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有三处(含标点)与教材原文不符,请修改。
小嘎子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胖墩儿摔了个仰面朝天。
2、填空。
(1)《浪淘沙》(其一)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江南春》中表现江南春光声色之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金、木、水、火、土”称为“五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五脏”。
3、比一比,组成词语。
寇( ) 梭( ) 嫌( )
冠( ) 琐( ) 廉( )
4、语文内容我了解
(1)泰山因其( )、( )而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的、崇高的象征。
(2)泰山古称 ,又称 。位于 中部,为中国五岳之一。泰山主峰玉皇顶山势雄伟壮丽,气势磅礴,名胜古迹众多,泰山在人们的心目中,已成为( )、( )的象征。
5、读句子,用文中的四字词语概括“我”当时的心情。
1.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______)
2.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 (______)
3.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 (______)
6、古诗阅读。
送柴侍卿①
(唐)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②,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①侍御:官职名。②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
【1】对以上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送柴侍卿》中“明月何曾是两乡”所表达的情感和苏轼的“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
B. 朋友离别在即,可王昌龄却说“送君不觉有离伤”,未免让人觉得有些薄情寡义。
C.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前两句旨在点题,引出了相互惜别的人物、地点、时令和友人要前往的目的地。
D.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两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李白在楼前久久伫立,目送孟浩然乘船顺流而下,渐行渐远,船上的白帆逐渐消逝在遥远的水天相接处。
【2】虽然两首都是离别诗,但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请分别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两首诗中的“客”和“君”各指的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最喜欢两首诗中的哪一句?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后回答
送人之松江
宋•俞桂
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
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微雨过松江。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袂:袖子。诗中“分袂”是分别的意思。
【1】《送人之松江》所写送别的季节是__________,《别董大》所写送别的季节是__________。
【2】请赏析这两首送别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剃头大师(节选)
很快,我就发现自己闯了祸。因为这样随意乱剪,头发长长短短,这儿翘起,那儿却短得不到一厘米。
“哎呀!”我叫起来,“坏了!”
小沙连忙摸耳朵,看它们还在,就无所谓了。我敢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我剪掉了几根翘起的长发,又把头发修了修,可惜越修越糟,一些头发越剪越短,甚至露出了头皮。一眼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
我想稳住小沙,告诉他这是最时髦的发式,可他一照镜子,大叫一声,像见了鬼一样。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时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剃头大师”指的是____________,“害人精”指________________。
【3】“我发现自己闯了祸”,这“祸”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 如海宁的安澜园 苏州的狮子林 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 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 如蓬岛瑶台 武陵春*。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1】在文中缺少标点符号的地方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读画“_________”句子,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标题为“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在内容上却用大量的笔墨描写昔日的辉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0年是中国人们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一位位抗美援朝的英雄、一个个抗美援朝的故事一定触动着你的心。作为中国少年儿童的你,请结合本课谈一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绿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潭最低。走到山边,便听风“哗哗,哗哗”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头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格外 分外)地响了。那瀑布从上面_________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_________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的原因。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 恰当)些。轻风起来时,点点水花随风飘散,那更像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地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1.请你用简单的符号画出梅雨亭、梅雨潭、梅雨瀑三者的位置。
2.画去括号中使用不恰当的词语。
3.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4.“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晶莹”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像一朵朵小的白梅”写出了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秋天的雨》片段,按要求做题。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 )。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小喜鹊衔来树枝( ),松鼠找来( )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 ),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松柏( )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杨树、柳树的叶子( )树妈妈的脚下。它们都在准备过冬了。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2】在文中找出关于描写颜色的词语,再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抄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仿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同学们,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就要到了。2021年是农历辛丑年,“金牛送福,家和业兴”。中国邮政定于2021年1月5日发行《辛丑年》特种邮票一套2枚,其设计延续了第四轮生肖邮票的“家国”理念。两枚邮票分别展示了国家的期许、家庭的企盼,组合而成浓浓的新春祝福。
【1】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请你写两个关于牛的成语______、______。选择其中一个写一句祝福语,送给最爱自己的爸爸妈妈。
_________________
【2】爷爷写了一幅春联,上联是“一曲牧歌传牛背”,下面适合做下联的一项是( )
A.无边柳色绿村头
B.铁牛喘月平畴绿
C.茧手挖来遍地金
D.为民当效黄牛力
【3】浩明和小康想给上面的两枚邮票起个名字,浩明觉得“奋发图强”好,小康觉得“牛年大吉”好,你同意谁的说法呢?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感悟
夏天里的成长(节选)
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1】用“ ”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2】北方农家的谚语表达的意思,可以用文中那句话概括?用“﹏﹏﹏”画出。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要写农谚?你还知道哪些农家谚语?写一句你熟悉的,与大家分享。
【3】“人也是一样……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这句话中的“热天”是指_______________,“赶热天”让我想到了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词句。
(1)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怎么能这样做?(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不能这样对待同学。(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万枝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只大虫被武松打死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照样子,按要求写句子。
(1)例: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他怕鬼,怕喝中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椰子扑通一声掉进水里。
门______________关上了。
18、句式转换。
科学家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1)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改成“把”字句。
一辆小红车的反光镜被我的车碰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改为反问句)
_____
(2)三黑看见自己种的养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仿写比喻句)
_____
(3)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伤写一个感叹句)
_____
(4)人人都遵守交通规则,我们的安全和事故就有了保障。(修改病句)
_____
(5)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熙样子,写句子)
春雨中的竹笋,昨天 _____,今天 _____,明天 _____。
21、写一则寻物启事。
“六一”儿童节这天,三年级(5)班的石小晶观看节日时,把一个红色的水杯落在操场上。第二天她才发现水杯丢失。请你以石小晶的口气写一则寻物启事吧!写时一定要注意格式哟!