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文化运动后期在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方面成就较显著的人士( )
A. 李大钊 B. 胡适 C. 鲁迅 D. 陈独秀
2、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对下列图片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图①反映了商朝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
B.图②中的发明对航海事业产生重要影响
C.图③反映了宋代活字印刷技术的高超水平
D.图④中的著作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的军费开支在占GDP比例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情况下,仍然稳居世界第二。军费由1950年的26亿元增涨至2017年的10246亿元;军队规模大幅缩减,在编军人数量由1950年的627万缩减至2017年的200万;同时重视国防科技的发展,大力加强国防和军队改革,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材料说明( )
A.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国防道路
B.没有强大的国防就没有强大的国家
C.强大的国防需要不断裁军
D.国防建设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4、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两岸统一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改革开放以来,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因素不断增强,这些因素包括
①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②香港、澳门顺利回归与繁荣发展
③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④祖国大陆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5、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比中国要晚大约一千年,下列和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①大化改新 ②查理马特改革 ③法兰克王国的发展 ④丕平献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6、比较两幅卡片中的法令内容,其共同点是
A.降低了被解放者的政治地位 B.要求被解放者“赎买”土地
C.因为大规模内战而颁布实施 D.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7、分析下图,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半数的居民能享受雅典民主
B.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
C.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
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
8、下图为1840—1920年英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变化表,导致表格中农业人口百分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 1840 | 1870 | 1900 | 1920 |
百分比(%) | 22 | 14.8 | 8.4 | 7.1 |
A. 圈地运动蓬勃进行 B. 殖民帝国开始建立
C. 工业化进程的影响 D. 资产阶级革命成功
9、《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扬州”。据此推断扬州建城开始于
A.春秋时期 B.秦朝
C.西汉 D.隋朝
10、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改变
D.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11、有位革命领导这样评述《国际歌》的影响:在欧洲,只要你唱起《国际歌》,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同志和朋友。这里的“同志和朋友”指的是:( )
A. 封建地主阶级 B. 无产阶级 C. 资产阶级 D. 教会势力
12、“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这首诗歌赞颂的是我国古代的(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郡县制
13、被誉为“立足于人间社会,以基本写实的方法来描写家庭生活、婚姻、男女感情,并反映社会现实的小说作品”的是
A. 《西厢记》
B. 《窦娥冤》
C. 《蜀道难》
D. 《红楼梦》
14、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这段话反映了苏俄当时实行( )
A.均田制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农奴制
15、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王进喜等模范人物。他们的先进事迹突出地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A.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B.和平民主,反对独裁
C.改革开放,与时俱进
D.坚持科学,崇尚民主
16、他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中的他
A.圣马丁 B.玻利瓦尔 C.甘地 D.章西女王
17、“南宋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
A. 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 B. 南方手工业进步
C. 南宋商业繁荣 D. 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18、下面是我国民政部公布的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情况统计表。据此表可知抗日战争的基本特点是( )
群体类别 | 八路军 | 新四军 | 东北抗 日联军 | 党政工 作人员 | 国民革命 军陆军 | 外籍抗 日烈士 | 其他抗日 群体和个人 |
占总数比例 | 32% | 9% | 7% | 10% | 29% | 0.02% | 12.98% |
A.持续时间长
B.大兵团作战
C.沦陷地域广
D.全民族抗战
19、张军参观俄国历史博物馆时,在一份旧报纸上看到这样一篇报道:“1917年11月6日晚9点45分,伴随着‘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大炮发出的一声怒吼,起义者攻打冬宫的战斗开始了!”这份报纸报道的历史事件是( )
A.二月革命 B.攻占巴士底狱
C.农奴制改革 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20、中国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意大利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在艺术内容上都有世俗化的倾向,其共同的根源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C.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兴起 D.新的审美倾向
21、春秋的首位霸主是(_____________),卧薪尝胆的是(_____________)。
22、学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后,小刚同学设计了下面表格,请你帮助他完成表格的内容:
比较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美国独立战争 | 法国大革命 |
开始时间 |
|
|
|
颁布的法律文献 |
|
|
|
共同作用 |
|
23、如果说________把神从人的精神领域驱逐出去,那么牛顿把神从无生命的领域驱逐出去,________把神从有生命的领域驱逐出去
24、1936年________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1942年________保卫战,不仅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5、民主与法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
(1)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2)《 》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3)《 》被誉为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
(4)《 》的发表标志着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26、冷战开始的标志: 。
27、《格尔尼卡》是为了抗议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而作,它的作者是______。第三次科技革命把人类带入了______。
28、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______________,政治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
29、唐太宗时,高僧_____西行前往天竺取经;宋真宗时辽宋议和,辽撤军,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此盟约为_____。
30、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广大中下层民众困苦不堪,对政府的不满加剧。以_____为首的纳粹党乘机大肆活动,根据各个阶层的不同心里,进行针对性的蛊惑宣传;还利用群众对_____条约的不满,煽动复仇情绪,从而赢得了广泛的支持。
31、识别历史人物。
思考:写出下述两幅图的人物姓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两人的主要事迹并予以适当的评价。
32、阅读“明治维新”思考问题
(1)明治维新开始在何时?
(2)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3)明治维新有哪些影响?
33、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秦朝统一使用的文字
(2)汉武帝建立的监视地方官吏、豪强的制度
(3)隋朝大运河的中心
(4)唐朝的盛时期在历史上称为
34、在世界近现代史上,俄国(苏联)既有过耀眼的崛起腾飞,也有过出人意料的失势陨落,这些都深刻影响着世界近现代史的进程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俄国为摆脱落后局面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革命。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A处应填写什么内容?1861年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这场改革的发动者是谁?
材料二 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拉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2)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俄国“能够挂着拐杖走动了”,这主要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依据材料说出,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的理由。
材料三 近日来,随着乌克兰局势的升级,西方国家对俄制裁层出不穷。德国资深议员、联邦院气候保护和能源委员会主席克劳斯思斯特在俄罗斯展开对乌克兰军事行动之时,思斯特公开发声认为俄乌冲突的源头在于北约东扩,北约成员国侵害了俄罗斯的安全需求。
——光明网
(3)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北约”成立。依据所学知识回答,这是美国发起并组织的对抗哪个大国的国际组织?“北约”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组织?
材料四 世界上的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摆脱意识形态偏见,最大程度增强合作机制、理念、政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2021年1月25日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的讲话
(4)依据材料四,谈谈大国应有怎样的担当。(不准照抄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