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揭阳七年级质量检测生物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在四个相同的装置里分别装入等量的下表所示物质,搅拌均匀后密封,在对应温度的环境中同时放置一段时间。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装置

物质

温度(℃)

酵母菌+葡萄糖+水

25~30

酵母菌+水

25~30

酵母菌+葡萄糖+水

0~5

酵母菌+葡萄糖+水

95~100

A.①②对照,可验证酵母菌发酵是否需要葡萄糖

B.①③④对照,可验证温度对酵母菌发酵的影响

C.在某一时间段①中的酒精浓度逐渐增加

D.将④重置于25~30℃,酵母菌能继续发酵

2、2023年杭州亚运会我国乒乓球运动员共斩获6金2银1铜。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需完成手臂的屈和伸等动作,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

B.一个动作由一块骨骼肌收缩完成

C.由骨骼肌牵引骨绕关节活动完成

D.体现了关节的牢固性和灵活性

3、下列微生物与其对应的用途,错误的是(  )

A.青霉菌-酿造葡萄酒

B.醋酸菌-酿造食醋

C.乳酸菌-制作酸味泡菜

D.甲烷菌-发酵产生沼气

4、鲍鱼富含碘和硒,有健脑益智的作用,是一道名贵食材。下列关于鲍鱼的结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没有贝壳

B.用足运动

C.用鳃呼吸

D.有外套膜

5、如图是最常见的环节动物蚯蚓,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B是蚯蚓的前端

B.①是蚯蚓的环带

C.蚯蚓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②组成

D.蚯蚓靠肌肉的收缩和刚毛的协助运动

6、以下实例中不是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的是(       

A.给健康的人接种乙肝疫苗

B.给有炎症的人注射抗生素

C.用噬菌体治疗烧伤病人的细菌感染

D.用昆虫病毒制成杀虫剂

7、人的血液由多种成分组成,其中具有运输营养物质和血细胞作用的成分是(       

A.血浆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小板

8、制作过程中,下列食品不需要经过发酵的是_____________。

A.酱油

B.麻油

C.醋

D.啤酒

9、把手插进潮湿的小麦种子堆里,会感觉里面发烫,这是因为种子进行了(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10、如图中,甲、乙、丙、丁代表血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流动的血液是动脉血

B.乙和丙都是静脉血管

C.血液流动方向是甲→丙→丁→乙

D.丁血管内血流速度最快

11、图甲、乙分别表示健康人血液流经肾脏,尿素和葡萄糖百分含量的变化,则C可表示肾单位中的(       

A.肾小体

B.肾小球

C.肾小管

D.肾小囊

12、《小蝌蚪找妈妈》是我国发行的首版动画题材邮票。下列关于邮票中动物描述不合理的是(       

A.虾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B.金鱼和蝌蚪都是用鳃呼吸,生活在水中

C.乌龟和青蛙都可以水陆两栖,所以它们都是两栖动物

D.青蛙的抱对行为是为了提高蛙卵在水中的受精率

13、下图是根尖不同部位细胞的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的细胞能够吸收营养物质而无限长大

B.由根冠到成熟区的正确排序是③①②④

C.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②

D.③处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

14、有明星为了减肥而吞下了蛔虫卵,利用蛔虫抢夺自身的营养,但也造成了营养不良的恶果,蛔虫属于(  )

A.腔肠动物

B.扁形动物

C.线形动物

D.环节动物

15、一年生植物到秋天死亡,它们却能够利用种子过冬,就像许多昆虫能够利用卵过冬一样,这是对寒冷气候的适应,这种现象利用达尔文的观点来解释是(       

A.遗传变异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生物主动适应环境的结果

D.环境进化的结果

16、关于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动植物的遗体被细菌和真菌分解后的产物可被植物重新利用

B.足癣是由一些细菌寄生在人体体表引起的疾病

C.固氮的根瘤菌与大豆共生,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D.牛、羊、马等草食动物胃肠里,生活着可以帮动物分解纤维素的细菌

17、草莓芳香多汁,营养丰富,素有“水果皇后”的美称。开花传粉受精之后,附着在膨大花托的表面,如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小点点①是草莓的种子,可利用种子进行繁殖

B.图中②是草莓的匍匐茎产生的新植株,可利用匍匐茎进行繁殖

C.通过杂交育种获得新的草莓品种,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D.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快速批量繁育草莓植株,保持其优良性状

18、科研人员在西双版纳发现了一种寄生在狼蛛科蜘蛛网上的昆虫新物种——版纳丝蝽(Plokiophiloides bannaensis)。关于版纳丝蝽的说法正确的是(       

