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眉山九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下面是l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的统计表,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量

产值(千卢布)

1860

99

11600

7954

1879

287

42000

51937

A.亚历山大二世即位     B.废除了农奴制

C.彻底扫除了封建残余 D.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

 

2、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是因为(  )

①朝鲜爆发内战

②美国出兵侵略朝鲜,所谓的“联合国军”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

③美国侵略军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④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

3、抗战相持阶段,湖南成为抗战的前哨阵地,中日双方在湖南进行了6次会战,其中揭开正面战场反攻序幕的是(       

A.第三次长沙会战

B.常德会战

C.衡宝战役

D.湘西会战

4、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革新,都会给生产力带来巨大提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使人们的社会方式得到改变。下列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成就的是

A.手提电脑

B.飞机

C.克隆羊

D.氢弹

5、20世纪20年代的哪部美术作品是西方精神世界的一个缩影

A. 《格尔尼卡》

B. 《记忆的永恒》

C. 《和平鸽》

D. 《最后的晚餐》

6、经济发展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条件,随着经济发展,经济组织也不断更新。以下人类社会的经济组织最迟出现的是

A.租地农场

B.庄园

C.工厂

D.手工工场

7、1992年,一位莫斯科居民通过信件与外国友人联系时,他在寄信人地址中写的国名应是

A.沙皇俄国   B.俄罗斯

C.苏维埃俄国   D.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

 

8、《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  不得后退。”材料所涉的历史事件

A. 表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B. 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捷

C.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D. 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9、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上,国共两党的一次激烈交锋,为战争爆发埋下“伏笔”。这里指

A. 红军长征   B. 西安事变   C. 日本投降   D. 重庆谈判

10、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之时,国际组织发挥了重要的协调作用。如图应是哪一国际组织的介绍

A.世界卫生组织

B.世界贸易组织

C.联合国

D.亚太经合组织

11、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华民族圆了一个又一个梦:独立梦、回归梦、入世梦、奥运梦、飞天梦、世博梦等。中国的这些梦想得以成真的根本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一国两制”政策的实行

C.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D.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12、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他的历史贡献在于推动了我国古代科学的发展,率先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比欧洲科学家约早一千多年。他就是

A. 祖冲之

B. 张仲景

C. 毕昇

D. 徐光启

13、某学习小组以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为主题进行研究,整理了下面的资料卡。它反映出的反抗殖民统治的历程是

一、殖民地人民的反抗(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

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2.印度民族大起义

二、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20世纪初——20世纪中期)

1.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3.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三、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20世纪中期——)

1.万绦会议

2.“非洲年”

3.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A.民族独立——民主权利——民族发展

B.民主权利——民族独立——民族发展

C.民族独立——民族发展——民主权利

D.民族发展——民主权利——民族独立

14、“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灭亡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     

A.春秋战国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五代十国时期

D.辽宋夏金时期

15、这场战争是美国对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挑战。在这场战争中,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到北约导弹袭击,3名中国记者不幸牺牲。”“这场战争指的是

A.伊拉克战争   B.越南战争

C.科索沃战争   D.朝鲜战争

 

16、同治十一年年,李李鸿章在“复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曾说,清王朝正面临三千年年未有之变局。其实,政治上的独立自主、经济上的自给自足现状早已被打破。故这“变局”应始于: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鸦片战争

C. 洋务运动

D. 甲午战争

17、凌青诗作: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诗中但悲港岛易英徽涉及的历史事件

A.签订《南京条约》

B.签订《马关条约》

C.签订《辛丑条约》

D.1997年香港回归

 

18、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 )

A. 玄奘西行

B. 鉴真东渡

C. 张骞出使西域

D. 派“遣唐使”

19、今天,在法国国家档案馆里,珍藏着一份记录了二百多年前法国革命理想的文件,它被历史学家称为新社会的出生证书。该文件是( )

A.《人权宣言》 B.《权利法案》

C.《独立宣言》 D.《联合国家宣言》

20、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相同之处是

A.打击外来侵略势力 B.巩固祖国海防

C.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 D.加强中央集权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标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的法律文件______

