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木舒克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卷带答案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大堰河——我的保姆》以强烈的感情抒发了对一位普通而又伟大的劳动妇女一—乳母大堰河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B.在诗歌中,除了“乌黑的酱碗”“扯破的衣服”“四块钱的棺材”“几束稻草”这些意象在阐释着大堰河的贫困外,她始终含着笑立在作者的记忆深处。

C.艾青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的空气里长大”的,因此他对保姆大堰河的爱是发自内心的。

D.大堰河给以世界的是无私地赠予、不停地劳作、毫无保留地贡献她的一切——从血汗、乳汁到赤诚的心,直到她死。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舆论认为,美国总统向中方传递对华友好的积极信号,希望在对华关系上超越意识形态的藩篱,制定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外交政策,争取迎来中美关系的“新时代”。

B.公安机关对医疗机构的报警求助要快速反应,果断处置,坚决制止,特别是正在实施伤害医务人员行为的,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坚决制止,必要时可以依法使用警械。

C.政府部门应加强涉及野生动物游览项目的整体规划。从野生动物保护和旅游服务等多层面加强监管,降低行业准入门槛,重塑首都野生动物行业形象和旅游业形象。

D.南科大这届毕业生之所以备受关注,不仅因为他们是该校“去筹转正”后招录的,更因为他们是南科大通过“综合评价模式”录取、并获得教育部认可学历的大学。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积淀在抗战老兵身上的赤子情怀,将助推整个中华民族走向共圆“中国梦”的未来。我们向他们致敬,不仅是为了重温历史,缅怀先烈,更是传承他们为民族尽忠义的担当精神。

B.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能否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念,将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与成功。对此,必须培育青少年理性、健康、绿色的科学消费观念。

C.过去的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需求侧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驱动取得的,今后的经济增长必须转向供给侧的“三大发动机”——改革、转型、创新来驱动。

D.《澳门风云3》是中国博纳影业出品的剧情电影,该片讲述莫愁跳飞机“自杀”后,对她痴清一片的军火商易天行布局追杀石一坚,高菲与刀仔、小马携手石一坚联合抗敌。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竞争上岗、庸者让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对那些不思进取、天天混日子的干部职工,的确会感到很不适应,因而产生了不稳定感和危机感。

B. 享有东方古城堡之美誉的福建客家土楼民宅具有防匪防盗、防震防潮、冬暖夏凉、生活方便,虽历经百年风雨,至今仍巍然屹立。

C. 国家卫生部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年每人要8瓶水,远远高于国际上2.5瓶的水平,我国俨然已成吊瓶大国

D. 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蔬菜本身确实有益健康,但考虑到农田里施用的大量化肥和催生技术,就要对前面的结论加一个问号了。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我想养只鸽子,让它生鸽蛋给小孩儿玩。可是目前严重的问题是家里有没有壁虎?假定有了,会不会偷鸽蛋?

B.上海电影译制厂制作了许多受人欢迎的作品,如:《音乐之声》《王子复仇记》等等,为什么令人百看不厌?这首先还要归功于本子做得精彩。

C.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政治的清明和文化的复兴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

D.红丝带——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标识,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的关心,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摄影和绘画都是通过平面描绘造成视觉上的空间立体感。它们解脱了物质实体占有的空间,压缩为平面来表现,作用于欣赏者视觉感受习惯。不仅如此,由于作者在作品中熔铸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自己的喜怒哀乐和爱憎情感,因而能唤起欣赏者相似相同的情感体验,引起欣赏者的联想,造成超越对象以外的道德力量和艺术意蕴,使有限的瞬间形象收到了无限的效果。

②摄影和绘画要在生活的长河连续不断流动的时空过程中,捕捉带有典型意义的瞬间,把要表现的内容,选择一定的空间,用物化手段凝定下来,构成具有完美精神风貌和本质意义的艺术形象。摄影和绘画可以把彼此交错的事物、多形体的各式形态、流动变幻的动作、人的内心情绪和五色纷呈的风光,通过色彩、线条、影调,在一张平面图上并列地展现出来,构成和谐完美的整体。摄影和绘画作品的这种视觉的直观性,使得人们能够把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一目了然地接受下来。

