的季节,娘几乎是四点钟起床,提着马灯来到地里,就着朦胧月光或晨曦挖土、摘茶,天是在一锄一锄的土块、一片一片的茶叶里亮起来的。

④我儿时最初的早工是放鹅。天地间弥漫着润润的泥土气息,毛茸茸的小鹅吃着沾满露水的青草,当太阳兴高采烈地跳出云层,小鹅细细长长的脖子饱胀成了拔河那样的粗麻绳,我就可以赶着它们回家了。

⑤到七八岁时开始跟着姐姐去茶山摘茶叶。我们背着箩筐,揉着惺忪的睡眼,为着小贩挑担上漂亮发夹或书店玻璃柜中的连环画,在白雾茫茫中向茶山走去。早饭时娘过秤,秤杆下给钱,摸着那一个个硬币真是最惬意的事。最辛苦的是轮到家里为队里的牛割草。我一直不知道牛的舌头是怎么长的,竟然最爱吃两边有锯齿的苇草,割的时候手指要握紧苇草,稍松一下苇叶的锯齿就会让手鲜血淋漓。

⑥有趣的还是清早去捡菌子。雨后的早晨格外清爽,微风一吹,去了瞌睡来了精神。松树林子里,各种菌子比雨后春笋更肆意生长,它们是一窝一窝的,藏得紧,不轻易示人,寻找它们仿佛像寻找一个个躲猫猫的伙伴。但不管它们怎么躲也躲不过我们这些山里孩子贼亮贼亮的眼睛。黄黄的枞树菌、雪白的竹叶菌、红红的米浆菌,都是稀松平常的菌子,随见随捡而已,倒是那一抹淡绿的青头菌很是惹人喜爱,如果能遇上修长白皙还穿着荷叶裙的鸡腿菌那是值得尖叫的。我们一背篓一背篓地从山上背回菌子,在厢房木地板上堆成小山。娘把吃不了的菌子择净晒干,到春节时炒腊肉,把鸡腿菌磨成粉调菜,比味精还鮮。

⑦在娘的熏陶下,我成了一只早起的鸟儿。当别人还沉在昨天的烦闷里梦呓,或者醒在温暖的被窝里犹豫,我已经在晨曦中,在微风里,动起来了,从身体到思想。面对冉冉升起的太阳,我只想满腔热情地投入生活,想跑步想打球想跳舞想大声地朗读,想告诉世界,我醒了。

⑧梭罗说,黎明是大自然对人类最宝贵的恩赐。我喜欢看天一点点亮起来,如一个睡醒的孩子欣欣然睁开眼。我看到环卫工人清扫完最后一片落叶坐下来点燃了一支香烟:看到小贩支起他们的摊位开始热气腾腾地买卖;看到菜农挑着滿筐的嫩绿从不同的小巷汇集到街口子:看到学生打开课本,用世界上最美的姿态,最美的声音,迎来早晨第一缕阳光。

⑨早晨起来,我看到每一个生命都蓬勃饱满,如一树一树的花开。

1请结合语境品味第⑥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的表现力。

黄黄的枞树菌、雪白的竹叶菌、红红的米浆菌,都是稀松平常的菌子,随见随捡而已,倒是那一抹淡绿的青头菌很是惹人喜爱,如果能遇上修长白皙还穿着荷叶裙的鸡腿菌那是值得尖叫的。

2试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⑨段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3第②段写其他人的早起,有什么作用?

4本文为什么以“早起”作为题目,请简要说明。

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我”的记忆里,勤劳的劳家是没有一个闲人的,上到老人下至孩童,大家都在晨曦的光亮中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B.爹是一个没有土地情结的农民,田里、土里、家务活全落在娘身上,我从儿时就开始做早工,经历了农活的辛苦,饱尝了生活的辛酸。

C.娘在摘茶插红薯的季节几乎是四点钟起床,提着马灯来到地里,就着月光或晨曦挖土、摘茶。

D.现在我已习惯了早起,每天清晨,从身体到思想,都动起来,然后满腔热情地投入生活。

五、作文(共1题,共 5分)

12、请以“发现________的魅力”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请从“读书、尊重、坚持、勇敢”四个词中任选一个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

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班级名称;

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