22、二战后,成立的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分别是__________

23、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_______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4、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结果:殖民政府发布________,逮捕甘地,有数万人被判刑。后来,印度总督与甘地谈判,双方妥协

25、宋代货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______”,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______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26、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出现了以________________为特征的“新经济”。

27、《九国公约》:华盛顿会议

(1)原因: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的关系,但它们在________________地区仍然矛盾重重。日本实力增强,几乎独霸中国.英、美对此极度不安,力图遏制日本的扩张,三国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

(2)目的:为了调整________国家在这一地区的矛盾。

(3)时间、与会国、主导会议国家:由美国倡议,________年11月,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9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主导会议的是________国。

(4)结果: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________》等条约。

①针对国:《九国公约》针对的中国问题而签署的条约

②内容: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________原则

③实质:但是公约所标榜的尊重中国主权、独立,只是表面文章。列强对中国提出的________权、关税自主和________等正义要求,都予以拒绝

④影响:《九国公约》使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最终实现,阻止了________独霸中国的企图,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________中国的局面

28、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的背景:

(1)制定侵略政策:日本觊觎中国之心由来已久。1927年,日本内阁提出了先夺取满、蒙,再征服_____,进而称霸_____的侵略政策。

(2)成立法西斯组织:经济大危机中,日本经济受到重创。在国内矛盾激化的形势下,日本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法西斯组织。

29、请写出与下列提示相对应的作品各一部。

(1)章炳麟宣传革命思想

(2)鲁迅深刻揭露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3)1919年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30、美国内战期间宣告奴隶解放的法律文件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战国后期,秦国通过谁的改革逐渐强大起来?他在军事领域的改革主要内容是什么

(2)你知道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成功改革有哪些?(举3例)

(3)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使中国强大起来。请问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的会议是哪一次会议?在哪一年召开的?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实行至今的制度是什么?

32、阅读“明治维新”思考问题

(1)明治维新开始在何时?

(2)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3)明治维新有哪些影响?

33、(1)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 日寇残杀我30万同胞的地点:南京

B.日寇偷袭美军太平洋舰队所在地:珍珠港

(2)仔细观察该图,跟据地图概括日本投降的原因。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展示。中国的对外交往,既有交流互鉴,也有固步自封。如今的中国正在逐渐影响着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汉朝时期,以丝绸贸易为媒介和主要动力,开通了世界上最长的陆上经济商贸之路、文化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留下一连串璀璨夺目的文化遗产。

——德国地理学家里希霍芬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汉代丝绸之路的作用。

材料二   唐朝是中国古代外交非常活跃的时期,唐朝的社会经济繁荣景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唐朝又以兼容并包的开放政策吸纳外来文化之精华。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灿烂的中华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邦,使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形成了中华文化圆。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选择上图历史人物一位,写出相关事件。

材料三   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对外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摘自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反映了一种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宋代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名称。

材料四   明朝中期的中国,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但中国人没有恃强凌弱,28年间,郑和船队秉持“共享太平之福”理念,发展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是世界公认的和平之旅。有人这样评价,“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诏颁赏,厚往薄来。”

——摘编自《中国水运报》等资料

(4)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是哪里?

材料五   “……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1757年,清朝下令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库。

(5)材料五中,“与外界隔绝”体现了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产生了怎样消极影响?

材料六   “一带一路”传承了古代丝绸之路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精神。……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具有新时代的特征。首先是“亲善之路”……在互联互通的基础上,与世界各国进行平等发展、互利共赢。其次是“繁荣之路”……连接了亚、欧、非三块大陆,为沿线国家提供了强大的机遇与潜力。最后是“交流之路”……不仅是经济贸易之路,还是文化交流和民众交往之路。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我们要发扬丝路精神,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生命。

——摘编自王义桅《论“一带一路”的历史超越与传承》

(6)结合材料六,提炼“丝路精神”的核心内涵。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