③摄影和绘画所使用的物质媒介材料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摄影是科技文明的产物,摄影艺术对科技和设备有很大的依赖性。而绘画不同,它所用的媒介材料是颜料、画笔和画布(纸),科技含量低。画家的画笔没有直接成像的能力。照相机可以将形象直接摄取下来,而不必经过描绘阶段,原因在于摄影有光学技术和机械技术作为支撑,而绘画却没有,这样就造成了摄影家与画家在技术内涵上的分别。画家的技术是一种“手艺”,而摄影家的技术则是掌握、控制照相机和暗室处理技术的能力。摄影对设备有严格的要求,所以摄影对设备的依赖,归根到底是对科技的依赖,每一张好的照片,都是技术和艺术成功综合的结合。

④一般而言,绘画和摄影都是通过光影色、点线面造型手段去塑造视觉形象。但从物理本质上看,绘画上的“光”只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是用颜料构成的色彩和以色彩表现出来的“光的幻觉”;摄影的光却是真正意义上的光,“是光的物理学、化学感应所造成的影调和色彩”。所以,“光”是摄影艺术造型的最重要的材料。

⑤“咔嚓”的瞬间是不可能重复的,摄影是用镜头去看,用“光”去捕捉“真实”,是真正抓住了瞬间的艺术。绘画也是去表现生活的瞬间,而这种瞬间与摄影意义上的瞬间,有着本质的不同,绘画的瞬间是用眼睛去抓取的,留存在大脑中,再用笔去表现真实,这种瞬间的真实就带有很大的漂移性,与其说是“瞬间”,倒不如说是“印象”。摄影截取生活“瞬间”的速度,迅速而敏捷,而绘画却迟缓。画家将留存于大脑的印象再现出来,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在表现方法上,绘画灵活多变,可具象、可抽象、可现实、可浪漫;而摄影却不同,照相机只能纪实性地抓取生活中的瞬间景象。但现实生活中的景象总是松散和偶然的,要使互不相关的事物关联起来,或者从一大堆偶然联系的事物中找出必然的联系,让无序成为有序,这就要求摄影家有选择的拍摄。而摄影瞬间的不可重复性,就决定了摄影家要去捕捉、去发现、去等待符合自己审美思想的光线,寻找符合自己意图的角度。

⑥在当代造型艺术的开放性与多样性同步发展过程中,摄影与绘画更是自觉不自觉地在相互撞击、交叉中表现出多方位的艺术交融。

⑦摄影艺术的存在与发展,以及大量的艺术实践证明,它横向地兼收并蓄他种艺术之长,尤其是绘画之优点,吸取精华,取长补短,通过充分调动摄影艺术表现手段去多方位地反映复杂多样的现实事物的形态,已成为创作中的新因素,其目的就在于使其自身获得更大的包容性与多义性。

⑧那么,艺术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互为影响、互为渗透,是否就会失去自身艺术的特征呢?众所周知,摄影术诞生以后就受到绘画的熏染。除此之外,摄影还从文学、戏剧、音乐、雕塑、建筑、书法等艺术门类吸取了自己所需的东西。_______,它_______没有被绘画或其他艺术所同化,_______没有失去自己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的本质特征,_______没有产生什么危机。相反这些吸收对于增强摄影生命的活力与生机,丰富和扩充它的艺术手段以及发展它的表现形态,无不产生了有益的作用。绘画受到摄影的影响,但并没有消亡,反而促使自己重新去探索艺术目标。摄影与绘画并存互补,彼此渗透,并不等于泯灭或削弱自身艺术的特征和品质,而且有助于丰富它的美学形态结构。

⑨著名立体派艺术家洛特早在第一次世界摄影展中就写道:“在一个世纪之内,这个机器将会是画笔、调色板、色彩、灵巧、习惯、耐心、锐利的目光、笔触、颜料、透明色、诀窍、立体感、精工、逼真。”由此可见,摄影家所采取的摄影与绘画交叉融合、写实与写意溶为一体,不仅表现了他们新的审美追求与艺术趣味,而且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矫正它的偏差,从而掌握新的手法和方法,显露出多样的审美品味。