A.身体由许多相似体节构成

B.与狼蛛科蜘蛛是竞争关系

C.Plokiophiloides是种加词

D.与蜘蛛同属于节肢动物门

19、如图是蛔虫(甲)和蚯蚓(乙)的形态图,以下不能用来区分它们的身体特征是              

A.是否分节

B.是否有刺细胞

C.是否有环带

D.是否有角质层

20、水螅附着生活在水中,常常可以捕到水蚤等猎物,这主要是依靠(  )

A.刺细胞

B.触手的缠绕

C.发达的肌肉

D.口的吞噬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 ,有的群体中还形成

 

22、病毒没有_____________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_____________里才能生存。

23、短稳杆菌悬浮剂是我国自主创制的新型微生物杀虫剂,对人、畜、禽等生物较安全。为了验证短稳杆菌悬浮剂对茶尺蠖(茶园主要害虫之一)的防控效果,确定最佳用药量,以氯氰菊酯(农业杀虫剂)为对照,对福建某地茶园的茶尺蠖进行了药效试验。下表是短稳杆菌悬浮剂和氯氰菊酯使用的不同天数对茶尺蠖致死率(%)的效果对比:

  用药量

时间

短稳杆菌悬浮剂

氯氰菊酯

833.3毫升/公顷

1071.4毫升/公顷

1500毫升/公顷

900毫升/公顷

3天

87.65%

100%

100%

49.37%

7天

93.93%

100%

100%

60.21%

21天

100%

100%

100%

73.39%

 

(1)茶尺蠖的天敌有蜘蛛和食虫鸟等,请写出一条有关茶尺蠖的食物链______

(2)短稳杆菌与真菌在细胞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没有______

(3)由上表实验数据可知,短稳杆菌悬浮剂与氯氰菊酯相比较,______的防治效果更好。

(4)不同用药量的短稳杆菌悬浮剂都要在茶尺蠖幼虫孵化的相同时期用药,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该实验变量是______

(5)通过对三种不同用药量的短稳杆菌悬浮剂使用不同天数的药效分析,选用用药量为______的短稳杆菌悬浮剂,用药量最佳。

24、动物的运动,有利于动物个体的___________和种族的___________,而提高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5、 哺乳动物种类繁多,生活环境复杂,分布区域广,它们有着共同的特征是体表被毛、运动快速、恒温、    

26、有些细菌和_____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它们相互依赖,彼此有利,这种现象叫做_____

27、下图是关节的模式图,请回答:

1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 ]___________,[   ]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三部分。

2这样的关节即灵活又牢固。其中,使关节具有灵活性的是[ ]__________和[ ] _________中的滑液,它们能减少运动时两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具有牢固性的是[   ]_________,它使两骨紧密地联系起来,经常体育锻炼时它还能增厚,使关节更加牢固。

3我们通常所说的脱臼是指[ ]_______从[ ]_______________中脱落的现象。

 

28、生物的生殖方式有 ____________ 两种.有性生殖是指由亲体产生的 ______ 结合成 ______ ,由 ______ 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后代的优点是 ______

29、取一条活蚯蚓,根据以下要求观察并进行探究。

(1)区分蚯蚓的前、后端。蚯蚓的前端和后端是根据_____位置来判断的。

(2)在观察蚯蚓的过程中,要经常用浸湿的棉球轻擦蚯蚓身体的表面,原因是_____

(3)用手轻轻触摸蚯蚓的腹面,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这是因为腹面有_____

(4)将蚯蚓放在光滑的玻璃板和粗糙的纸上,发现蚯蚓在_____上运动的要快一些。

(5)观察蚯蚓的身体,看到它是由许多相似的_____构成的。

30、动物行为最复杂的动物是   ( )

A. 单细胞动物   B. 腔肠动物   C. 鸟类   D. 哺乳类

三、连线题(共1题,共 5分)

31、把下列左边的结构和中间的动物以及右边的动能用直线联系起来.

四、综合题

四、判断题(共1题,共 5分)

32、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的科学家是荷兰人列文虎克。____

五、综合题(共2题,共 10分)

33、请根据鸟的形态结构示意图回答。

 

(1)鸟的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_____(填“无脊椎”或“脊椎”)动物。

(2)鸟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_____;有气囊辅助_____呼吸。

(3)鸟类的消化特点是:食量大,消化能力_____(填“强”或“弱”),能为飞行提供充足的能量。

34、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________,与1号试管起______作用。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____________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是___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_________

(4)有的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支试管外,还要设置第四支试管,放入馒头块与清水不搅拌,其他处理均相同”。你认为第四支试管的设置________(填“有”或“没有”)必要。

(5)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口腔对淀粉能进行________________消化。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