⑩文艺理论家钟本康曾提到,凡艺术总是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它总是根据艺术家所感受到、体验到、认识到的思想感情创造出来的。因此各门艺术之间的相互启示、渗透、综合、融化是合乎艺术内在规律的,是不足为奇的。

1请在第段空格处依次选择适当的词______________

然而   虽然   因此       所以  

2第①段中“无限”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内容判断准确的一项是(   )

A.第⑤段中“只是一种比喻的说法”中的“比喻”是一种修辞。

B.第⑩段引言“这个机器将会是画笔……”说明机器功能更强大。

C.摄影家和画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的“瞬间”有不同之处。

D.摄影家在感知生活的过程中要比画家要求更加敏锐。

4摄影与绘画的共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摄影对科技的依赖是否削弱了摄影作品的艺术性?请简述理由。

6上文阐释了摄影和绘画的关系。请你选择一组姐妹艺术,如“戏剧”与“电影”、“散文”与“诗歌”等,按照上文的三层基本思路,进行简述。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5题,共 25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借用琵琶女的动作以及擅长弹奏的名曲来表现她有高超技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师说》中,认为老师的职责是“_____________”,在解说人们应从师的原因时,认为“________________”,不可能没有疑惑。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和冬天的情景。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五律《旅夜书怀》的颔联     ,描绘的景象雄浑阔大,反衬了作者孤苦漂泊的悲怆心情。

(2)杜牧《赤壁》   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

(3)《庄子·逍遥游》指出,   ,这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作者认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即“________”,并由“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等现象想到提高君子学养的方法和按照此法能达到的效果:“ _________。”

(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写诗人为美丽的景色所陶醉,直抒胸臆,表达喜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无数“逆行者”用大爱撑起生命的托付,为全社会树立起一座道德精神的丰碑。我们可以用司马迁《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赞美他们可比日月的精神。

(2)马援《诫兄子严敦书》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比喻,说明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能成为谨慎谦虚的人,学习杜季良不成功就会成为纨绔子弟,警拔有力,发人深省。

(3)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通过运用诸葛亮的典故,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先贤,施展抱负。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笔下的斥鷃腾跃数仞而_________,但大鹏在六月风的托举下__________虽然都是飞,但是有着巨大的差距,不可同日而语。

(2)曾子说他自己_________,荷子在《劝学》中指出__________,就会智慧通达,减少过失,都强调了人应该自我反省的意思。

(3)《过零丁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国家和自身两方面表达了坐着的哀恸,比喻贴切,感情挚烈,使人读之怆然而悲!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题王晋卿画后

【宋】苏轼

丑石半蹲山下虎,长松倒卧水中龙。

试君眼力看多少,数到云峰第几重?

题宗室大年画(其一)

【宋】黄庭坚

水色烟光上下寒,忘机鸥鸟恣飞还。

年来频作江湖梦,对此身疑在故山。

【注释】赵令穰,字大年,画家。大宋开国太祖赵匡胤的五世孙。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文人与山水渊源深厚,常以诗寄情,以画寓意。苏黄二人所观之画,一为山中景,一为水中景。

B.王晋卿的画中有石、虎、松、龙、山,远近结合,层次丰富。赵令穰的画中有水、烟、江、鸟,动静结合,淡雅写意。

C.两首诗均先描画景,再写观画人的表现,都遵循了古典诗歌“起、承、转、合”的结构章法,起自画作又合于画作,首尾呼应。

D.苏轼独好陶渊明之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黄庭坚主张诗歌“平淡而山高水深”。两首诗的风格都体现了各自的喜好。

(2)自选角度赏析“丑石半蹲山下虎,长松倒卧水中龙”一联。

(3)题画诗充分体现了诗情画意的中国式审美。这两首诗借助于画意分别表达了怎样的诗情?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3、格天阁

(宋)罗大经

秦桧少游太学,博记工文,善干鄙事,同舍号为“秦长脚”,每出游饮,必委之办集。既登第及中词科,靖康初,为御史中丞。

金人陷京师,议立张邦昌。桧《议状》,大略谓:“赵氏传绪百七十年,号令一统,绵地万里;子孙蕃衍,布在四海;德泽深长,百姓归心。只缘奸臣误国,遂至丧师失守,岂可以一城而决废立哉? 若心欲舍赵氏而立邦昌,京师之民可服,而天下之民不可服;京师之宗子可灭,而天下之宗子不可灭。望稽古揆今,复君之位,以安天下。”虏虽不从,心嘉其忠,与之俱归。

桧天资狡险,始陈此议,特激于一朝之;既至虏廷,情态遂变,谄事挞辣,倾心为之用。兀术用事,侵扰江淮,韩世忠邀之于黄天荡,几为我擒,一夕凿河,始得遁去。再寇西蜀,又为吴玠败之于和尚原,至自髡其须发而遁。知南兵日强,惧不能当,阴与桧约,纵之南归,使主和议。

桧至行都,绐言杀虏之监己者,奔舟得脱。见高宗,首进“南自南,北自北”之说。时上颇厌兵,入其言。会诸将稍恣肆,各以其姓为军号,曰“张家军”“韩家军”。桧乘间密奏,以为诸军但知有将军,不知有天子,跋扈有萌,不可不虑。上之动,遂决意和戎,而桧专执国命矣。

方虏之以七事邀我也,有“毋易首相”之说,正为桧设。洪忠宣自虏回,戏谓桧曰:“挞辣郎君致意!”桧大恨之。厥后金人徙汴,其臣张师颜者作《南迁录》载孙大鼎疏,备言遣桧间我以就和好,于是桧之奸贼不臣,其迹始彰彰矣

方其在相位也,建“一德格天之阁”,有朝士贺以云:“我闻在昔,惟伊尹格于皇天;民到于今,微管仲吾其左衽。”桧大喜,超擢之。又有选人投诗云:“多少儒生新及第,高烧银烛照蛾眉。格天阁上三更雨,犹诵《车攻》复古诗 。”桧益喜,与改秩。盖其胸中有歉 ,故特喜此谀词以为掩覆之计,真猾夏之贼也。

余观唐则天追贬隋臣杨素诏曰:“朕上嘉贤佐,下恶贼臣,尝欲从容于万机之暇 ,褒贬于千载之外;矧年代未远,耳目尚存者?”夫杨素异代之奸臣,则天一女主,尚知恶而贬之,矧如桧者,密奉虏谋,胁君误国,罪大恶极,上通天,其可赦乎?开禧用兵,虽尝追削,嘉定和戎,旋即牵复,是可叹也!

注释:①格天阁:秦桧任宰相后所造,是“一德格天之阁”的简称。格,感通;格天,封建统治者自称受命于天。②挞辣:完颜昌,金大将,女真族。③矧:shěn,何况。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议状》 陈:上奏

B.特激于一朝之 谅:诚信

C.有朝士贺以云 启:启发

D.耳目尚存者 耳目: 耳闻目睹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京师之民可服 三十日不还,请立太子为王

B.阴与桧约 家祭无忘告

C.之动,遂决意和戎 天下笑者,何也

D.上通天,其可赦乎   权起更衣,肃追宇下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桧少游太学,博记工文,善干鄙事

秦桧年轻时游学太学,记忆广博工于写作,善于做些卑鄙的事情

B.既至虏廷,情态遂变,谄事挞辣

已经到了敌方朝廷,感情和态度就变了,向挞辣献媚

C.故特喜此谀词以为掩覆之计,真猾夏之贼也

所以特别欢喜这些阿谀奉迎的话作为遮盖的办法,真是乱国的奸贼呀

D.矧如桧者,密奉虏谋,胁君误国

何况像秦桧这样的人,秘密地遵奉敌人的阴谋,胁迫国君而贻误国事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只缘奸臣误国,遂至丧师失守,岂可以一城而决废立哉?

②于是桧之奸贼不臣,其迹始彰彰矣。

5文章题目“格天阁”有什么含义?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4、作文。

有个教授做过一项实验:12年前,他要求他的学生进入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自由找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人似乎特别钟情后面的座位。教授分别记下了他们的名字。10年后,教授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最后,教授语重心长地说道:“不是说凡事一定要站在最前面,永远第一,而是说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十分重要。在漫长的一生中,你们一定要勇争第一,积极坐在前排呀!”

  请以“坐在生活的前排”为题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